伶俐的blog

留住的的叫做幸福,流逝的叫做遺憾
正文

老年朋友鍛煉身體時應注意的幾個問題

(2008-10-08 11:45:02) 下一個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的壽命也在不斷地延長,我國目前已進入老齡化社會,老年人的健康已成為當今社會不容忽視的一個重要問題。眾所周知,適當的運動可以增強身體健康,但怎樣鍛煉身體才更科學是大家值得關注的課題。麵對網絡、電視、報紙、雜誌等鋪天蓋地的信息,“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大家莫衷一是,筆者不揣淺陋,就老年朋友鍛煉時容易產生的誤區加以分析,僅供參考。

    一、鍛煉時間的選擇

  通常老年人喜歡早起,認為早上的空氣新鮮,適合鍛煉身體。其實這是個誤區。早晨由於氣溫較低,空氣對流緩慢,低空中飄浮著大量的塵埃,對呼吸道會產生不良刺激,容易誘發咳嗽、哮喘等呼吸係統疾病。其次由於夜間睡眠時身體內水分的丟失,血容量減少,血液相對粘稠,對於血管已有粥樣硬化的老人,如果不及時補充水分就參加鍛煉的話,容易發生血管栓塞。第三,由於早晨多為空腹,這時血糖較低,如果空腹鍛煉,容易發生低血糖休克,重者可危及生命。特別是已有高血壓、糖尿病、冠心病的老人早晨鍛煉就更加危險了。如果非要早上鍛煉的話,也要事先適量的飲水、吃點點心、充分的熱身後再參加鍛煉。此外,我們常說的一句老話“飯後百步走,活到九十九”,其實,飯後百步走並不科學,根據醫學研究,吃飯特別是吃飽飯對於有心血管疾病者,是一種負荷,對老年人更是如此,研究證明在餐後60分鍾血壓由139mmHg下降到129mmHg,而心率上升15/分鍾,中度運動後有些人出現了體位性低血壓,說明餐後運動對心血管係統有明顯的負麵作用。因此老年人應該避免在餐後特別是飽餐後兩個小時內進行運動鍛煉。那麽什麽時間鍛煉好呢?最佳鍛煉時間為下午4點到6點,一是此時身體狀況最佳,二是此時空氣流動最快。但應注意運動後休息30分鍾才可進食。如果選擇晚上的話宜在晚飯後2小時或睡前的2小時,防止過度興奮而影響睡眠。

    二、鍛煉強度的選擇

  有些老年人認為運動量越大越能起到鍛煉身體的作用。甚至在一起比負重、比速度。

其實這也是個誤區。現代醫學認為,隻有有氧運動對身體才是有利的。所謂有氧運動是指通過有氧代謝提供能量的低中強度的運動。老年人參加健身鍛煉時,由於肌肉萎縮、骨質疏鬆,能承受的運動量是有限的,而且鍛煉後容易疲乏,如果訓練用力過猛或用力過速,還容易造成關節、肌肉的損傷。因此,連續鍛煉時間不宜太長,中間應適當休息,運動量也應逐步增加。如果運動量過大,時間過長,會產生頭昏、惡心、麵色蒼白、脈搏急促而微弱、疲乏、食欲減退、睡眠不佳等症狀,有時還可誘發其他病症。那麽什麽樣的強度才合適呢?一般來說,以輕度呼吸急促、感到有點心跳(心率加上年齡不超過170為宜)、周身微熱、麵色微紅、微微出汗為宜。

    三、鍛煉方式的選擇

  有些老年人好高務遠,以為難度大的動作才能充分鍛煉身體,或者朝三暮四,昨天扭秧歌,今天打太極拳,明天練氣功,其實這樣鍛煉很不科學。老年人必須根據個人情況,如年齡、身體健康狀況、性格、興趣愛好、環境條件等情況,選擇最適合自己的健身運動項目。並做到堅持不懈、持之以恒,才能取得最佳效果。由於老年人的心肌收縮力量減弱,血管壁彈性降低,血流的阻力增大,平時心髒的負擔已經加重,如果再做速度過快、太猛烈、太突然的動作,勢必增加心髒的負擔,損害心髒,而且也容易拉傷已缺乏彈性的肌肉。同時,老年人的肺通氣量減少,做快速、猛烈、突然的動作時,容易引起嚴重缺氧,導致頭暈眼花、昏厥等。因此,老年人健身運動應采用中等速度和強度的運動,尤其不要做突然低頭、蹲起、跳起、旋轉等動作。適合老年人運動的項目有導引術、五禽戲、八段錦、易筋經、太極拳、太極劍、瑜伽術、慢步舞(如布魯斯、華爾茲)、輕器械鍛煉(如跳繩、羽毛球)、老年健美操、老年保健操、老年康複操等。不宜參加身體接觸的運動,如籃球、手球、足球、摔跤、武術散打、冰球等。因為這幾種活動很容易摔倒或碰撞,發生骨折、肌肉拉傷、關節扭傷及其他嚴重的運動損傷。

四、鍛煉環境的的選擇

  有些老年人以為樹木可以釋放出大量的氧氣,在樹下鍛煉身體會有好處。其實這要看具體的情況。眾所周知,植物隻有在光合作用的條件下才能釋放出氧氣,如果在雨天或者早晨和晚上沒有陽光的情況下,它隻會釋放出二氧化碳,對人體是不利的。此外由於樹木本身的原因可能有枯枝墜落造成人體被砸傷,因此,在選擇場地時以較開闊的空地為宜,且要遠離鬧市和交通要道。早晚鍛煉時要注意光線充足,防止摔跟頭。此外,老年人鍛煉身體時還應該結伴而行,鍛煉時發生意外情況能及時被發現,得到及時的搶救。
[ 打印 ]
閱讀 ()評論 (2)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