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 (334)
2010 (120)
2011 (125)
2013 (73)
2014 (58)
2015 (6)
2016 (110)
2017 (55)
2020 (174)
2021 (176)
2022 (136)
2023 (103)
2024 (97)
2025 (1)
夏日交響樂--- 知了的故事
說起知了,大家都不陌生,今天,俺就抓了一隻。這是一隻很難抓到的知了,因為它特別機靈,在一個地方,停留的時間特別短,很難抓到。今天巧了,它就落在我的眼前。
在我的家鄉山東煙台。知了大概分四種,家鄉人都習慣按照他們的叫聲命名。
第一種,叫‘麥吱’。這裏‘麥’當地人讀作‘抹’。因為這種知了,出現的時間最早,大概在麥子成熟前出現,個頭很小,趴在柳樹上,基本看不到。反應不是很靈敏,位置也不搞,很容易抓到。它的叫聲,就一個聲調:吱 ~~~~~~~~~~~ 。故叫‘麥吱’。
第二種,叫‘大嘎’。個頭比較大,叫聲也較大,叫的聲音,基本上也是一個音調:嘎 ~~~~~~ 。
第三種,叫‘烏有哇’。哈哈,也是根據它的叫聲命名。這種知了,叫起來:烏有烏有 ~~ 哇 ~~~~ ,烏有烏有 ~~~ 哇。於是,人們就叫它‘烏有哇’,也就是我今天抓的這種。這種知了的叫聲特別,落在一個地方,感到沒有危險,就開始叫,一般叫三到四遍,一遍比一遍聲音高,最後一聲拖很長的音,叫聲停下後,馬上飛走,換另一個地方,繼續表演。很像一個趕場的演員,唱一場,換一個地方。也像一個大合唱裏的領唱者,聲音特別響亮。抓到它,很是不易。
下麵是我錄製的‘烏有哇’和‘大嘎’的叫聲:夏日交響曲
第四種,叫‘富得嘍’。這個品種很少見,應當是秋天到了才有的,秋蟬是也。它叫的聲音,就是:福 ~~ 得 ~~~~~~ 嘍。小時候也隻是聽到,也抓不到,因為這種知了停的地方比較高,很難發現,即使發現,也抓不到。
這四種知了,家鄉人給他們編了個故事:
話說是‘麥吱’正在樹上美滋滋的在抽煙,發出‘吱 ~~~~~~ ’的聲音。這時,‘富得嘍’過來,一下把‘麥吱’的煙袋搶走了。‘麥吱’的大哥‘大嘎’看到了,‘嘎 ~~~~~ ’的一聲哭了,還哭個不停。‘大嘎’的朋友‘烏有哇’過來安慰‘大嘎’說:沒有沒吧 ~~~ 沒有沒有吧 ~~~~ 。而‘富得嘍’這時美滋滋的飛到樹梢,一邊享受著香煙,一邊炫耀:我得啦 ~~~~ 我得啦 ~~ 。
小時候,抓知了的方法,基本上兩種:
一種是用馬尾套。馬尾的毛比較長,打一個活結,綁在長杆的頭上,慢慢靠近知了,然後套住知了的頭,知了一飛,就套緊了,很像套馬。那時,找馬尾可不是容易的事,弄不好,被馬踢著。
另一種,是用膠黏。膠是自製的,方法是,抓一把麥子,放到嘴裏,用力嚼,要用很長的時間,最後,去粗存精,剩下的,就像現在的口膠糖,黏黏的。然後把這種膠,放到長杆的頭上,慢慢靠近知了。這次不是粘它的頭,而是粘翅膀。粘住了,知了就飛不了啦。
雨後抓知了猴 --- 老猴(家鄉的叫法),方法大同小異。看到大的洞,說明老猴已經跑了。看到小洞,放一根長的草進去,如果草活動,說明有老猴,於是把洞挖開,把老猴釣出來。
到樹林裏撿老猴皮 --- 蟬蛻,是小時候的另一個活動。老猴皮可以賣錢,價錢不記得了,反正能補貼一點家用。現在已經沒有人靠這個換錢花了,老猴已經擺上了餐桌,成了美味佳肴。
夏日交響樂:錄音、合成:阿尤 (手動播放)
竹子駕到阿~~~希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