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飽撐的!

Mad about U is a love story.
個人資料
正文

有本事的,不要民主;要民主的都是 loser!---zt

(2008-12-02 10:31:35) 下一個
你有沒有注意到一種現象,在中國高喊自由民主、普世價值的人,多是一些文學青年和政法專業的畢業生,軍界、政界、商界幾乎沒有一個人熱衷這種政治概念。中國知名的學者,也沒有一個迷信這種西方的政治觀念。整天熱衷於喊自由民主的人,多是二流學者、三流律師、四流文學青年。

我過去不明白這是什麽道理,看了一位心理學教授的文章終於明白。這位教授說,一流的男人是在軍界,有帶領千軍萬馬之才,有誓死報國之誌。二流的男人在商界,有必勝的信念,敢靠真本事在商海摸爬滾打,誓用財富證明自己的能力。三流人才是在政界,有治國平天下之誌,要靠真本事和實幹精神,以威信服眾,以政績向更高層奮鬥的勇氣。最無能的是文人,沒有經天緯地之才,也沒有用人之術、發財之術,甚至沒有從軍、從政、從商的信心,隻好靠一隻筆杆子湖口。
所謂文人,實際上就是無能、無誌之輩的代名詞。既不能統帥千軍萬馬,也不能手握重金縱橫商場,僅有縛雞之力,做最簡單最容易的事情,隻需要一支筆,寫字。


看了這些話才終於明白,為何文人多愛罵社會,原來是由於內心自卑無能,隻好將責任推給社會,將希望寄托給社會。由於這些人是自卑型的性格,因此最容易迷信他人,最容易哈美,總是在抱怨中國這不好那不好。好像他應當坐享其成,沒有發家致富都是社會的錯,而不是自己無能。

有本事的男人是感覺事在人為,在任何環境下都在努力。沒本事的男人是感覺事在社會,將個人的成敗得失都歸於社會。
有本事的男人,多經曆過艱難挫折,有務實精神。沒本事的男人多是理想主義者,遇事總是從理想出發看問題,似乎這個社會就應當是天堂,遇到挫折便大罵社會像地獄。

為何右傾文人多是哈美幫?
無論誰都希望中國能像美國一樣發達、民主,但右傾文人多是理想主義者,他們意識到不到社會發展需要一個過程。隻要今天中國不如美國,便是中國的錯。他們的願望是好的,但太理想、太幼稚。

我現在終於明白了,為何右傾人物多是文弱書生。原來這是由個性決定的,這些人多是天生的自卑、內向、幼稚,加上理想主義。這種人永遠改變不了三個特點,一是愛抱怨社會,今天可抱怨的不多,便拿四十年前的文化大革命來抱怨,不抱怨就好像沒話可說。用抱怨來體現自己的水平和誌向。二是這種人多是理想主義者,思想激進,方式幼稚。三是這種人觀念很保守,他們關於社會主義的觀念還停留在文革時期,他們否定的社會主義是文革時期的社會主義,他們批的共產黨是大躍進時期的共產黨。四十年過去了,當年的社會主義和共產黨早就改變了,但這些人還是四十年前的觀念。

這些人還有一個共同特點,就是美國的什麽都好,中國的什麽都不好。為什麽會這樣思考問題,不是說他們不愛國,不是中國人,而是因為他們內心極其自卑,就像晚清末年或北洋軍閥時期的文人一樣。這些人把今天的中國仍當成是那個腐敗無能的清政府,將今天的政治還看成是皇權專製。

百年巨變,中國已經從最無能的國家,變成了世界第二號強國,但這些人似乎仍活在清政府時期,眼中看到的問題仍是專製、奴才這些概念。


這些人的觀念是由其性格決定的,因此很難改變,除非那一天他們變得不自卑,不內向。
隻要這個人是學文學、法律、政治或是哲學的,搭眼一看性格很內向自卑,這個人十有八九都是右傾。性格外向,有能力、有成就的人,多不會右傾。不信你試一試看周圍的人。而且右傾的人,因為是理想主義者 ,因此多是好人、老好人,因此我很同情右傾的人。因為右傾多是一種性格缺陷,而非是要與誰過不去。

你再看那些右傾人物,多從事的是自由職業或個體職業,比如律師和作家。因為他們的個性不適合被人領導,也沒能力領導別人,因此多獨來獨往。

也因為如此,右傾人物多是能說了大話,幹不了大事。多是靠敢罵人、敢大放厥詞出名,而不是靠幹大事出名。不中因為有水平,而是因為有膽量混名聲。比如那個吳祚來,最大的本事就是寫打油詩,卻因敢罵共產黨、毛澤東、江澤民出了名。

真正的大學者,大作家,都是很自信的,沒有幾個是右傾人物,比如李敖、餘秋雨、於丹、季羨林等。右傾文人多是那些沒自信的二流三流文人。

這種沒本事的三流文人,能翻天嗎?翻不了。這個國家的精英是在軍界、商界、政界,這些真正的社會精英多是務實派,是這個社會的主流。幾個無縛雞之力、沒權沒錢沒勢、沒領導才能的文人,就會寫寫文章罵社會罷了。沒有一個真敢造反,都是想著寫文章鼓動別人造反。可惜的是,都想著鼓動別人, 卻沒有一個真有膽量。這些人個性內向懦弱,哪有一個真的敢造反?無非是自己在書房裏造反,等著看別人的熱鬧。

美國已經衰落,哈美已經成了哈狗熊了,中國右傾思想已經失去了號召力。相反中國在一天天強大,整個中國人都恢複了民族的自信和文化的自信,那些自卑內向的右傾文人,已經越來越被人瞧不起了。

《南方周末》很有意思,將這些思想激進的幼稚文人稱為精英,實際上多是無能之輩,懦弱之輩,既不精、也不英。讓“精英”這個詞成了傻瓜文人的代名詞。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