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zd3y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50年前西安城鄉居民為啥要換大米

(2018-02-13 19:45:11) 下一個

上世紀70, 80年代, 西安 市 及外周鄉村悄悄興起 一個行業, 換大米。

那個年代, 城市居民口糧是定量的, 居民拿著糧本去國營糧店買米麵, 居民每人每月定量30斤,10%大米,60% 白麵, 30% 雜糧, 雜糧主要是玉米麵和玉米榛子。那個時期糧食是統購統銷, 雖然有黑市買賣糧食, 都是暗地裏交易。

70年代末,特別是到80年代, 城市裏副食品漸漸豐盛, 一些家庭就有了多餘的口糧, 雜糧 基本就很少吃了,因為糧店價格比黑市便宜, 吃不了也要買回家。

西安 居民的口糧大米是南方運來的, 每月每人定量3斤, 記得對南方人還有照顧, 每月5斤吧。 可很多在西安 工作的南方人不喜歡吃麵食和雜糧, 於是就拿吃不了的雜糧和麵粉去鄉下 換大米。 那個時候, 西安 周圍 農村種一些水稻,水田少, 產量不大,但質量好, 因為一年隻種一季,生長期長, 米比糧店的南方米要好吃的多。有一種叫桂花球的大米黑市價格要高得多。記得柳青筆下的《 梁生寶買稻種》嗎? 就是在離西安 不遠的長安縣韋區鎮。

我記得如果用麵換米, 一斤米大概能換 1.5斤麵粉, 當然按質量討價還價, 雜糧要2-3斤才能換 一斤大米。如果一斤麵換一斤米, 那肯定是要貼錢的。

因為當時禁止糧食買賣, 可沒有明文規定禁止糧食交換, 所以, 一些農民見有利可圖, 便做起 換大米生意, 騎著自行車城鄉之間來回倒騰牟利。有體力的年輕人能吃苦, 一天騎車上百公裏折騰,距離越遠差價越大。有一年, 陝西舉行自行車越野賽, 聽說冠軍是一個渭南農民, 每天騎車百多公裏,帶百多斤雞蛋,糧食,來回向 西安 倒騰。

農民願意用大米換 麵粉和雜糧, 不是因為不喜歡吃大米, 人都一樣的, 都知道大米好吃, 桂花球大米的口感可以與著名的東北大米媲美。物以稀為貴,關中一帶,大米當時屬於奢侈食品, 農民舍不得吃, 換麵能得一些錢 或多一些糧食,能保證不餓肚子 比吃好更重要。 況且, 油鹽醬醋, 看病買藥都要花錢, 光靠雞屁股生的蛋 換錢是不夠的。 農民也不是不愛吃雞, 就是吃不起, 賣幾塊零錢是更基本的需要。

1991 年元旦, 郭達表演了一個小品《 換大米》就是根據這些素材創作的。 從藝術效果看郭達等人的表演是相當不錯的。尤其值得一提的是當時的青年演員, 劇中的奶油小生是今天赫赫有名的吳剛, 《 人民的名義》 中的達康書記。    

 

小品《大米,紅高粱》
小粉紅吳剛
吳剛吳剛

  達康書記就是27年前小品《換大米》裏麵那個穿著粉紅衣裳的奶油小生。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