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轉學
七七年春節剛過,家裏決定讓我轉學,轉到離家較近的河壇埠中學。
一開學,我就趕到貴中,辦妥了轉學手續。當時同學們都在禮堂開批判大會,我未能和他們道別。
離開學校的時侯,看到了在禮堂外等侯批鬥的張仁木老師,有一位同學陪同。四人幫倒了,張老師成了四人幫在本校的黑幹將,筆杆子。
怎麽說呢?張老師學的是文科,教的是語文,筆杆子過硬,縣裏的頭頭要發言,通常得有人代筆。張老師不幸常常被選為代筆人。實際情況是,兩派的人都找他代過筆。因此,不管哪一派倒台,他都沒處可跑,無路可逃。用洋人的話來說,就是No Way Out。上學期張老師已經被大會批過幾次了,現在一開學,就未能幸免。
我告訴張老師我要走了。張老師有點木然,我也有點木然。望著張老師,我默默地走了。
剛走不久,就聽到禮堂裏喊:"打倒四人幫的黑走牙張仁木!"幸好,我不用舉拳頭喊這折磨人的口號。
離開貴中,買了張從貴溪到河壇埠的火車票。河壇埠是一個小火車站,河壇埠墾殖農場總部就設在那裏。那裏有一個商店,一個飯店和一個理發店。還有糧店和郵電所。河壇埠中學離那裏還有幾裏地。
二 河壇埠中學
在河壇埠中學的第一天,張金財老師就決定給我一個下馬威。
張老師是文革前的高才生,鄉下人。高中畢業正準備跳龍門,碰上了文化大革命。沒辦法,隻能回鄉鬧革命。幾經波折,當上了民辦老師,也就是赤腳老師。
張老師數學厲害,心算奇快。很自然,他教的是數學。
一上課,張老師連問十幾個問題,指名道姓要我答。問的應該是很基本的問題,但對當時的我,可就是刁鑽古怪的難題了。
比方說,張老師問:數的單位是什麽?這個,似乎從未有人對我說起過。書上有沒有說,我不知道。說實在話,那時也從沒有仔仔細細從頭到尾讀過書。大部分時間是,老師黑版上講幾個公式,告訴如何用,然後練習幾道題,就過關了。
數的單位是什麽呢?不知道。不知道就蒙。我飛快地想,從零到九共十個數,隻有一最有可能。我回答說一。
嘿,答對了。後麵的幾個問題都類似,乍一聽起來古怪,仔細一想都蒙對了。說是蒙,就是我根本不知道正確答案。
一堂課下來,張老師就算了解我了。他對其他同學私底下說:縣城的水平還真比我們高哇。
班上有位女同學,表弟在貴中讀書,叫饒誌躍,剛好和我同班。她打聽明白了,原來我在貴中成績也算不錯的。
河壇埠中學座落在山崗上。兩排平房做教室,中間隔著幾十米空地,是大家活動的場所。課間操時間,就在那裏做廣播體操。山崗上稀稀啦啦長著幾棵矮小的鬆樹,其間還時不時的有幾棟矮墳。天黑下來的時侯,幾顆流星,幾聲狗叫,陰森森的間或有幾聲狼嚎,挺嚇人的。
黃昏降臨的時侯,灰黃的電燈就懶洋洋的亮起來,一直持續到晚上十一點。然後,電燈熄了,一片漆黑。
離兩排教室百十米處,另有一棟房子,食堂和男生宿舍都在那裏。所謂宿舍,就是一個大廳,一端是大家買賣飯菜的窗口,另一端擺著上下兩層的大通鋪。草席挨著草席,棉被頂著棉被,幾十個學生依次而安。
吃完晚飯,除了偶而到場部看露天電影,就到教室晚自習。場部離學校有幾裏路。有不少同學家在場部,還有一些在附近的農村,他們不住校。離家較遠的才住校。做完當天不多的幾道作業,大家就聊東聊西,扯南扯北。這裏男女學生隔閡不深,大家有說有笑,有時還要起起哄,說誰誰誰和誰誰誰好上了,於是推推打打,咦咦呀呀,熱鬧非凡。
三 大官
每天中午有兩小時的午休時間。無聊的日子,我們會結伴去場部。理發,看火車,或者到那家飯店看菜牌。飯店是國營的。看到菜牌上的肉絲麵,雞蛋湯,口水都能流出來。口袋裏沒錢,隻是看看,過過癮。
我們之所以常去飯店,是因為裏麵有位大官。多大的官呢?抗美援朝的時侯,指揮過一團的人馬。他的手下,有的已是師長軍長了。
大官在飯店裏做廚師。為什麽會這樣呢?據說是他管不住自己的下身,老愛犯作風錯誤。每犯一次錯誤,就往下調一級。最後就降成了廚師。雖是廚師,工資卻不低,據說有好幾十,甚至上百元,一聽叫人嚇一跳。那時的廚師也是好差事。別人麵黃饑廋的,廚師可一個個油光粉麵。你要是認識一位廚師,在幫你做菜的時侯,多放幾滴油,可就賺大了。因此廚師還有人巴結,還有犯錯的資本,往下調的空間卻不大了。廚師還能往哪兒降?
團長胖胖的,戴著白帽子,穿著白衣裙,有點官樣子。大家想,手下都是軍長了,要是不犯錯,那得是多大的官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