鶴影花魂

回歸自然, 回饋社會
正文

轉貼 地震捐款,多少為宜

(2008-05-28 16:04:14) 下一個

轉貼  地震捐款,多少為宜

byBayFamily

地震了。大家都去忙著追蹤地震的消息,忙著流眼淚。這個壇子這些日子也是冷冷清清。作為投資理財的壇子,財主很多,實在有必要開展一個捐款的討論,一是交流捐款、賑災渠道的經驗,二是交流心靈的體驗。

我 首先覺得捐款是件很私人的事情。如同信仰上帝的人說,和上帝的交流也是一對一的,完全私人的體驗。捐款不是鬥福。 把捐款弄成逼捐,更是很惡心的事情。姚明捐了50萬,被人罵成小氣。我覺得不對, 姚明做的很好, 至少比我好,我做不到50萬,所以我很佩服他。 

芙蓉姐姐我也很佩服,捐了1.5萬。無論如何我都想象不出她是個富裕的人。 1.5萬對她是個不小數字,境界很高。

馬 雲號稱捐了一元錢。他的理由是把企業做好是對社會最好的奉獻,賑災是政府的事情。 說的也很有道理, 社會分工,各司其職。亞當斯密說,每人做好自己最擅長的事情,就是社會的最優化。企業家每天為捐款、讚助勞神,那才是對全社會的最不負責的事情。無論如何,馬雲畢竟捐了一塊錢, 畢竟天堂的路上少了一個路障。

還有一文不捐的。有人認為,不但應該一文不捐,而且應該向災區加稅,索回政府救災的投入。就像汽車保險一樣,隻有給出車禍的人加保險費,才能有效避免人們不付責任亂開車。 賑災也是同樣的道路, 賑災的結果是慣壞了災區的人民,讓他們下次同樣有恃無恐地減少預防災害的投入。

從經濟學上,這也有一定的道理,就像美國賑災的結果就是灣區的人民不買地震保險,新奧爾良的人不買水災保險。 反正達到災害來了,有政府和捐款人買單。持這種觀念的人,不捐款我也很理解。

我不同意大家把捐款的數字列出來。象拋玉引磚同誌講的“子貢贖人“的例子。道德標準高了,反而沒有人參與。 本來要捐10塊錢的,被大款鬥福嚇跑了,那可不好。

那 麽我們到底應該捐多少呢?首先要想明白為什麽捐款? 客觀上是為了災區的人民過上更好的生活。但就我個人而言,主觀上,捐款是為了我個人的快樂。這世上對於絕大多數人,幫助人都是件很快樂的事情。無論你是扶起一個摔倒的人, 還是給病人一束鮮花。那份快樂一點也不亞於買了新車的喜悅,也不亞於打一場球,渾身臭汗的痛快。 如果捐款讓你痛苦了,就失去了捐贈的意義, 不如向馬雲學習。

如果你和我一樣,捐款是為了自己開心,不是計算著這點錢夠山裏的孩子買幾個板凳,那我可以幫你出出主意算算應該捐多少。

首先,捐款不應該成為你家庭的負擔。萬科捐200萬被人罵成小氣,王石說這很正常, 捐款不應該成為企業的負擔。我覺得他說的很有道理, 為了捐款搞得夫妻不合,傾家蕩產那就是太過了。房地產行業最近現金流很緊,淨資產很高,可日子不好過。

如果你和萬科一樣,現金流也很緊,剛剛買了房子,馬上要調動工作,剛剛上馬一個投資房。建議你少捐一點,別把自己弄得不快樂。 這是捐款的上限。

其 次是捐款的下限。捐的錢少了,倒不是災區的人民就少吃了一袋方便麵,而是你自己失去了讓自己快樂的機會。 錢包裏少了10塊錢,你可能壓根都不在意。 如果你不在意, 如何又能讓你快樂,如何能讓你在若幹年之後, 記得自己在那個曆史時刻,做了些什麽。我的原則是要捐的自己有些心痛。 好比鍛煉身體一樣,肌肉不酸痛的鍛煉,沒有什麽效果。 

失去錢,本能的大家都會心痛。那份快樂是心痛換來的。 當然,每個人的心痛標準是不一樣的。捐款的時候,和家人商量好,不要一個人痛的死去活來,一個人還什麽感覺都沒有。

好 了,說了半天,有人肯定罵我廢話連篇。你要是真的想知道具體的數字, 附錄裏麵有富人的數字可以做參考。還有人用資產和捐贈比例做指標, 在300130001之間。這個比例也沒什麽意義,老富豪們捐的多,因為他們的任務就是花錢。年輕的財主,還在創業,捐多了,是殺雞取卵。

富豪們的捐款對我們普通老百姓沒有什麽指導意義。Marginal生活成本不一樣。 對於沒有什麽外快和橫財的老百姓而言,個人覺得香港公務員的一日捐比較靠譜, 就是將一日的家庭收入捐出來。

當然了,還要問問自己,你捐得心痛了嗎?你捐得快樂嗎?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