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 (4)
爸爸沿著山路往西急走,天快亮的時候,意外碰上了舅公祖祖。狹路相逢,爸爸硬著頭皮打了招呼。
舅公祖祖是奶奶的堂弟。爸爸叫他舅舅,我應叫他舅公。祖祖就是爺爺的意思。叫舅公祖祖,意思好像有點重複,其實不然。當地人稱呼內外有別,非常講究。如是媽媽的舅舅就叫舅公,爸爸的舅舅就該叫舅公祖祖。舅公祖祖讀過私塾,能說會道,爸爸有不懂的問題,會向他請教。
舅公祖祖有個哥哥,比他大九歲。住在叫窯上李家的村落。直到十八歲,舅公祖祖還一字不識。家裏有些薄田,兄弟倆又很勤快,人也長得體麵,日子挺過得去。日出而耕,日落而息,天天重複大致相同的日子,沒有覺得有什麽不適。
一天早上,兄弟倆推了一車農作物去餘江城裏去賣。兄弟倆走在路上,迎麵碰到了一個老者。老者背有點駝,看著有點麵熟,是附近村落的一個落第秀才。匆匆打過招呼,大家各奔前程。忽然後麵飄來一聲歎息:可惜了一表人才。
什麽意思?舅公祖祖年青氣盛,氣呼呼轉身問個究竟。老者忙說,“小哥別怪,沒有別的意思。兄弟倆相貌堂堂,幹活也是好手,要是能識文斷字,那就更錦上添花了。” 舅公祖祖看著幹瘦老頭,待要發作,做哥的喝住了他。兄弟倆默默趕路,半天沒吭一聲。末了,當哥的說話了。
“兄弟,老哥已經年紀大了,你想不想爭口氣?”
“爭什麽氣?”
“一字不識,終歸不是體麵的事。等會我們賣東西,能不能算清帳目,還沒底呢。你能不能為咱兄弟掙些臉麵?”
“哥,我也十八歲了,是不是太晚了?”
“是有點晚,比我總好一點吧?你要是有誌氣,家裏的重活我包了。”
回到家裏,舅公祖祖下了決心,要跟那位秀才讀私塾了。從三字經讀起。舅公祖祖天資不差,進步神速。後來遇到一位北大的學生,暗中要比試高低。舅公祖祖說:那個北大生一句話都說不完整,辯才遠不如他。從此他更自信了。後來當了個保長之類的小官。由於口才好,一般的小官司都能贏。後來解放了,還當了幾年老師。再後來,由於解放前做過小官,算有曆史問題,被革了職,送回原籍,成了受管製的對象,一有風吹草動,總要受些衝擊。
打完招呼,爸爸匆匆離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