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揚

No one else defines your life. Only you do.
個人資料
正文

富特文格勒指揮的貝多芬《d小調第九交響曲》(合唱/Op.125)

(2008-05-10 09:42:27) 下一個

貝多芬一生共創作了九部交響曲,最後一部是《d小調第九交響曲》(合唱,Op.125),這部有“最後的歡樂禮讚”之稱的交響曲共有四個樂章組成,在這部作品中,貝多芬更首次將人聲當作樂器融入了交響曲,當席勒 (1759 – 1809) 的詩篇《歡樂頌》被唱響的時候,心潮澎湃中,每一個人都會聽到貝多芬的信仰,“當人們彼此扶持、關愛,歡樂隨之而來。”

回顧德國的指揮流派,可以追溯到門德爾鬆和瓦格納時代,門德爾鬆和瓦格納開創了兩個迥然不同的指揮風格,門德爾鬆被稱為阿波羅神式人物,簡潔、精準、強調邏輯,古典氣息十足。瓦格納被稱為酒神式人物,他信奉速度轉換可以隨樂曲起伏而強化和弱化,外向、充滿火一樣的激情。門德爾鬆後的阿波羅神式指揮導向了阿爾圖爾·托斯卡尼尼和喬治·塞爾,而從瓦格納開始,酒神式指揮則擴展到阿爾圖爾·尼基什和威廉·富特文格勒。

富特文格勒(Wilhelm Furtwangler,1886 – 1954)的一生富有傳奇色彩,因為二戰等原因,關於他的討論不曾停止。對於他的演出風格,小提琴家耶胡迪·梅紐因有非常到位的評價,“富特文格勒將音樂比做河水的流動,指揮家演出時必須順其勢而動,要考慮到地形,河水何處流經峽穀,又在何處漫過平川。他否決條理、節拍器的活力、音樂器械的尺度衡量,而依靠的是直觀和處理全曲的臆想。”因次他的演出,可以帶來一種“籠罩一切的曠達的感覺”。關於富特文格勒的藝術素質、指揮作品分析和他對於不同音樂作品的指揮理解,詳見約翰·阿杜安的《富特文格勒的指揮藝術》(申元 譯)一書。

富特文格勒的瞬間意識和即興意識使他成為貝多芬音樂的最佳詮釋者,他的偉大不僅僅來自他的音樂修養,更源於他高尚的音樂靈魂,他指揮時顯示出的一種宏偉的感覺和崇高的品質。

1824年5月7日,當《d小調第九交響曲》首次響徹在維也納宮廷劇院時,貝多芬已經完全失去了聽力,生活在靜寂無聲的世界裏,而1951年7月29日,當富特文格勒再次指揮這部《d小調第九交響曲》時,他已經曆接近風雨飄搖的人生尾聲,他曾經痛苦而孤獨地捍衛著德國的音樂精神,他曾為受納粹迫害的音樂家交涉並幫助困境中的猶太人,但卻因為在德國的任職遭受到戰後審判,更受到來自同行的演出抵製,他的聽力是完好的,但他的內心一定隔絕了一切來自外部世界的聲音,因為他的作品帶給我一種塵世之外的感受和信念,在我心目中,他就是貝多芬。

《d小調第九交響曲》(“合唱”,Op.125)
Symphony No. 9 in D minor ("Choral"), Op. 125
Composed by Ludwig van Beethoven
Conducted by Wilhelm Furtwangler
1. Symphony No. 9 In D Minor, Op. 125 'Choral': Allegro ma non troppo, un poco maestoso

2. Symphony No. 9 In D Minor, Op. 125 'Choral': Molto vivace

3. Symphony No. 9 In D Minor, Op. 125 'Choral': Adagio molto e cantabile - Andante moderato - Adagio

4. Symphony No. 9 In D Minor, Op. 125 'Choral': Presto - Allegro ma non troppo - Allegro Assai - Allegro assai vivace - alla marcia - Andante maestoso - Allegro - Allegro energico, sempre ben marcato - Allegro ma non tanto - Poco adagio - Prestissimo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