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孩子的16歲生日禮物

我一直夢想著等到孩子們16歲的時候,把這些成長點滴呈現給他們,說:"看,你們就是這樣長大的!"
正文

爸爸的童年生活讓P羨慕不已

(2005-05-02 13:37:59) 下一個

前兩天看汪曾琪的散文集子,裏麵有篇文章提到他小時候吃過的“丁丁糖”。

所謂“丁丁糖”也就是大塊的幹硬的麥芽糖,由小販用鐵片一點一點敲下來零賣,敲時自然叮當作響,所以得了這麽個名字。我小時候也吃過這個玩藝,隻是名字不同而已,我們就叫它“糖”,小販不叫小販,叫“換糖的”。因為那時候我們那些小孩幾乎是沒有零花錢的,嘴饞了想吃“糖”,就得想辦法找尋些值錢的物事去“換”。通常最受換糖小販歡迎的是廢銅爛鐵和牙膏皮。紫銅最值錢,黃銅次之,當時的牙膏皮還是用錫做的,所以也頗受歡迎。銅值錢,當然也就不易得,孩子們的經驗是到無線電廠的垃圾堆去翻,大到廢棄的電纜斷頭,小到收音機裏麵用的電線頭,剝掉外麵的塑料包皮裏麵就是銅絲啊!積少自然就成多了。牙膏皮是別指望能撿得到的,那時人們recycling的意識極濃,連廢紙都要收集起來賣錢的,你能指望他們丟牙膏皮?我們能做的隻能是每天玩命地刷牙,隻盼能趕快用光那管牙膏。兩張牙膏皮就能換得二指寬的“糖”呢。

我們吃榆錢餅,我們爬到樹上吃桑椹、吃槐花,我們吃青澀的小毛桃,拿了竹竿去偷打人家的棗子,我們在夏天的雨後掘地三尺,刨出知了的幼蟲來用油炸了吃;我們自己做鏈條槍,偷了家裏的火柴來當子彈,好的鏈條槍打起來火星四濺,霹啪作響;農民收獲過黃豆了,我們去拾漏網之魚回來炒炒吃;地裏收過茨菇、收過荸齊、收過洋蔥了,我們也去碰運氣,用腳後跟跺碎那些個大塊的土坷垃,裏麵往往會有驚喜;夏天放學後,我們偷偷地相約到江裏去遊泳,穿濕褲子回家被父母發現是要挨揍的,所以我們大多是脫光了下水搞天體營,如果怕難為情必須要穿褲子下水就要麻煩些:出水後得花些時間在太陽下暴曬,把褲子搞幹抹平了才敢回家的。

所有的這些,我都當故事講給P聽,P每每聽得魂不守舍,一言不發,這些對他來說簡直是crazy的東西離他的生活實在是太遙遠了。吃塊肉還要嫌嵌牙的孩子,他能理解他爸爸當年為什麽會那麽自覺自願地刷牙嗎?

你說如今的孩子到底算是幸福還是不幸福?

[ 打印 ]
閱讀 ()評論 (2)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