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曼荻

作家胡曼荻,著有長篇小說《美漂》。
個人資料
mandolin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第四章 金融泡沫:時見疏星渡河漢

(2012-07-13 20:41:49) 下一個

第四章

金融泡沫

時見疏星渡河漢

 

投機   盲從

長線   信用

 

中國國務委員李鐵映曾在一九九四中國北京國際經濟高級論壇上向中外嘉賓鄭重表示將用具體行動來規範中國的市場經濟,其中主要包括出台一些經濟法規,並健全司法執行和監督機構,完善法律機構以保障這些法律的實施效果。

陸續出台的將包括證券法、勞動法、對外貿易法、中央銀行法、商業銀行法、票據法、保險法、期貨交易法、社會保障法等法律。有些目前還沒有條件立法的,也將製定相應的行政法規或規章。

李鐵映指出中國市場經濟本質是法製經濟。一九九四年,國務院選擇一百名左右國有大中型企業試點,探索建立現代企業的最佳途徑。對國有小企業,將通過租賃、承包、出售等形式改造,對長期虧損、資不抵債的企業,依法實施破產。李鐵映表示對私營企業也要鼓勵其依法改造成為規範化的公司。

李鐵映表示配合這些法規出台,一些經濟行為的調整受人矚目。如研究規範的中央對地方的財政收入轉移支付製度,統一內資企業所得稅,實施統一的個人所得稅,擴大資源稅征收範圍,建立健全土地稅和財產稅製度。

李鐵映認為,最重要的是規範投資決策行為,建立投資約束機製,強化投資主體和銀行信貸的風險責任,健全對投資規模和投資結構的宏觀調控。另外還要規範市場主體行為,形成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市場體係。誰都看出中國高層決策者的決心,然決策付諸實踐是需要時間的。

全國第一期期貨市場鄭州商品交易所的總裁李經謀組織專門人員為河南省政府起草了一份地方性期貨法規《河南省期貨市場管理條例》,這是中國第一個升級期貨法規。國家級期貨法依然在醞釀中。

上海、四川、深圳等地方性的期貨法規均有應時而出的積極性,但國家立法依然難於見人。期貨方麵的學者曾警告說期貨市場應先立法後運作,以發揮借鑒別國經驗的“後發效應”。 從一九九0 年鄭州第一家期貨市場的組建到一九九一、一九九二年深圳、上海等地期貨市場,中國期市短短幾年已走了國外期市上百年的過程。一九九二年底,由國務院發展中心和體改委牽頭,有關人士開始擬定使期市規範化的措施。中國證監會期貨部亦正被委托替有關部門籌劃製訂一部期貨市場方麵的法規。

期貨專家楊玉川教授接受采訪時認為,期貨地方管理辦法的不統一直接帶來期市交易中的糾紛,被媒體曝光的“金中富”和“利來”事件隻是少數,更多的糾紛秘而不宣,一家交易市場的負責人因客戶合約糾紛無法解決而跳樓自殺便是一例。

國家盡快確立主管行政機構和統一期貨法被有關人士認為迫在眉睫,這樣經紀商和交易所就不必被因交易品種或地方政府不同而引起的不同法規所煩惱。統一法規還能夠提高中國期貨行業整體的立法上的正當性,最重要的是全國統一法規對吸引國外客戶將獨具魅力。有關人士提醒在製訂全國性期貨法是關鍵一點是貼近國際期貨交易的慣例。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吳敬璉教授接受記者采訪時稱,他不看好股市中的投機行為,尤其在中國人均國民生產總值很低的情況下,股市的發展極易造成泡沫經濟。他認為,股市低迷即是泡沫破滅的體現之一。

吳敬璉說,股市熊氣十足,應當如何處理,國家是向裏吹氣,還是聽任市場調節,對此,已有不同看法。股民希望國家托起股市讓股價上去,其實股價上去不代表股市繁榮,市盈率一直過高,未能正確反映企業運作情況,股價難以穩定。他認為,中國股市的正常化首先是市盈率的正常化。

吳敬璉稱,在十年前,有人就指出,中國需要的是建立現代企業製度,而不宜搞股市,因為股市是有錢人玩的遊戲。

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陳元則透露,中國金融體製改革目標是建三大體係,即中央銀行體係、金融組織體係和金融市場體係,並實現人民幣在經常項目下有條件的可兌換。

陳元說,建立強有力的金融宏觀調控體係當務之急,應明確中國人民銀行的具體職責是穩定貨幣和加強金融監管。人行不再直接對社會發放政策性貸款,並把貨幣發行權、基準利率調節權、基礎貨幣吞吐權、信用總量調控權基於總行,各分行主要有七項職能:金融監督管理、調查統計分析、橫向頭寸調劑、經理國庫、現金調撥、外匯管理和聯行清算。

陳元說建立三家政策銀行即國家開發銀行、中國農業發展銀行、中國進出口銀行後,現有的國家專業銀行要向國家商業銀行轉變,實行資產負債比例和風險管理,並積極發展合作銀行體係。

陳元說建立一個有序競爭、規範化的金融市場十分必要,必須規範貨幣市場和資本市場,製止同業拆借市場的“亂抓借”, 嚴格債券發行的審批程序,規範股票的發行和上市,完善證券交易所和交易係統的管理,並使利率市場化。

一九九四年國務院證券委決定擴大發行十億美元B股額度,除上海、深圳各一億美元外,其餘八億美元在中國各省市中均衡分配,首批大約二十家企業在年內確定發行。

這次深滬以外發行B股的企業,首先要向所在省市或主管部門提出申請,由地方政府或主管部門向國務院有關部門推薦,國務院有關部門在國家核定的八億美元規模內,審查確定發行B股的公司,並由國務院證券委和國家計委下達股票發行額度,中國證監會具體執行。

這次審批發行B股企業的原則,仍然按照國務院證券委在七月底公布的五項條件。對於以前規定的發行B股企業應設置或已發行一種人民幣普通股票,權威部門人士稱,此次為適應地域和行業的合理分布,不再把發行A股作為發行B股的前提條件。

有關專家認為證券市場應通過引入外資,以發展本國市場為立足點,因此中國應注重發展B股市場而不是大量地搞海外上市。

無論是發行B股、H股還是股票到歐美上市,都應以發展中國市場為立足點。如果一味地大量搞預托證券,那麽國內市場的流通量勢必會減少,因此,積極擴大和完善B股市場是國務院證券委員會作出的重大決策。

上海於一九九二年二月第一個上市交易中國B股股票,上市總額僅一億元人民幣。

但上海B股市場迅速發展,吸引了世界著名的證券專業機構、會計師事務所和律師行爭相進軍上海。全球最大的美林、野村等二十二家證券公司已在上海開設常駐代表機構;世界六大會計師事務所,還有三十家外資銀行、財務公司在上海建立辦事處和營業性機構。美、日、英、韓、新加坡等國家和地區的證券代理商,在上海證券交易所占有二十三個B股交易席位。但證券界人士同時指出,目前在上海證券交易所上市B股的公司,都是局限於上海本地企業,這客觀上加重了上海B股市場的地區性色彩。現有的B股市場規模過小,遠遠不能適應國際資本的大局進入。這種現象應進一步改進和完善。

從一九九四年十月起上海證券交易所周五信息例會開始停開,市場總體對上交所采取每日盤後即時公布信息製反應良好,認為此舉能防止造市,穩定滬市管理層。

據業內人士分析,上交所取消每周五一次的信息例會製度,采取每日盤後即時公布信息製度,建立和加強對各上市公司董事監管人員買賣本公司股票的監督和每半年向社會公布一次,表明上交所開始尊重新聞輿論和廣大投資者的意見,改變了以往不利於穩定股市的做法,實際上是實行T+1 交易製度的配套措施,它改變了目前廣大投資者每周五持幣持股“兩相難”的局麵,不再為“今晚會出什麽消息”而犯愁,有效地遏製“消息”對股市的影響力度。

中小股民則表示對上交所此舉歡迎,因可將由周一首日集中消化上周末的“消息”改為平時每日分散消化,股市的震蕩與波動一定會減少不少。

不過專家認為,上交所取消信息例會製度,隻是一個良好的開端,中國股市要徹底改變目前這種以消息麵左右股市,投機氣氛極濃的局麵,依然任重道遠。

公元一九九二年. 天津。似乎是一夜之間,天津人生活中增加了股票一詞的使用頻率。股票及其相關的名詞股息、股東、股市、拆股、招股、股本等等開始成為人們侃談的主題。一時頗有“全民皆股東”之感。然而,這絕不是現代社會的一種時髦,說它是市民們的一種渴求,一種心態,或一個新社會現象,是言不為過的。

金融專家說,天津股票熱隻是停留在市民階層,這是強烈的“南方示範效應”後的一種盲從心態誘使的。因為在他們的潛意識中,買股票即意味著發財,這種一夜之間暴發為百萬富翁的欲望使股票被吹得像一隻打足了氣的皮球,無限度地膨脹起來。

其實,大多數人都是在對股票一知半解,甚至根本不懂的情況下開始熱衷股票的。很多人不知道股票風險遠比債券大得多,“玩股票”是一種高級的智力遊戲,否則隻會得到一些“金融泡沫”而已,到那時跳樓恐怕都來不及。

曾幾何時,人們談起股票,便想起二十年代末曼哈頓紐約股市大瀉,想起那個宣告一九二九至一九三三年世界經濟危機到來的“黑色星期一”。然而,現在中國人卻把股票作為致富捷徑了。

天津當前發行股票的公司均取得了AAA最高信譽級,安全係數很大。因此許多人把股票看作搖錢樹,把股市看成聚寶盆,以為隻要低價買進、高價賣出就能發財,都躍躍欲試,想下股海一遊。

針對目前市民的這種股票心理,有關當局應冷靜地加以引導,及時給市民灌注一種風險意識。那就是,單純通過買賣股票投機決不可能人人發財。發財人賺取的恰恰是倒黴人虧損的,可能會有人在一夜之間傾家蕩產。

企業發行股票是為了籌資,居民投資購買股票是為了求富,雙方利益的統一隻有依靠企業經營好,效益高,股息紅利高,才能人人都賺錢。這在一般情況下並不一定能做到,因為總有一些企業會因經營不善而倒閉破產,所以股市行情被稱為“經濟的晴雨表”。

股市走勢,最終會隨企業經營狀況而有氣有落。在上海深圳掛牌上市的多為經過嚴格評審的企業效益好的股票。而上海豫園商場的股票被炒到一百倍,深圳發展銀行股票被抬到六十多倍,在世界股市上也是罕見的。

聽到的均是“某君玩股票開上了奧迪”之類令人熱血沸騰的消息,大概天津人忘了一九九O年底深圳股市大跌而引起的深圳股市蕭條了。不知當股票的皮球爆炸時,天津人是否有深圳人一樣的心理承受力。

他自己說:我不是神人,我隻是勤奮而已。

然而香港金融界人士驚他為神人,他的預測一出,眾多的投資者聞風而動。

他就是許沂光。

一九九四年十月三十日。上海波特曼香格裏拉酒店。進進出出的人共同的話題是:許沂光來滬做風險投資理論與應用講座了!

這場講座的門票從二百八十六元被爆炒到八百元!隻能容納六百人的波特曼香格裏拉雲石廳擠進了近八百人,眾多的聽眾中,包括中國第一批靠炒股而一夜暴富的投資者,這些對一切原本不屑一顧的股界大亨,卻老老實實地聽這位來自香港的投資顧問專家許沂光的講學。

能讓上海股民安靜地坐下來的專家在中國並不多!

那天,眾多的聽眾在許沂光講課後提了許多問題,一個很有趣的問題是:為什麽您能對股市、匯市的預測屢說屢準呢?

許沂光一臉的微笑:我靠波浪理論!許在香港被稱為波浪大師,正是他,在香港金融界創造了一個個許沂光神話。而今他又一夜走紅中國金融界。

稱許沂光一夜走紅中國股界,並無任何誇張意味。中國令人捉摸不透的股市造就了眾多的一夜富翁和一貧如洗者,卻鮮有一夜走紅的股評家。當許沂光剛剛把目光轉向國內時,卻口出驚人之語,一夜震驚中國股界人士。

一九九四年七月十六日。中國股市經曆了一年多的熊市,正處於極度低迷徘徊中,日成交量少得令人可憐,眾多股民更是成為“套牢族”,一臉迷惘。在北京國際會議中心,香港來的許沂光當著眾多的中國官員和業內專家,公開預言:中國股市在八月份發動具有爆炸性的第一浪!深股指數九十五至一百點見底,滬股指數三百三十點見底。

從長線看,一九九五年時中國股票年!

中國股市的發動,形式為“V”字型反轉!……

八月,中國股市發生了令人驚心動魄的變化,而變更的形式和穀底指數都和許的預言不差左右!

許沂光一夜從香江紅透中國股界。

其實,在香港金融界,許沂光驚人之言常常令同行望塵莫及,驚為神人。

許沂光成功地測出香港恒生指數變化的關鍵幾步,在香港《經濟日報》上的分析文章成為眾多股民入市和出貨的重要參數,連該報的總編都驚歎而撰文讚道:事前當然無人能知,但事後知,又太遲。許氏非神,當然亦不能知對股市有影響的各事件,但許氏的文章卻能向投資者提出及時的、對大市的看法,完全由大市驗證,也算對讀者有個交代……

而許氏最得意的是:一九九二年八月,一英鎊兌二美元,當時眾行家皆分析會升到一英鎊兌二點四至二點五美元,獨許先生預言英鎊將跌到一點四美元,應當沽售,結果其後的幾個月,果然英鎊一路運行到一點四六零五美元,許氏更引起國際金融界人士矚目。

許氏曾坦言:一九九三年是黃金年,一九九四年是日元年,如今都被證明言中了,更讓許氏名震香港“華爾街”。

許沂光一反常理,在中國股市一片跌聲中,開始把目光投向國內股市,先在北京創建有色沂光投資顧問有限公司,繼而開始在國內巡回講學,北京、廣州、深圳的講座票價均被炒得翻了幾個跟頭,許在國內贏得了一批追隨者,因為他的神算,也因他的坦誠和謙恭。

他坦言:一九九五年買中國股票!

於是有了他上海的中國第四站講學。十月三十日,他在上海最豪華的酒店中公開他關注中國的秘密—

當今世界股市格局是東風壓倒西風,中國股市將成為全世界投資熱點。

中國股市正處在長期的上升通道中。滬股第三浪保守估計可達二千點,二十年內滬股將達二萬七千點。

此語一出,令眾多股民長線投資信心倍增,於是更對許沂光的傳奇身世表示出濃厚的興趣來。

被港人驚之為神人的許沂光對自己的評價是:勤加上緣,公正嚴謹,克己為本。

五歲時許沂光隨父母從汕頭移居香港,在少年時便對金融表現出極大的天賦。中學畢業即進入香港恒生銀行,他稱十年寒暑深受恒生的文化熏陶,積下終生難棄的金融意識。

一九七一年,年僅二十一歲的許沂光在有幾千人參加的全世界銀行家考試中,脫穎而出,名列世界第三十一位,考取了倫敦銀行學會文憑。其後他轉任若幹股票及期貨公司的經紀、董事,潛心奮鬥十餘載,鑽研各門各派的投資理論與技術走勢分析,積累了十餘年豐富的實戰經驗,最終選下波浪理論作為主攻方向。

波浪理論指出股市走勢有一定的發展模式,股價的起跌及推動力是來自投資大眾心態的變化,由悲觀變為樂觀,此種變化,周而複始,循環不息,令價格上落所形成的升浪及跌浪,有規律地重複出現。波浪理論具備驚人的預測能力,然真正掌握它卻需詳細的分析及觀察加上精密的組織技巧,看似容易,實難把握。

許沂光說克己實不為過,他平日從上午十點開始做圖表分析,這過程一直要持續要第二天淩晨四點。而他國內的所有講學都選在星期六和星期日,這兩天正是港人度假的日子。正是超負荷的工作,才有了今日的許沂光神話。

八十年代初,許氏創辦了自己的投資顧問公司,同時他開始在香港經濟日報、華僑日報撰寫投資專稿,他的《投資致富技巧》、《致富秘笈》、《四度空間》和《投機智慧》等書均連續榮登香港明報出版社十大暢銷書榜。

許氏因業績顯著而備受媒介關注,是香港財經電視節目的熱門人物,香港證監會亦聘其為注冊投資顧問及商品交易顧問,並出任香港圖表分析員協會管委會委員。許沂光稱自己是身不由己,因他不願將時間耗於公務應酬上,然香港商界哪肯放過這麽一個易出新聞的人物,誰讓他曆年來多次提前準確分析預算出外匯、金、銀、股市、期市等的行情走勢呢!

許沂光稱自己不炒股,亦不允許家人炒股,因用波浪理論分析股市時,需公正客觀嚴謹,一旦身在其中就會受個股影響而難做出正確預測。他解釋說國內許多股評家的才智遠超世人,更通曉波浪理論,難正確預知行情隻因他們自己亦參與股市炒作。

不過他笑著說:我會勸人家投資中國股市,並保證他二十年後賺大錢!但他又說中國股市目前和香港一九七三至一九七四年股市有驚人的相似處,回顧以往,他勸告中國股民:著眼長線、安守本分、自求多福。他對此做了進一步的解釋:現在國內股民多看重短線炒作,而無心做本職工作,肯定不會賺大錢,反倒極可能賠本,因做多錯必多,同時會平白地開支出很多手續費。

他預告說中國股市第三浪的持續上升期已經到來,但這個上升期需全社會的公眾首先做好自己的職業,如果股民都天天炒股而無心思工作,那麽這個上升期的到來會緩慢甚而延期。但中國股市第三浪上升的大勢已存在,怎樣把握這個機會很重要。

許沂光認真地給中國股市開出四大藥方以把握這次“全球中國機會”:政府監管要嚴且公正、上市公司要認真管理、經紀人要講良心、投資者則安分於本職工作。這四方麵更要協調一致,缺一都會令機會把握不準。

許沂光說如果自己選股票的話,自會把眼光關注在上市公司的盈利和其住所行業的發展是否有前途上,而不會聽從消息麵的左右。

在西方社會裏,從重大的經濟往來,如置房地產,買小轎車,乘飛機,去百貨公司購物,治病住院,到細小的如打公用電話,乘車,購公園門票,美容理發等都在利用信用卡。信用卡已成為人們生活的一部分。在購物或娛樂消費時使用信用卡比付現金更受歡迎,它甚至已成為表示持卡人社會地位的證件了。

信用卡在風靡世界:美國目前發卡已突破十億張。

在日新月異的中國,幾百萬張信用卡已風光體麵地進入經濟領域,抑或反映著國人的精神風貌。

對於曾“一枝獨秀”最早開辦長城萬事達信用卡的中國銀行來說,它已感到了非常的緊迫。這種壓力來自它的同行相繼開辦信用卡業務。

中國銀行無疑是有優勢的:最早手裏國外信用卡(一九八一)、最早發行人民幣信用卡(一九八五)、最早加入萬事達和維薩兩大國際信用卡組織(一九八七)等。目前已有發卡行二百多家,特約商號近萬家,有效卡五十餘萬張,在全國大中城市全麵推廣使用,其中發展迅速的廣東省已從大城市普及到縣城。

中國工商銀行自發卡之日起,就投入巨額資金,率先安裝了ATM自動取款機,為特約單位安裝了POS授權機。

中國人民建設銀行和中國農業銀行更有“後生可畏”之勢。

建行發卡之初便用萬事達(master)和 維薩 visa)世界兩大信用卡集團的名字作為 自己的卡名,並采用國際標準進行編製卡號,其卡外觀是一條龍,提出了“中國龍用中國卡”的口號。

農行則充分利用“中國農業大國幅員遼闊”的優勢,其觸角伸及縣城小鎮,使金穗卡成了鄉鎮企業的寵兒。

剛想著奔小康,對信用卡尚神秘、迷惑的中國人懵了:信用卡是什麽?它有什麽魔力惹得金融業的弟兄們如此相爭?

信用卡從六十年代以來,短短三十年迅速席卷世界並得到推廣,自有它的優越性,不管是否願意接受,信用卡時代的到來已不是個人意誌所能轉移的了。

“信用”一詞來自英文credit,其含義包括信用、信譽、信貸,賒銷及分期付款。正如流行於美國的一句話“Go NowPay later”(先買下,後付款),持卡人憑借信用卡,可以在暫不支付現金的條件下,先取得所需物品或服務,進行各種消費活動。

信用卡推廣的基礎紮根於市場經濟及消費者社會。

雖然中國的發卡行從國情出發,要求“先存款,後消費”,但這並不影響信用卡的發展。隨著中國商業、娛樂業和旅遊業的興起,它正悄悄地滲透進中國現代社會。

信用卡以其轉賬結算、儲蓄、匯兌、自動提款和消費貸款的多種先進功能成為現代銀行業的寵兒。中國不僅要開放,而且要接受現代商業運作的先進方式,才能成為經濟大國。有遠見的企業家,站在時代的前列或投身於國際活動的人士都預見到:信用卡正在改變著中國人的經濟生活……

中國四家銀行均發行公司卡和個人卡兩種,其中個人卡占百分之七十強。

盡管信用卡的普及和使用已成為時尚和商品經濟發展的必然,在中國的使用者畢竟還是少數。中國每百人僅有零點一張卡,而美國為四百張,日本一百六十張,香港四十張。信用卡在中國普通老百姓眼裏和電腦一樣被認為捉摸不透,遠不可及,人們感興趣的是:究竟什麽人在使用信用卡?

長城卡章程明確規定:“年滿二十歲(其他卡為十八歲),具有固定職業、穩定收入和信譽好的境內居民,均可申請人民幣長城卡。”

與普遍認為“隻有大款才能用信用卡”的概念不同,在中國使用個人信用卡的人員包羅萬象:從政府官員到一般國家幹部,從科技人員、學者、教授到普通醫務工作者,從三資企業高級經理到普通職員。不過持卡最多的是一些商界和金融界的人士,他們要占到總數的百分之八十左右。發卡行的特約單位也是一些高檔的賓館商廈。這就容易讓人產生一種誤解,似乎隻有一些“大腕“才用得起信用卡,它也便被蒙上一層迷紗,成為地位身份的象征。

一些國外友人持中國的各種人民幣卡出入水晶宮、利順德、王府飯店自另當別論。

一位大公司經理請朋友吃頓早茶便要花去近百元,他是手拎大哥大,日理萬機的主兒,付賬時拿出一疊票子雖然氣派,畢竟不雅。如果服務小姐再找回一堆零票來,你說他數還是不數。而他隻有帶張卡便可免去衣兜鼓脹之俗了。

對於經常需帶巨款走動的商人來說,信用卡無疑是他的明智選擇。他隻要在當地辦一卡,存上錢,異地便可取款,而不必提心吊膽惶惶不安。

中國的金融專家認為:月收入固定在二百元以上的人員都有能力辦一張信用卡。

盡管信用卡已被中國人民銀行定為金融手段改革的重點,盡管信用卡迅速覆蓋消費領域為大勢所趨,可信用卡在中國依然是蹣跚起步,離“時代寵兒“的標準相去甚遠。目前信用卡在使用過程中有兩大盲區:使用不足和使用過度。

“卡雖在手,用場犯愁。”對於大多數中國人來說,用信用卡還是一種奢侈。有一位記者,以他的資信條件完全可以開上幾張卡,可是他說:“我購買的耐用消費品有限,大多開支是日常的生活用品諸如柴米油鹽之類,我覺得用信用卡反倒是一種麻煩。”他道出了眾多人的心態。目前一部分信用卡隻是代發工資儲蓄卡,並未體現信用卡“消費信貸”的功能,這和中國人“崇尚節儉,量入為出”有關,而發達國家是“消費第一,消費刺激生產”。

而且許多特約商號由於電腦普及率低,轉帳手續繁瑣而拒收信用卡。這些商店的經營者並未意識到信用卡其實可以為其固定一部分回頭客,是其擴大財源的一大捷徑。同時,中國四家發卡行為了競爭,彼此的特約商號不能通用也限製了信用卡的使用範圍。殊不知,這也割斷了財源,因為本來銀行間互相拆借是可以收取一大筆手續費的。消費不足使信用卡的使用裹足不前。

另一盲區是信用卡透支過度,從而給銀行帶來風險。這主要是持卡人不注重自身信用,提取超出本身財力的款額。一些卡允許在五百元之內可自由提款不需授權,便發生過持卡人在不同的提款機上提款十幾萬後逃跑的事件。這樣發卡行會造成很大損失。因此發卡行對持卡人資信評估是嚴格的。

發卡行要求無固定職業者辦卡時必須交足夠的保證金,這些錢是當定期存款付給持卡人利息的。即使這樣發卡行還是顧慮重重。為了減少風險,銀行除了向保險公司投保外,還對客戶在用卡過程中的行為做跟蹤調查,銀行雖然允許善意透支,但那些過度透支,負債過多的持卡人會很快上銀行的“黑名單”,被取消用卡資格。

這就提出了人的素質的問題,現代人必須對自己的信用負責,看重自身信用,這是一種社會文明的表現,因為信用本身就是一種身份的象征。

除兩點盲區外,中國信用卡作為新生事物還有許多問題:諸如各發卡行區分卡的種類的標準不同,各種規章製度還不健全,辦卡手續麻煩,用卡過程中服務質量不高,電腦不普及限製信用卡業務的開展等等。這其中許多問題的解決單靠銀行係統是不可能的,還要靠中國整體電訊、商業等係統大力協作。

金融業是否發達是一個社會經濟是否繁榮的重要參照數。而在金融界信用卡的普及推廣又意味著一次騰飛。對於中國人來說許多新興事物已是見多不怪了,對信用卡也但願如此。信用卡帶來的將是生活方式的全麵更新:它將大大加快現代人的社會生活節奏,悄悄改變著中國人的消費觀、時間觀、價值觀……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