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以食為天”,這句老祖宗留下的話真是精辟!
無論你漫步到世界的哪一個角落,不同種族、文化的人都會有他們那獨創的飲食文化和美味佳肴。而到不同的國家旅遊、到不同的地域環境去探秘、到世界各地去品嚐那風格各異的美食,就成了我工作之餘旅遊度假的最大享受。這次我們到巴西旅遊,品嚐美食也成了我的一大目標。
巴西的烹飪是一個多民族的萬花筒,受葡萄牙、非洲、意大利和土著巴西人共同影響,成為一個廚藝薈萃的國度。去巴西之前,我曾認真地閱讀了旅遊書,特別是細讀了有關飲食介紹的章節。不過,我出去旅遊時最常用的一招還是專找那些當地人雲集的飯館進,點當地人喜歡的飯菜吃。這一招往往會很靈,時常讓我得到意外的驚喜。你還別說,這次巴西行這一招還真讓我很快就探出了巴西的美食,哈哈!
這天中午,我們進了裏約海灘附近一家著名的餐館。看著菜單上那眾多不知所雲的菜名,我坐在那裏犯了難,點哪道菜呢?環顧左右,正是吃中飯的時間,旁邊桌子上圍坐著不少裏約當地人,很多人都點一道黑乎乎的,裝在砂鍋裏端上來的菜。看他們吃得是那樣津津有味,我也毫不猶疑地指著那道菜對侍者說,我也要那道菜。那侍者笑咪咪地看著我,點點頭說,“你真會挑,這道菜味道鮮美,不會讓你失望的。”
等那道菜端上桌,我興衝衝地開始了我的探秘。我很快發現這道菜上麵一層是被肉湯燉得香噴噴的黑豆,黑豆下麵的食物則非常豐富。我一樣樣地慢慢品嚐著,竟吃到了從豬耳朵、豬蹄子、到各式各樣的煙熏幹肉,當我翻出一段豬尾巴時,老公看著我的盤子瞪大眼睛吃驚地說,“你那罐子裏都什麽亂七八糟的東西,像個聚寶盆似的,好吃嗎?”我馬上說:“味道很棒!亞米亞米!怎麽樣,嚐一嚐?”老公笑著搖搖頭拒絕了,我知道他不吃這些亂七八糟的東西。我這個人也許是因為下過鄉,餓過肚子,所以吃東西不挑剔,什麽都吃。別說,這豬身上的不同部位和黑豆慢熬煨煮在一起,味道還真是非常鮮美。那邊侍者也好奇地等待我食後的反應,對著他那探詢的目光,我向他伸出了大拇指。那侍者也對著我眨眨眼睛露出了喜逢知己的微笑。
後來我才知道,這道菜是巴西的第一名菜—feijoada,它可算得上是巴西傳統美食的精髓。它是將黑豆與豬身的不同部位和各式各樣的煙熏幹肉,以小火燉煮而成。很多年前最初製作這道菜時, 因為這是給奴隸吃的菜,所以用的盡是廚房切下不要的材料。而今, 豬尾巴、豬耳朵、豬腳等都成了慢熬煨煮的材料。細細想來,這道菜有點像當年朱元璋發明的那道“翡翠白玉湯”,也許是把什麽都放在一起慢慢小火燉煨,味道才會這樣出奇的好。如今在裏約,周末午餐吃feijoada已成了當地人的習慣,全餐包括米飯、切得細碎的甘藍(Coure)、奶油樹薯粉(farofa), 和切片的柳橙。品嚐時,通常飲用一種叫Caipirinha的雞尾酒,它是一種由青檸汁、蔗糖和口感濃鬱潤澤的Cachaca甘蔗汁提煉而成的酒,將其與feijoada一同享用,味道更加鮮美純正。真是牙米亞米,如果你對豬尾巴、豬耳朵不反感,建議你到裏約旅遊時一定要試一試這道巴西名菜,你一定會大呼過癮的。哈哈!
如果說“Feijoada”是巴西的國菜,那麽巴西烤全牲就毫無疑問是巴西的大眾消費菜肴了。巴西烤全牲是在一堆旺火上烤大塊大塊的肉和魚。說起來,燒烤這種烹調方式來源於美洲大陸,但卻在巴西發展到了極點。巴西燒烤曾是草原或海邊最實在的用餐方式:一柄利刀、一堆火、一些木條、一大塊肉、再加上一點鹽和一些調料。今天這種戶外美食已演變成最優雅閑情的用餐方式,在環境幽雅的西餐廳裏,伴隨舒緩的音樂,由廚師舉著烤肉叉,將一道道不同種類的烤肉,輪流送到客人麵前,讓客人根據烤肉的生熟度和自己的喜好選擇部位和品種,再由廚師削切入盤,直到客人吃到滿意為止。想想在那雅閑適的西餐廳裏,走過來幾個活力四射的牛仔男孩,他們手裏拿著大串各式各樣炭火烤製而成的香噴噴的烤肉,然後按客人的需要,嫻熟地將烤肉切成小片,放進客人麵前的餐盤裏讓你吃個夠,可真算得上是巴西燒烤最動人的瞬間了。
現在,這種燒烤已經流傳到海外,在舊金山就有非常著名的巴西烤肉店。如果你要想過一過吃各式烤肉的癮,這種餐廳絕對是最好的去處,從牛肉、羊肉、豬肉,雞肉,香腸到肉排,絕對讓你過足吃烤肉的癮。當然巴西燒烤的有名,也和它那高質量的牛肉、豬肉有關。這次去巴西我才知道,阿根廷和巴西都是世界上最重要的肉類出產國。
巴西的菜肴受葡萄牙人和非洲後裔的影響很大,主食是米、黑豆和樹薯粉,搭配牛、雞或魚肉。巴西菜裏口味特殊的還有巴伊亞菜。僅從其中的"dente"棕櫚油和椰奶,就不難發現它受非洲的影響。巴伊亞人喜歡吃辣椒,許多菜裏都采用花生、腰果、蝦米為配料。巴伊亞最著名的菜有:Vatapa(用鮮蝦、蝦米、鮮魚、花生、椰奶、dende油、佐料和麵包熬成的濃湯);moqueca(用鮮魚、鮮蝦、螃蟹或什錦海鮮加dende油、椰奶醬熬煮而成);xinxim de galnha(雞丁加dende油、蝦米和花生快炒而成);caruru(鮮蝦加秋葵莢與dende油拌抄而成);bobo de Camarao(作料是樹薯泥、鮮蝦、dende油和椰奶);acaraje(一種小薄餅,用dende油炸過的花生加入Vatapa、蝦米和紅辣而成)。。。
在巴西吃飯,你會發現,桌上常常會有一小罐橄欖油做調味品,而這橄欖油就像中國飯桌上的辣椒醬一樣,是隨時可用的調味品。我用手指蘸那橄欖油悄悄地嚐了嚐,好像很香,常常會見到就餐的巴西人給自己麵前的米飯和麵包上撒一點這橄欖油來增加食欲。巴西人喜歡的甜點是用芒果,椰子,菠蘿等水果製成的夏季點心。
說到飲食,自然少不了喝的,巴西人的社交活動裏離不開酒。天氣熱時,人們常常會點一杯冰涼的啤酒來解暑,街上你可見到各種各樣的酒吧和各種各樣的美酒。還有一些人愛喝馬黛茶, 不含酒精的飲料當屬新鮮水果汁為最佳,街上有很多這種用新鮮水果榨汁的飲料店。當然,海邊、街旁,還有那隨處可見的賣鮮椰汁的小攤。
巴西素稱“咖啡王國”,是世界上最大的咖啡消費國之一,喝咖啡也就成了人們的習慣。美餐過後,巴西人往往會飲一杯咖啡。說起來,巴西還是世界上最大的咖啡生產國,出產的咖啡多屬於大眾口味的平價咖啡。我注意了一下,巴西人喝咖啡的方式和美國、歐洲都不太相同。他們是用一種很小的咖啡杯喝很濃的咖啡,而且講究要喝非常熱的咖啡,咖啡裏加很多的糖。巴西人除了早晨喝咖啡時加牛奶外,一天的其它時間都喝不加奶的黑咖啡。在巴西的餐館和旅館裏,到處都飄著咖啡的香味。
巴西的餐館不僅僅是吃飯的場所,還是公眾的娛樂場所。很多的餐館都有懸掛在牆上的大屏幕電視,大多數時候那電視中都在轉播著當地的足球賽。碰到重要的足球賽事,大家一邊吃飯,一邊看球,那歡呼聲、讚歎聲,真是此起彼伏,熱鬧非凡。
很多餐館還有音樂家在現場彈奏吉他及唱歌,餐館的窗外也經常有街頭歌手的熱情演唱。演唱的最多的是充滿浪漫情調的巴薩諾瓦(Bossa Nova)音樂。
說起來Bossa Nova創始於50年代末期的裏約,當時在裏約南部住著許多年輕中產階級,他們因為聽膩了桑巴歌曲,於是試圖去尋找符合他們自己感性的新音樂。生於巴西東北部的喬安.吉巴托便是他們中的一位。他希望通過吉他的方式去表現桑巴歌曲的旋律,沒想到創造出了以巴西吉他violao為特征的Batida,以哼唱的方式唱出。這便是以後被命名為Bossa Nova(意譯:嶄新形式)的新音樂類型。後來,喬安與作曲家安東尼奧.卡洛斯、作詞家菲尼西烏斯.迪等人相遇,創作出許多的經典曲目,他們三人因此被稱為“巴薩三聖”。他們創作的音樂俘獲了許多年輕人的心,在50,60年代的全球範圍內掀起一陣巴薩諾瓦狂潮。
由三人創作的“伊帕內馬的姑娘” (Girl from Ipanema ) 於1964年在全美成為暢銷曲。此後這首歌儼然成為Bossa Nova的代名詞,廣為世人所知,先是在北美,歐洲,然後是日本,成為了咖啡店不可或缺的背景音樂。關於這首歌曲的誕生還有一個動人的故事。相傳巴西的作曲家Antonio Carlos Jobim與Vinicius de Moraes兩人經常在Ipanema海灘附近的Veloso露天酒吧飲酒作樂。兩人不約而同的看見一位青春活潑,全身古銅色皮膚的女孩,搖曵生姿輕擺過他們眼前,然後消失在海灘的人群之中。在靈感觸發之下,他們便譜成了這首紅遍全球的“Garota de Ipanema”。
有趣的是那家餐館後來以這首名曲為店名,吸引了成千上萬的觀光客來一探究竟。而故事的女主角Heloisa Eneida Pinto的女兒如今也亭亭玉立,宛如當年她自己的婆娑風采。另外,為了紀念作詞者,Vinicius de Moraes的名字被引用為比鄰酒吧旁邊的路名,一時亦傳為美談。在裏約時,我們也慕名拜訪了這家餐館,看著牆上那當年的新聞報道和圖片,聽著Girl from Ipanema這羅曼蒂克的音樂,真是讓人浮想聯翩,不由地陶醉在這音樂美食中。
Bossa Nova至今已經過了50年的洗禮,巴西當地,幾乎所有類型的音樂都繼承著它的柔美風格。說起來,Bossa Nova能跨越時代與國境受到大家如此接受的原因,或許是因為在Bossa Nova裏我們可以看見並感受得到“豐富的自然”所發出來的美感吧。世上所有音樂中,能讓全世界的人普遍擁有詩情畫意感覺的,恐怕首推Bossa Nova了。而巴西人,用他們的陽光、沙灘、美食、美女,和Bossa Nova吸引著全世界的遊客,讓遊客們陶醉在那世外桃源般的詩情畫意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