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在港國人社會各階層分析

(2008-06-21 23:52:40) 下一個

在港中國人基本分為三類,

1。從大陸直接出來的,在中資或港資公司工作,月薪多在2-4萬港幣。有些行業更高。

2。在北美,歐洲讀書工作後來的,主要做些技術貿易類工作,月薪在3-8萬港幣,以3-6萬居多。

3。Expatriates, 主要是美國派來的,年薪一般是幾十萬美元,也就是說月薪10幾萬港幣以上,大都有各種補貼。

這些人,在現實生活中,本來是不會碰頭的,各自有各自的圈子,各自有各自的生活,在自己的圈子裏交往的人都是和自己情況類似的。但由於互聯網,在這裏和其他圈子的人碰了頭。

於是,某個收入層的人談起自己的生活狀況,馬上會有一群其他階層的人出來指責,你用得著某某某某嗎?我五口人住500尺房子快樂的很,你竟敢說四口人1000尺住不開?我在美國窮困潦倒,到了香港覺得像是進了蜜罐子,你竟敢說香港沒有美國生活質量好?

這都是因為,你是你,別人是別人。你覺得什麽好,或許根本是因為你沒有更好的選擇。別人有選擇,當然要均衡考慮。所以,那種指責別人“你憑什麽要求好社區,好學校”顯得如此可笑。有這樣要求的人,當然是有資本這樣要求。人都是希望在力所能及的範圍內過最好的生活,為孩子創造最好的條件。你隻能住質量差的社區的鴿子籠,讓孩子上公立學校,相信也是你盡力後能做到的最好的,但你不能因為自己隻能這樣,就希望把所有人都拉到你自己這個生活水平才甘心,反而指責生活要求比你高的人嬌氣,這不是可笑嗎?說到底,還是中國過去的共產主義思想作怪,總覺得,大家都是中國人,都是從美國回來的,你就應該跟我沒什麽差別。現在時代不一樣了,中國人在美國,混成什麽樣的都有,年薪從1萬美元到1千萬美元都有。來香港的原因也很不一樣,有的是在美國找不到工作,或者丟了工作,沒有綠卡,不得不離開的,有的是在美國就很成功,薪水在美國也是最高的1%,到香港來大展宏圖,還有的是在美國有很穩定的中產階級薪水和生活,有房有車有身份,為了不一樣的人生體驗要來香港。原來的基礎不一樣,來香港考慮的東西自然不一樣,對在香港生活質量的要求也不一樣。那些本來在美國什麽也沒有的人談不上任何放棄,所以香港怎麽都是好的,但如果要放棄在美國已經有基礎的生活,人家自然要保證從各方麵均衡考慮香港生活要不比美國差才行。更可笑的是說你在美國沒有住一流社區,憑什麽在香港想住一流社區?這是最起碼的邏輯混亂。香港所謂一流社區是什麽樣呢?半山,密密麻麻的公寓樓,1000尺的公寓。這種公寓群,狹小的構造,在美國絕大多數地方隻能是窮人住的housing project. 香港所謂好社區和美國絕大多數普通人的住房也不能比,那麽美國來的人住這樣的房子,維持最起碼的人的生活水準,又怎麽能算要求高呢?還有,說你在美國,紐約和洛杉磯房子也貴啊。不錯,但是你如果在德克薩斯掙9萬美元,有紐約的公司同樣給你9萬美元,你會去嗎? 肯定不會,因為同樣9萬美元,你在紐約生活質量要差得多,你自己也清楚。那麽別人來香港,要求薪水要高,又有什麽不正常的?

說到底,有些人喜歡用自己的生活標準去要求別人,總覺得別人比自己生活質量要求高就非常憤憤不平。每個人都想過自己能力範圍內最好的生活,與其指責別人要求高,不如把精力放在提高自己的生活質量上更好。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