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笑的博客

天南海北,茶餘飯後,東拉西扯,閑來無事,隨便聊聊,我說我的,你看你的。
正文

中 國 式 心 累

(2012-05-29 15:10:21) 下一個
中 國 式 心 累 我們中國人是當今世界上活得最累的民族。累有兩種,一種是體力上的,一種是精神上的。體力上的精疲力竭,困頓不堪並不稀罕,這個世界上的許多人都會經曆,哪怕他是出身豪門,一生一世也難保不碰到個一次兩次。當然,也有人象是跳進了一口苦井,每一天都在腰酸背疼中收場。但這樣的"苦菜花"終究屬於少數。總的說,身體的累是一種層麵上的東西,會隨著時日的推進而緩解淡化,因而用不著我們過於為之焦慮。讓我們揮之不去的是精神上的困頓與疲乏。特別是我們中國人,似乎都或多或少地陷於精神疲勞的泥坑而不能自拔。在某種意義上,那是一種隻有中國人才有的精神錮疾,我們不妨稱其為,"中國式心累"。所謂 "中國式心累",主要是指我們國人在悠悠的曆史中,形成了一種對什麽事情都無法超脫,無法放下,無法舍棄的心理習慣,並且將這種心理習慣內化成我們的民族性格。所以在我們的一生中,"心累"總是如影隨形般地與我們相伴。我們的心境不但沒有隨著物質生活的提高,人生機遇的改善而好轉,相反,物質擁有得越多,地位提高得越快,生存環境改善得越好,反倒往往使我們覺得精神上的負累越重。人類的心會累,這本身並無稀奇之處,也不是我們中國人的專利。但是人家的"心累"與我們的不同。比如西方人,因為崇尚個性自由,追求自我實現,在他們的一生中充滿了驚心動魄的搏擊 ----- 與社會的搏擊,與人的搏擊,以及與大自然的搏擊。在很多時候,這種搏擊的波瀾壯闊倒使我們相形見拙。在搏擊的過程中,他們當然也有挫敗,也有失落,也有困惑,也有迷茫,也有消極,也有頹喪,甚至也有沉淪。但是成功也好,失敗也罷,他們的心所體驗的多數是一種無所羈絆,一種暢快淋瀝——成功了,可以開懷大笑,可以引吭高歌,更可以呼朋喚友,讓滋滋冒泡的香檳酒朝天空盡情揮灑;失意了,可以狂飲,可以醉臥,可以嬉笑,也不妨怒罵,用不著顧忌體麵尊嚴地位。我們國人呢,生活的全部,首先是為家庭活著;為了"光宗耀祖"活著;為了讓父母高興活著;為了子子孫孫綿延不絕的福祉活著;而後是為單位活著;再就是為街道活著;最後,才輪到為自己活著。我們的一生好象是為無窮無盡的"責任"和"義務"活著,為我們身邊形形色色的有關無關的"別人" 活著。我們的大腦裏寫滿了"責任"兩字,我們心的每個角落都被 "別人"所占據。仿佛我們來到這個世界隻是為了完成責任,服務他人,與自我沒有任何幹係, 我們,不能有自我意識;不能有自我訴求;不能有自己的欲望;更不能搞自我實現。說這是一種無比高尚的人生境界,也對。因為我們的人生看上去是如此的無私。但奇怪的是,這樣的"高尚" 卻並沒能使我們的精神得以升華,讓我們的心靈歸於寧靜。 相反,我們卻感到身不由己的無奈,迫不得已的屈從。痛苦與困惑象野草一樣時時在我們的心頭滋生,讓我們在品嚐生命的滋味時,隻是感到如同嚼蠟;不甘心與徒勞掙紮所產生的心靈噪音,象一塊粗糙的砂紙,把我們鮮豔明麗的生命磨損得失去了顏色。當我們取得了勝利,獲得了褒獎,爭得了榮譽,我們首先想起的是老祖宗的諄諄教導: “得意不能忘形 ”;“喜怒要不形與色”;“榮譽要歸功於祖國,歸功於領導”。既然一切都是別人的功勞,自我努力隻是微不足道,自然也不值得"得意忘形"。而且,當一個人的成就不被看作完全是個人努力的結果時,這個"個人"自然就提不起興趣去 " 得意忘形 " 了。既無得意,何來忘形?但另一方麵,在我們將自己的功勞記在別人的本本上時,我們的內心又有幾分心甘,幾分情願? 既不得不順著社會的習慣去做,又做得不情不願,更不敢發出聲來說個"不"字,結果心裏肯定是別別扭扭,象吞下了一隻冷粽子,粘答答,冷嗖嗖地板結在心中,無法消化。處於這樣的情形,人如何可能開懷大笑,引吭高歌?又如何可能興意盎然地將香檳"砰"地一聲打開,讓昂揚的心情隨瓊漿玉液而恣意噴灑?當然也有這樣的時候,當懷揣獎狀,手捧獎杯,我們也曾忘情地舉頭望向那浩瀚的蒼穹,搜尋李白——我們民族不死的瀟灑之魂,想起他"人生得意須盡歡,莫讓金樽空對月"的灑脫,於是我們便無法按捺"何不瀟灑走一回"的衝動與迫切。但即便如此,在耳熱酒酣之間,我們依然難以縱情,難以忘懷,難以酣暢淋漓。 當美妙的酒神剛要帶著我們冉冉飛升,飄向那迷離氤氳的國度,"責任"兩字就象無形的勾子將我們從飄忽的半空拉回到讓人生厭的現實。而我們的心靈則緩緩地流出一種被稱為 " 罪惡感"的有毒情素,對自己倏忽即逝的放縱作無情的鞭笞。當我們在人生的競技場上受傷了,跌倒了,我們做不到象一個真正的勇士,爬起來,撣掉身上的塵土,擦幹臉上的血痕,走過去,仰起臉,伸出手,用坦誠的眼睛看著對方,再用真誠的語調說: 祝賀你,你贏了!就象當年的日本圍棋名將武宮正樹在輸給嶄露頭角的中國圍棋手常昊時,優雅地走上前去,向常昊深深地一鞠躬,不但對自己的失敗表示誠服,更對對手的勝利表示致敬與讚美。我們做不到這些,並不是因為我們比別人更喜歡贏,比別人更害怕輸,而是我們將贏與輸,得與失看得過於極端化。我們祖先留給了我們"成者為王,敗者為寇"的人生信條,也傳給了我們"失敗為成功之母"的人生哲理,但是我們似乎更多地接受了前者,而漠視了後者。於是,在我們的潛意識中,成功不是意味著榮譽,而是代表著權勢,代表著脫胎換骨。成功之前的你就好比是一條醜陋的毛蟲,不但沒有人注意,還常常遭人嫌棄。然而一旦成功,你就完成了蛻化,變成了一隻耀眼的蝴蝶,處處受到追捧。從此,你從下裏巴人變成了陽春白雪,可以呼風喚雨,可以吆五喝六,可以作威作福。總之,你一夜之間擁有了"人上人"所擁有的一切。於是,在我們的潛意識中,失敗也不隻是一時的失手,短暫的挫折,而是永恒的恥辱,萬劫不複的沉淪。一旦失敗,你所有的努力都被遺忘,所有的優點都變成缺點,所有的光榮都遭到置疑,所有的成就都被懷疑為竊取。從今以後,你由人間墜落到地獄,你再也難以在人前抬起頭來,挺起胸來。你的靈魂再也無法主宰你的命運,你活著不過是行屍走肉。長此以往,凡此種種,使我們那顆原本並不堅強的心越來越緊縮,越來越僵硬,越來越冷漠,越來越困頓,越來越疲憊。終於有一天,等到我們無助的心,再也載不動這一切的時候,哪怕上帝也救不了我們。但是我們自己可以救自己。因為所有的這些"累",其實是我們自己為自己設置的心靈監獄,原本並不存在,拆掉它,我們就走出了心的牢籠,走向自在,走向瀟灑,走向一片明媚,一片遼闊。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