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心理壓力與人體抗病免疫力的關係

(2006-05-11 23:48:29) 下一個

作者: 宏揚道德

心理神經免疫學(psychoneuroimmunology)是一門發展極其快速的新興交*學科,它主要研究中樞神經係統(CNS)與內分泌係統和免疫係統之間的相互作用,以及這種相互作用對人體健康的影響。盡管科學家對於係統內雙向作用的具體機製還沒有完全了解,但現有的研究證實心理壓力可以通過下丘腦-腦垂體-腎上腺軸,或交感神經-腎上腺髓質軸調節免疫係統的功能。例如,動物和人體實驗均已證實心理壓力可以調節機體免疫接種(如流感疫苗,乙肝疫苗)後的抗體免疫。 

通過測量機體對疫苗接種的免疫反應,研究者可以較準確地對體內免疫係統的功能進行評估。已有實驗證據證實在老年人中,慢性心理壓力可導致機體對流感疫苗接種反應低下,不能產生足夠滴度的抗體。與對照相比,需要照顧患病配偶(因而慢性心理壓力更大)的老年人在注射疫苗後無論是細胞免疫還是體液免疫都相對較差(研究結果發表於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PNAS》,199693卷,3043-3047頁)。與此類似,需要照顧患有老年性癡呆的配偶的一組老人(其慢性心理壓力因而較大),在接種疫苗後其抗體滴度也顯著低於對照組老人(發表於著名醫學期刊柳葉刀雜誌《Lancet》,1999353卷,627-631頁)。


最近,對健康青年人所作的研究也得出了類似的結論。英國伯明翰大學的Burns 等研究了生活中壓力事件,應對辦法與乙肝疫苗接種後抗體狀況之間的關係。采用醫學院260名醫學生作為研究對象,所有對象在接受調查時均已接受過3次乙肝疫苗接種,通過心理問卷對他們在過去一年內生活中的心理壓力事件(如父母去世或其他重大心理事件)進行調查評分測定,並記錄其應對辦法(如積極應對,計劃,接受現實,或否定現實,自我譴責,依*藥物等等)以及健康或不健康生活方式(如是否有充足的體育鍛煉,是否抽煙酗酒等)。對調查對象體內的抗乙肝表麵抗原抗體進行了測定,低於100mIU的定義為抗體反應不足。研究結果:凡是在過去一年之前接種疫苗的,所有超出平均心理壓力的個體,其抗體應答不足的風險增加了兩倍以上。接受現實的積極應對策略有助於較好的抗體應答,而依*藥物去應對壓力事件則增加了抗體反應低下的風險。而在最近一年內剛剛進行接種的個體,心理壓力和應對策略與免疫力尚無顯著相關性。結論:本研究證實,免疫係統對於心理因素變化是敏感的(sensitive, 心理壓力性的生活事件和應對策略對於乙肝抗體的狀態有長期的影響(發表於心身醫學《Psychosomatic Medicine》,200264卷,287-293頁)。

加拿大英屬哥倫比亞大學心理係的Miller等研究者也進行了一項研究,對83名健康青年進行追蹤研究,於接種後監測他們在流感疫苗接種後體內抗體產生的情況,同時於接種前,接種期間,接種後各13天,每天四次,對研究對象進行心理問詢記錄,同時收集唾液樣本用於測定糖皮質激素水平。同時每天對個體的與健康有關行為(如吸煙,飲酒,體育鍛煉,睡眠等)進行記錄。結果與結論:在研究期間心理壓力高的個體,其抗體應答較差。尤其是接種後10天內心理壓力對免疫力的負麵影響較顯著。本研究可以解釋為什麽心理壓力會增加人們對於感染性疾病的易感性(發表於心身醫學,200466卷,215-223頁)。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