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淺談東西文化,民主, 和兩岸未來

(2008-05-24 14:32:00) 下一個
世界各國的政治製度跟曆史和文化有很大關係。社會學家費孝通就曾經在他的“差序格局”理論中論述了儒家文化和西方基督教文化的主要差別。

在家庭和社會層麵:

儒家文化的根本是克己複禮的血脈。每個大家族都有祭祖的儀式,也就是說每個家庭的祖先和祖宗家法都有類似神權的成分,家族裏的利益重心由長子嫡出到次子,到庶出,再到外戚,到其他氏族,最後到夷狄依次遞減。 這種血脈文化讓整個儒家文化圈的人情味都很濃,甚至有時這種血脈文化會超越理性的思考。這就是為什麽, 台灣在剛剛進行民主選舉之後,族群問題這個明顯非理性的命題被無限的放大,最終阻礙了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

而西方的文化是沒有家族祭祀的, 他們隻有一個神,在這個神之下, 大家沒有明顯的權利等級劃分。所以西方人在維護自己個人利益方麵更加理性,血脈和親情不會影響這種利己的理性。西方的經濟學的一個重要假設就是所有人都是自私的,都要努力使自己的利益最大化。 西方的社會也試圖建立一種機製去保護每個人的這種個人利益最大化的訴求。

在國家和民族層麵:

儒家的文化講究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講究出師有名,講究仁義。 所以中國對小國往往是恩威並施使之臣服,而不是徹底屠殺瘋狂掠奪。

西方的國與國的關係也是理性的, 冷酷的。 對外出征必謀利益或領土, 有仇必報。和西方國家打交道有一條不變的鐵律就是要有實力。 中國曾經在一次大戰作為戰勝國,結果反倒被瓜分。 沒有實力,你和誰結盟都沒有用。一旦有難, 盟國都會對受害的國家棄之如辟履,比如二戰中的法國被英國拋棄一樣。

哪一種文化好,這是見仁見智的事情。三十年河東轉河西。因為現代文明起源西方, 所以過去300年中是西風壓倒東風的。但是隨著人類資源的極度匱乏生存環境的惡劣,東方式的仁愛堅韌對比西方式的極度自私和貪婪,孰優孰劣眾說紛紜。同理那種政治體製最好,也無一定標準。但是東西方文化和價值觀相互借鑒是必然的趨勢。

文化的不同使得西方的東西進入東方都被東方人改造了。 日本明治維新之後進入國家資本主義,後來進入現代日本。日本把西方的法製和政體改造成了日本式的政體。 中國選擇了西方的共產主義而後來又改革進入國家資本主義。但是兩個國家都沒有完全放棄舊有的文化。 西方民主的大前提是國民素質較高, 國家資源豐富,國家機器高度有效,人人自私,人人自保,獨立理性,這在早期的日本和今日的中國都是行不通的。 比如日本, 它的崛起靠的是強大的民族主義,而不是昂貴的民主。 中國目前正如當年崛起的日本,和日本不同的是,我們已經錯過了帝國主義時期。 【帝國主義時期的結束標誌是,世界所有的殖民地都被掠奪幹淨。】中國的崛起必須是和平崛起,因為列強的實力範圍早就劃分好了,新的世界秩序不允許再有殖民帝國存在。

對於中國而言,溫和堅韌同時又深沉有力的民族主義,加上國家資本主義是我們崛起的唯一動力。 因為這股力量孕育的太久了, 目前來看是勢不可擋的。

真的很高興看到中國和日本能夠恢複友好,這表明了中國向更加成熟的國際外交邁出的堅實一步,也證明了中國和平崛起的決心。可以說,和日本恢複友好關係其曆史意義的深遠是不容忽視。日本值得中國學習的東西很多,以強國為師,重塑大國形象。 通過廣泛的民間和文化往來讓中國的價值觀融入並成為世界主流價值觀。

再回過來談談兩岸。 兩岸為了各自的麵子和意識形態的爭執都浪費了一些機會,雙方都有需要檢討的地方。 雖然兩岸統一是終極目標,但是忽視兩岸的差異揚言使用PLAN-B,隻會使問題僵化不能彌合傷口。

目前兩岸的高層都認識到這一點, 所以要擱置爭議最求雙贏。相信這是雙方目前能夠想到的最好辦法了。 打通兩岸溝通的管道對整個中華民族都是好事。一直都認為台灣的富強是中國人的共同福祉,而且兩岸在增進交流消除誤解方麵需要共同努力。也相信新台灣人能夠在兩岸頻繁的交流和溝通的基礎上,走出日據時期和兩蔣時代的陰影,更加開明。 邁出這一步之後就要讓時間來證明一切了。過去30年大陸已經是新大陸了,而台灣也會逐漸變成繁榮開放的新台灣。

兩岸關係怎樣定位都不能阻止中國的崛起, 相反中國的崛起會決定兩岸關係的未來。

昆斯客

5月24日, 2008
[ 打印 ]
[ 編輯 ]
[ 刪除 ]
閱讀 ()評論 (4)
評論
無忌哥哥 回複 悄悄話 有理!
binlin1103 回複 悄悄話 同感。這是一個成熟的國家也是一個成熟的人應該做出的理性思考。
30而夢醒 回複 悄悄話 lz是否用化名在其他網站上投過稿或什麽的。
印象中,似乎看過。
可能是觀點相近,嗬嗬,不記得了
shuo08 回複 悄悄話 頂, 分析的有理。好久以來,觀察到許多現象,竊以為造成的原因是文化差異。但沒時間灌水。一直想找這一麵的文章,但所得不多。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