2009 (119)
2010 (154)
2011 (159)
2012 (86)
2013 (102)
2021 (1)
每個人的文字裏,都有他獨有的signature,比如漂石的天馬行空和頑世不恭,茉兒那種“愛人一笑可以美上三個月、寫上三十首回眸詩”的小家碧玉式純情,安靜那種深入每個詞句的經典雅致,天端那科學家特有的觀察角度和意像,紅袖那種比任何純淨水都純的清純,愛愛的委婉韻長,冰三的淒美,果仁時時不忘的那顆“芯”,秦照有時精練到嚼了三天還有回味的短詩,有時澎湃到讓編輯心痛稿費的長詩......所有我認識的詩友中,拈花微笑是最悟得禪意的一位。
摘錄幾首供大家雅賞。
《天涼好個秋》
九月的黃昏,何所有
人或遠或近
脈脈秋風中的肉身
似要蛻變而去
像蘆葦花,轉篷
連孤獨都是身外之物
萬物自在
籠煙的瘦玉
菊花和酒、蟲鳴
雖不能與之交談,傾聽也妙
《最後的日暮》
我不能徑自離開
讓夕陽孤身留在山巔
它過於溫厚,太純粹
好似一個完美的靶心
《閱讀之無象》
我和一張白紙
幹幹淨淨地
相視而笑
《欲辯已忘言》
雪在窗前
吟哦了一夜
騎著白馬離去
留下無字的詩箋
陽光讀了一遍
風讀了一遍
我讀了一遍
二三隻知更鳥讀了一遍
嘰嘰喳喳的身影
說那其中的微言大義
《和黃昏對飲》
閑雲擦亮了琥珀酒杯
黃昏和我滿麵酡紅
新月升起,笑吟吟的嘴唇
秋天無辜的大眼睛
眨著琥珀光澤,和我對視
那樣清澈,溫柔無語
《三月輕寒夜》
宜一個人飲酒,聽著
風穿過空竹林的低音
輕嘯相和,以骨之憤神之清
《春之初》
懷中珍藏的灰燼
內心的思念,以及
詩句間的休止符,就像那隻
突然沉默的灰雀,在枝頭
把它微薄體溫,交給了
從所有方向吹來的風
《昏的閱讀》
我讀著六月的黃昏:
書房的閣樓,斜陽複照
一個被大雨洗得幹幹淨淨的黃昏
龍卷風沒有觸地,匆匆離去
空氣中沒有一絲雜物可以侵入
麥田碧綠,晚鍾悠悠
我讀著一個人的黃昏
黃昏也在讀著我:
它讀出我眼睛發亮,目光很遠
嘴角彎彎,笑容可掬
它讀出我心中淌著一條且歌且舞的河
靈魂皺褶裏幹淨得隻有一個夢
它讀出我的寂寞很甘美
我的黃昏很不很不一個人
拈花微笑不常來詩壇,顯然,參禪需要一種靜修,他也很享受這種靜寂。有幸常去微笑的博客,那裏也僅有幾位熟人靜靜小坐。在忙碌的工作之餘,讀微笑的詩,如練瑜珈,讓人心神放鬆。在微笑的詩裏,花草、鳥獸、夕陽、微風等,不僅都有生命,而且都和作者投契,我甚至懷疑他的詩是和這些花草鳥獸合作寫的。要達到這個境界,需要有怎樣出世和無爭的心態,需要有怎樣細密和敏感的領悟?
微笑似乎特別愛落日,在微笑那裏,落日有一種寂寞的甘美,和詩人很投契,一起對飲,一起無語。
如果某個向晚,你看見一人“獨自聆聽紫青色的殘暉”,和黃昏對飲,微笑無語,那定是拈花微笑了。不要打破他們的默契,隻需靜觀,“這幾個圖象,是一首詩的材料,可以為悱惻意象,亦可構成澄明意境”(《七月黃昏登高 》),這是一首微笑和黃昏合寫的禪詩。
如果僅僅因為這些浸透禪意的詩,就認為微笑是了出離塵世和感情的人,那就錯了。在微笑的詩中,我最愛的是《蜉蝣》。
這個向晚,我們在哪兒
蜉蝣飛起來了,振著
透明發亮的三角翅
在河麵的浮光中狂歡
一對對,它們比翼
輕到不能再輕地相愛
在黃昏的額頭
刻下朝生暮死的誓言
魚兒就要躍出水麵
黑夜就要降臨,而蜉蝣仍在
輕到不能再輕地相愛
殘照溫柔,永恒甚至被忽略
這個向晚,我們沒有
透明發亮的三角翅
沒有在薄暮裏拉著手
我們,沒有蜉蝣活得長
蜉蝣體態輕盈,體色雅致,常在溪流、湖灘附近活動。它朝生暮死,不吃不喝,隻活一天。這首詩的優美無法用言語描述,其中的深情滲入到了骨髓。
讀完詩後的第一反應,是立馬高高興興去廚房淘米作菜,日常生活的瑣碎看來是那麽優美和甜蜜。等到妻兒回家,圍坐晚餐,我由衷地感到欣慰和滿足:我們活得比蜉蝣長。
謝謝微笑的詩,Namaste。
。。。連孤獨都是身外之物
。。。它過於溫厚,太純粹
好似一個完美的靶心
。。。一對對,它們比翼
輕到不能再輕地相愛
When spoken to another person, it is commonly accompanied by a slight bow made with hands pressed together, palms touching and fingers pointed upwards, in front of the che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