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ubin

作者的話 受近代鄉人馬益著先生的《莊農雜字》的啟發,我寫了這篇《 受近代鄉人馬益著先生的《莊農雜字》的啟發,我寫了這篇《保健雜韻》。希望感興趣的鄉親讀了之後,對常見病和多發病多一些了解。 受近代鄉人馬益著先生的《莊農雜字》的啟發,
正文

變,與不變 —記二零二一年五一春遊

(2021-05-07 16:40:52) 下一個

變,與不變

記二零二一年五一春遊 

好久不見,

好久不見。

又不是相隔萬水千山,

又不是沒有思念,

卻一年等一年。

一等等到了新冠,

好歹熬到了今年春天,

好歹疫情暫緩!

感謝談老板,組織我們這些久不見麵的老朋友們,五一節野餐/春遊了一回。

 

大家被疫情都悶了一年了,又久不相見。聽到這個消息,相信大家都春心蕩漾!’ 正如劉同學說的那樣:好久不見了,有點兒小激動

 

沒法不激動!我們為久別重逢激動,為這幾年各自的經曆而激動!

 

驅車一小時,我們先來到王家大院。

 

當年他們家那像北大荒一樣的院子,如今已經被他們打理成為層次分明,滿目蔥蘢,鮮花盛開的村莊。女主人驕傲地捧出女兒的訂婚影集,牆上照片裏那個幼稚可愛、千姿百態的嬌嬌女,都要出嫁了!

 

我們來到預定的公園。

 

公園裏的長條野餐桌上擺滿了各位帶來的看家飯菜;俺家的是三明治,帶來讓這些土鱉嚐嚐鮮。急不可耐的朋友們,在耐心地等待著姍姍來遲的我們來開席

見麵時刻,夫人們幾乎異口同聲地說:你真年輕!是呀,日月的恣潤養育著她們。咋一打眼,她們就如一棵棵萬年青。你看那如初春柳條一樣舒展的姿態,那輕盈的步伐,那青春少女般的歡歌笑語,那隻有東北姑娘才敢的小花襖…aging與她們無緣!

男人這邊,都瘦了!一個比一個更瘦。聽說都是讓一個又高又富的小三勾引的。弄得得他們茶飯不思,心神恍惚,寢食難安。都折騰了好幾年了,能不瘦麽!最早愛上高而富的是老薑。他開始還金屋藏嬌、唯恐人知呢。久了就出去給幾個老哥們顯擺。一哄而上是國人的傳家寶。你老薑能耍得了高而富,我們也能耍。幾年下來,周圍的朋友們都跟高而富好上了。就連道貌岸然的正人君子,老張,都戀上了高而富,還說很上癮。我附和著說,這能不上癮嗎。到我們這歲數了,老婆連正眼都不給一個,別說媚眼了。外邊兒能有個年輕相好的他們笑斥道:你是心歪了,還是聽歪了?俺們說的是高爾夫!那小白球,值當的嗎?有那麽大魔力嗎!他們說,有。說起高爾夫的好處,他們如數家珍。聽起來不像是在體育解說,到是像賣大力丸的。這丸子吃下,刀槍不入最後竟然把我也說動了。我給自己定下一個大目標——聖誕節促銷期間把球鞋先買了。

以前見了河南籍朋友都得說河南段子。自從有了河南親戚,對河南人嘴下留情。我這裏沒開腔呢,河南人老薑搶了先手,詳述熟雞蛋孵小雞的新發明。說完反複驕傲地說:這是我們河南人幹的,這是我們河南人幹的。哼,做了一點事就覺得了不起,毛主席當年批評的就是這種人。很自然地,我順著這話題講了河南上蔡縣是中國國內最大增值發票和公章製造地。河南談老板說是抗議我吧,卻把把我當年說的董存瑞炸碉堡的段子更精彩地給大家複述了一遍:話說當年董存瑞跟一個河南籍戰友慌忙來到橋下炸碉堡。河南戰友一看不妙。跟董存瑞說,橋這麽高,炸藥夠不著橋呀。你在這裏等著,我去找根棍子來把炸藥包架起來。結果一去不複返。這時候衝鋒號已經吹響了,董存瑞隻好拉響炸藥包。但他當時沒有喊:同誌們衝呀,解放新中國。而是喊著:河南人,我XXX。躲在橋外的河南籍戰友後來對其他戰友們說,董存瑞烈士不地道,罵我們河南人。人家河南人之所以能夠走遍天下,有情人,無敵人,發家致富。據我觀察,一是靠勤勞吃苦,第二靠得就是河南人有能夠自嘲的胸懷!這心得跟牛心一樣大呀。要不也得是牛蛙的心。哪像我們山東人,讓我們孔老鄉忽悠了兩千多年,什麽心眼都不長,空漲自尊心。現代社會自尊心最不值錢,最不養人,最坑爹!河南人不光能幹,膽兒也大。OMG,我的個娘來,談老板竟然調侃清華大學的王老師!滿腹經綸,敢於刀刀見血的王老師不惱,可還有他的學生一尊同學呢!你不知道一尊是王老師清華的學生嗎?在一尊剛剛訪問清華園,並做了最高指示要清華造出高級芯片的之際,你再提清華水造油這塊短板,哎呀。你這是疤瘌眼照鏡子,自找難堪呀。現在的一尊就像個三歲的孩子,隻愛聽哄話。你膽敢調侃他的母校,你敢調侃清華大學的老師!小心一尊判你不守規矩,敗壞家風。

 

朋友們很關心我們的朋友亞曆山大的情況。我跟他們匯報了:亞曆山大這幾年股市上賺了,成了土財主。聽說拜登老師上台後,要打土豪。他帶著老婆,抱著錢罐子,跑到西海岸去避避風聲。大家都說,土財主離土豪還有段距離,他慌什麽!我們還沒慌呢!要不怎麽說財大氣粗呢。

 

說著,笑著,吃著,鬧著;忘記了踏青,也忘記了時間。感覺一會兒功夫,夕陽就西下了,小兒子來接我們回家了。分手前,經他提醒,我們麵對著如同朝陽一樣光芒萬丈的夕陽紅留影。這張留影不但留下了我們靚麗的身影,也留下了我們友誼的見證。

 

回家的路上,我還在琢磨著這次朋友聚會上出現率最高的兩句話:好久不見你沒變!前者是實話,後一句是鬼話。哄鬼呢,能不變嗎?當年咿呀學語的小女,都到了論嫁之年;蹣跚學步的童子,都成了壯碩青年;當年我們這些初出茅廬?異國他鄉,謹小慎微的青年男女,都成了堪當重任的各路神仙;除了喇叭不響,渾身上下都響的破車換成了豪華品牌;我們經過了世事滄桑,經曆了人生無常;我們都變了!但我們的友誼沒變,永遠不該變!

在這片陌生的土地上,我們沒有親人。結交在相知,骨肉何必親。朋友就是我們的親人。親情,能變麽?她地久天長!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