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流水往事: 13 語重心長

(2014-01-18 07:48:13) 下一個

1  語重心長

沿大路往西走兩裏地,會碰到一個叫宋家的村子。宋家分前宋和後宋。後宋有幾十戶人家,前宋有十幾戶人家。前宋後宋隔著幾百米寬的一片水田。從後宋過前宋有一條東南方向的大路,直接通往學校。

我們上學,同常有三種走法。最近的一種走法,就是沿田間小路直奔正南,先到紅土崗上,然後沿一條往南稍稍偏西的蜿蜒小路直接到學校。這是最常走的路。第二種走法,就是走田間小路,路過前宋,插到宋家通往學校的大路。第三種走法,是沿我們的大路奔西走,先到後宋,再由後宋到學校。這種走法有點繞,很少走。由於後宋有一個國營小商店,有時順路買點火柴肥皂之類的小東西,會走這條路。

那時上學,我們村人多的時候有七八個人,算得上浩浩蕩蕩了。

一天中午,我們經過前宋。有一個蒼白的老人在自家門前坐在有靠背的椅子上曬太陽。我們當中有幾個壞小子,喊:“徐德,拐子,徐德,拐子。”老人的一個兒子,怒氣衝衝跑出來,看看是誰喊。大家一窩蜂的跑。我和弟弟也跟著跑。

這一跑,糟了。

下午放學回到家裏,奶奶陰沉著臉,桌上放了一個打人用的小竹條。奶奶要用家法了,奶奶要打誰呀?

奶奶叫住我和弟弟,問我們,中午幹過什麽好事。中午幹好事?沒有哇。奶奶提個醒,問有沒有喊“徐德拐子”。我們不承認,說沒有。

奶奶說,我老了,沒有力氣了,打人也打不疼。今天我不打你們,隻跟你們講道理,你們不愛聽,你爸爸回來了,讓他教訓你們。你們聽不聽道理?

奶奶我們聽。

那好,你們仔細聽。

奶奶問,徐德,是你們叫的嗎?當地習俗,小孩對長輩直呼其名,就是罵人。我們說,我們沒叫。要叫,你們得叫祖祖,知道嗎?知道了,奶奶。

奶奶又問:拐子,是你們能叫的嗎?你知道他是怎樣成了拐子的嗎?徐德祖祖以前可不拐,是被人活活打拐的呀。

奶奶說,徐德祖祖對我家有恩。要知恩圖報,不能恩將仇報,懂不懂?懂了,奶奶。

剛解放時,你爸爸臥病在床,整整一年,那一年,徐德祖祖沒少看我們。後來爸爸能下地了,就去山上砍柴。柴曬幹了,就挑到餘江去賣。後來縣裏招老師,是徐德祖祖報的信。當地當官的阻攔,不讓爸爸報,說我們家是地主。徐德祖祖幫著出點子,報上名,考上了老師。沒有徐德祖祖,你爸爸就還在田裏種地,哪有現在這麽體麵?(奶奶糊塗,爸爸現在在養豬,不怎麽體麵了。)

徐德祖祖有學問,解放時還當老師,也受人尊敬過,到後來才被批鬥挨打,給打壞了。

奶奶講了很多我們不知道的故事。

你們為什麽喊徐德拐子?

奶奶,我們沒喊,是別人喊,他們說他是壞人。

說是壞人,就是壞人啦?就可隨便罵啦?你奶奶不也是壞人嗎?你喜歡別人罵嗎?你們自己會罵嗎?你爸爸也當過壞人,別人打了,你不也知道哭?

將心比心啊,孩子。奶奶沒讀過書,不識字,沒有你們有本事。但奶奶懂的道理,你們不能不懂。不懂做人的道理,不行!書不能讀到狗肚子裏去!

奶奶平常都是教我們,吃飯的時候,大人沒捧碗,不能先捧碗。長輩沒動筷,不能先動筷。好菜不能拚命吃。自己吃完了,要叫別人慢慢吃。很少這麽語重心長講一大堆。

我們一下子長大了不少。


2   炮炮

家裏有一把精致的尺子,是竹篾做的,上麵的刻字非常工整。那是媽媽裁衣服用過的尺子,我一直以為是店裏買的。

有一天,爸爸對著那把尺子發楞。爸爸說:這把尺子,是炮炮做的。我的心一陣發緊。

炮炮是當地小孩罵人的話。小孩罵人,通常如此:
“你欺負人,會不得好死。你是炮炮。”
“是你欺負人,你才是炮炮。”
“你是炮炮。”
“你是炮炮。”
。。。

炮炮是徐德祖祖的大兒子,聰明伶俐,書讀得好。在縣中讀書時,老在年級中拿第一第二。九十年代,從外地調來一位縣委書記。書記一來,就打聽他的一位同窗好友:讀書的時候,他們老是輪流拿第一第二,既激烈競爭,又相互愛惜。那位好友就是炮炮。他還不知道,炮炮已經去世二十多年了。

炮炮高中還未畢業,就遇到了文化大革命,回到了老家。那時他爸爸已經被批鬥了。他爸解放前參加過國民黨,當過基層的一個小官。剛解放時還沒大事,還當上人民教師。後來革命越來越激烈了,理所當然成了階級敵人。文革暴發,他爸首當其衝。健健康康的一個老人,硬是活活給打成了拐子,沒法站立。

他爸被打成了拐子,革命群眾並未罷休。毛主席的革命群眾,想象力非常豐富。不能抬著拐子去遊街哇,那樣豈不變成抬大轎,美得你。他們想出了更好的點子:讓炮炮頂替他爸遊街示眾。

年幼的炮炮承受著不能承受之重。

一天遊街, 經過鄰村泰龍江宋的時候,炮炮一頭栽進了路旁的古井。

炮炮那年才十六歲。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