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 (92)
2017 (1)
2018 (1)
2020 (1)
2021 (1)
2022 (1)
去年冬天在北京。
故宮後門的護城河。
四合院的一角。
四合院改建的HOTEL。
Lounge.
院子裏牆上的傳統木雕。
這裏通向後院。
國子監街的四合院。
古玩城。
藝術家王晉作品,繡在塑料上。
三裏屯新建的酒店"瑜舍"裏的藝術品。
朋友介紹我去看"廳堂版"昆曲"牡丹亭",非常精彩。演員隻有21歲左右,觀眾也非常年輕,以二,三十歲為主。
"南門倉"的"天下糧倉"門口,這裏每個周末上演昆曲"牡丹亭"。
燈上寫著每一幕的名字。
劇場裏的布景之一--玻璃金魚缸。
"牡丹亭".
要開演了。
演員謝幕(中間禁止拍照)。
杜麗娘。
柳夢梅。
每幕開始之前,演員之一把下一幕的名字手寫在白燈籠上,然後掛起來。很別致。
劇場裏的舊屏風。
湯顯祖的詞寫得很美,抄錄一段最有名的--
"原來姹紫嫣紅開遍,
似這般都付與斷井頹垣。
良辰美景奈何天,
便賞心樂事誰家院?
朝飛暮卷,雲霞翠軒,
雨絲風片,煙波畫船。
錦屏人忒看的這韶光賤!"
附--"牡丹亭"故事梗概( 轉自網絡) :
《牡丹亭》,原名《牡丹亭還魂記》,是湯顯祖的代表作,共五十五出。劇情梗概:貧寒書生柳夢梅夢見在一座花園的梅樹下立著一位佳人,從此經常思念她。南安太守杜寶之女杜麗娘,從老塾師陳最良讀書。她讀《詩經·關雎》而傷春、尋春,在夢中與一書生幽會於花園的牡丹亭畔。麗娘醒後,因相思而一病不起。她在彌留之際,要求母親把她葬在花園的梅樹下,囑咐丫環春香將其自畫像藏在太湖石下。其父升任淮陽安撫史,委托陳最良葬女並修建“梅花庵觀”。三年後,夢梅赴京應試,借宿梅花觀中,在太湖石下拾得杜麗娘畫像,發現畫中人就是夢中的佳人。麗娘魂遊後園,再度與夢梅幽會。夢梅根據麗娘的囑咐掘墓開棺,麗娘起死回生。二人一齊到了京城臨安。夢梅考中了狀元。麗娘遇見在外避難的母親和春香,解除了父親對夢梅的誤會,全劇以大團圓結局。
北京是個藏龍臥虎的地方,千萬別以為誰穿著邋遢就是"下層"(我不喜歡這個用詞)。
你看的廳堂版的氛圍好精致,回去的話也一定要感受一下!
北京我才去過一次、03年底。天安門城樓和廣場比我想象小了四倍、但故宮則大了四倍。然後在國家藝術館前看到有人跟交警吵。有個老頭在教訓那個年輕的交警該怎麽做人。於是感慨這才是真正自然、美好的文化。在美國跟警察吵架說不定他找個借口向你合法開槍。
下層的人似乎都很友善自然。雖然衣著邋遢、但眼神很柔和寬容、非常文明的大國之民的樣子。反而是匆匆忙忙、衣著入時的人士一副冷漠的歐美模樣。
我06年8月在伯克萊加大看了蘇州昆曲劇院來美演出的由白先勇先生親自主導並由兩岸三地戲劇界人士聯袂改編的青春版《牡丹亭》連續三天的全本演出,感覺棒極了!非常過癮!嗬嗬,現在北京也有了青春版牡丹亭了,想必與蘇州原版相比是青出於藍而勝於藍,有機會回北京也得去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