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防勝於治療

傳播最新健康知識、記錄恢複健康消息、推薦及時健康產品
個人資料
西府來子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關於是藥三分毒的問題 - ZT

(2010-05-27 06:57:23) 下一個
 古人雲:“是藥三分毒。”我國最早的醫學專著《內經》對如何用藥十分講究,將藥分為大毒、常毒、小毒、無毒。治療疾病要求大毒治病,十去其六;常毒治病,十去其七;小毒治病,十去其八;無毒治病,十去其九。當今不少的人認為中藥大多數源出於天然的動植物和純中藥製劑,比化學藥品的藥性平和而安全,總認為不會發生藥物毒副作用。其實不然,如果任意濫用,亂役藥石,同樣亦會發生毒副作用。

    據文獻載,已發現能致死的中草藥就達20多種,如有大毒的專治類風濕性關節炎的雷公藤,有中等毒性的驅蛔蟲中藥苦椅子,有毒的息風止痙的中藥蜈蚣等。在中草藥中有一些藥物不僅具有毒性,甚至是劇毒,如:水銀、斑蟊、紅砒石、白砒石等。有的生藥的毒性還是較大的,如生附子、生半夏、馬前子、生草烏、馬豆、生南星等。這些藥物經過炮製後,雖然毒性可大為減低,但若濫用或藥量過大,仍然會發生毒副作用,或出現中毒甚至死亡。所以在應用時,應嚴格掌握劑量。據報道,曾經有位過“專家”用附子治療風濕病,因用藥量(增加一倍),結果病人嗚呼矣哉。

    有毒性的中、草藥用時雖應注意,但對一些常用的中草藥,也仍然要講究劑量,若藥量過大。同樣也會導致副作用。如甘草,藥性平和,能調和諸藥有健胃之功,具有補中益氣,瀉火解毒,緩和藥性,和中緩急之效。但若無故而久服,就能影響脾胃氣機,有礙消化功能;黃藥子用量過大,可導致肝髒損害和黃疽;木通用量過大,可引起腎髒損傷;苦寒的龍膽草、大黃及生石膏用量過大或長期濫用,可引起食欲減退、胃痛、腹瀉等消化道的副作用。

    有的人說:“補藥無害,多多益善,有病治病,無病強身。”這是誤解,如人參、黨參、黃芪等滋補藥,如果濫用亂服同樣也可導致毒副作用。曾有病例報道,有這樣一個人,本來身體已是健康無病,就因服用了一支東北人參,結果導致胃部脹滿疼痛、頭暈、麵部潮紅、血壓升高、大汗淋漓,經診斷其症狀乃因服用過量人參而致“人參綜合征”。此人病好後,在很長時間乃食欲不振。誠然,補藥也不能隨便濫用,無病照樣傷身。

    為此,中草藥也要注意合理用藥,不濫用,不貪多,要遵醫囑服用,隻要善於辨證施治就能收到藥到病除的預期效果。 (文章出處:三九健康網) 
轉載自:
http://topic.xywy.com/wenzhang/20070611/621323.html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