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揚

No one else defines your life. Only you do.
個人資料
正文

《暗物質:盧剛之後,趙承熙之前,看不見的那個陰暗麵》,作者:Seamouse

(2008-06-23 05:45:35) 下一個


13歲的“約翰”向繼父照片上狠刺著飛鏢,憤憤地說著:“我恨他。一定要殺死迪克!”;高中生約翰在一家賭場玩老虎機時,咒罵數學老師:“我想殺死他,你永遠無法擺脫這個布朗斯通”。這兩個故事在它們的創作者那自大又包含不安全感的情緒下一點點擠出,最終兩個約翰合力將他們的製造者推上了屠殺的舞台, 2007年4月的弗吉尼亞理工大學,將壓迫製造者腦海的那個“You”幹掉。    

可以想象,好萊塢的某個編劇正一邊悲天憫人、一邊盤算著稿費將趙承熙和弗吉尼亞理工大學的特大悲劇變成銀幕語言,編劇心中一定存有對凶手行為認識上的矛盾以及創作中社會責任與經濟利益的矛盾。

而當華裔戲劇導演陳士爭在2006年創作關於另一名殺人凶手——盧剛的電影故事時,他心中或許並不存在這麽多的矛盾情緒。一方麵,這個15年前因在艾荷華大學槍殺導師和師弟共四人並隨後自殺的盧剛,早已被媒體和學者討論多年,幾乎以自私和狹隘的性格被蓋棺定論;另一方麵,盧剛與導演陳士爭曾是多年的哥們,導演對他的成長曆程自然更有認識。於是,陳士爭以物理係高材生盧剛的研究課題“暗物質”作為電影名,想說出自己眼中的盧剛,他不是至少並不僅僅是被蓋棺定論的那麽簡單。在弗吉尼亞理工大學屠殺悲劇上眼前,《暗物質》就小範圍地在全美放映,並贏得一個2007年聖丹斯電影節科技大獎,再加上弗州屠殺案主角趙承熙與16年前的盧剛同為亞裔,時間和人物的雙重原因,讓4月的這次悲劇讓人聯想相關電影時,更多想到劉燁主演的《暗物質》,而不是比它名聲大很多的關於另一次校園屠殺的《大象》。    

相比將自己徹底封閉起的韓國人趙承熙,同樣在美讀書的盧剛那現實生活顯得要正常得多。他和十多年前在美求學的那批真正的中國精英們紮堆在實驗室和圖書館搞科研、偷接鄰居的電視信號、看AV、搶教區的免費自助餐吃,苦中作樂是他們共同的生活趣味;他比內向的趙承熙要開朗得多,去導師家過派對生活、教熱愛中國文化的校董夫人(梅麗爾.斯特裏普飾)唱中文歌、喝烏龍茶、講“吃葡萄不吐葡萄皮”的繞口令,甚至勇敢追求校外的美國妞;他的研究才能更是被導師大為讚美,以至於在導師間關於早期宇宙學的激烈學術答辯時挽救了導師的論題。這樣看來,盧剛身上完全不存在壓迫趙承熙內心的那個假想敵“You”,於是他最後的虐殺行為不是精神病專家劉錫偉分析的那種“瘋劫”,盧剛清晰地知道自己要殺了誰:不給他畢業論文通過的導師以及那個按導師設計路線走下去並獲認可的師弟,這也是當年的媒體普遍認為盧剛不過是壓力爆破的失敗者的原因。    

但陳士爭卻意見不同,“對90年代的中國留學生來說,盧剛是英雄。這些學生為了適應現實,不惜將美國夢變小。但盧剛不肯妥協,他的幻想,成了他生命的血液,幻想破滅時,他也隨之消亡。”於是,在陳士爭的《暗物質》裏,盧剛的內心被自己所投入研究的“暗物質”完全占據,在他以數學為工具觀察的宇宙空間裏,暗物質占了99%,這個龐大的比例更膨脹起其良性的研究欲望以及惡性的不容被否定的自大情緒。劉燁準確地表達出這個沉浸在自我世界裏的留學生那謹慎又固執的性格,他從不敢對導師直呼其名,永遠要加上那個”professor”的稱謂;他遵從中國傳統師道,擔心超越導師;他的每一封家書伴隨著班卓琴鄉謠版的《念故鄉》,告訴父母在美國一切都好,自己很開心。另一方麵,在麵對“暗物質”膨脹的研究欲望時,他像足了文化認識裏有冒險精神的美國學生,固執地追求,結果沒想到這裏一樣有校園政治:導師隱瞞了答辯程序,造成他隻出模擬而無結果的論文失敗,而最不願在學術上冒險的師弟卻獲得了承認。    

除了科研夢想慘遭破滅,對於那個年代的留學生來說,光宗耀祖夢想的破滅也是致命的。電影以土、金、水、木、火為題,將電影隨盧剛情緒變化劃分成了五段,抵美時的興奮與刻苦、初獲認可時的喜悅、社交生活帶來的愉悅、答辯失敗的沮喪、離美前情緒抑鬱的爆發,每個段落的開頭都伴隨著一封家書,家書的調子隻有一個:我在美國挺好的,等著接爸媽過來。影片以平行蒙太奇帶出震撼的結尾,在舒伯特《愛情小夜曲》的配樂中,盧剛收拾好行囊,將積蓄寄給父母,向正在評獎優秀論文的禮堂平靜地走去。這邊,剛被盧剛抹上手霜的梅麗爾.斯特裏普意識到不對勁,向著校園奔去,那邊,在工廠上班的盧剛母親感應到兒子的訊息,騎著自行車向家裏狂奔去。催命的電話鈴聲也催淚般地響徹,終於,出大事了。    

陳士爭當然不能漠視屠殺行為般地將故事描繪成“寧為玉碎的學生麵對相約瓦全的世界”,但他成功地揭示了不同於簡單認識上的盧剛心路曆程,就像盧剛在師生聯誼會上把幹杯叫做“Up the bottom”,陳士爭從上到下顛倒了我們的簡單臆想,杯底剩下的是5個早逝生命的鮮血遺跡,盧剛也是受害者之一,罪魁禍首是溝通的障礙。16年後的今天,美國人在弗吉尼亞理工大學擺放著紀念33位屠殺受害者的花崗岩,趙承熙也在其中,同時大量的輿論報道和評論也更加冷靜而客觀,試圖透析悲劇背後的深層原因。於是,我們可以相信,未來關於趙承熙的那部《You!》也會是深刻而多樣性的。
[ 打印 ]
閱讀 ()評論 (3)
評論
Sussie97 回複 悄悄話 前幾天看了這部影片, 對這個故事有了了解, 覺得很可惜的, 他本來很優秀, 應該有個很好的前途的。 可不知道為什麽就那樣了。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