刀郎,用一把木吉他、一把貝司、一副鍵盤和一架鼓的簡單配器,配合著他那樸實寬厚、高亢而有幾分沙澀的嗓音,投入而幾乎不加修飾的演繹,全然一個飽
經滄桑的成熟男人率真的傾訴宣泄。直接而平實的歌詞,簡潔而略顯“老套”的旋律,簡單而略顯“稚嫩”的編曲製作,卻營造出幾分悠遠蒼茫的大氣與豪邁、編織
出幾分樸實坦蕩的成熟與滄桑,在不經意間就可能觸動你內心深處那些沉澱已久的感受。
在業界“追蹤”西方音樂的大潮中,刀郎憑借自己在新疆長年生活的體驗,以西部少數民族音樂為著力點,進行著民族音樂的有益探索。雖然這些探索與王洛賓等大家相比顯得膚淺和幼稚,但他在默默地走著,從戈壁大漠到青藏高原,從男女之情到人生感悟。
業界對於刀郎的評價褒貶不一,在某些業內“權威”人士眼中,屬於“不是我們的路子,專業水準不高……”。在現時的評價體係下,如果刀郎參加兩年一度的“青歌賽”,估計連決賽階段都進不了。但就是這樣一個其貌不揚、略顯靦腆、四川音樂學院同等學曆的四川哥兒,以類似於今天“草根文化”,甚至是“民科”、“山寨”風格,用8張專輯創造了近700萬的發行量,書寫了近年來大陸流行音樂的一段傳奇。
資料來自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