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如何應對幼兒的攻擊性行為?

(2012-09-22 15:45:26) 下一個
    其實在幼兒中,攻擊行為並不少見。孩子們往往通過行動來表達他們對事物,周圍人物所懷有的各種不同強烈的感受。孩子的攻擊性行為多表現為對其他幼兒身體的攻擊,如:打人、挖人、咬人等。那麽對於孩子的攻擊性行動,怎麽做?這裏隻是我自己的總結,和大家一起討論。

1步:觀察和學習

通過回答以下幾個問題,可以幫助父母了解到孩子采取攻擊性行動的模式,這樣可能會有助於找出孩子行為的根本原因是什麽。父母可以使用此信息來決定應該采用的最佳方式來應對孩子的行動。


在孩子的世界發生了什麽事?


     孩子在何地使用攻擊性行動:在家?在托兒所?購物商場?爺爺奶奶家?小朋友的家?以上這些地方都有發生? 或者隻要是孩子去的地方,大多數都有孩子使用攻擊性行為的情形?

     如果孩子僅僅在某一個特定的地點:比如,幼兒園,有攻擊性的行為,那麽會不會是那裏的環境(比如太擁擠,太明亮,太吵鬧了等),觸發了孩子的攻擊性行為嗎?

     孩子的攻擊性行動是不是指向某一個特定的人/孩子,還是一群人?或者,是指向孩子玩伴中/圈子中(幼兒園的班級中)隨意的一個孩子?


     孩子的攻擊性行動通常在什麽時候會發生?例如,午睡之前,孩子覺得有點累的時候?或者是在從一個活動到另一個的過渡期?這些情況下產生的壓力常常是孩子攻擊性行為產生的常見的誘因。

     在孩子采取攻擊性行為之前,發生了什麽事之前?例如,是不是父母剛剛告訴孩子,要上床睡覺了,所以不能再看電視了?或者是和孩子在一起玩的小朋友搶走了孩子正在玩的玩具車?


     最近孩子的世界有沒有發生變化,這些變化讓孩子感到心煩意亂,不能控製自己的情緒,悲傷,或者感到不太安全?比如:剛開始幼兒園生活,在幼兒園換班級和老師,搬家,孩子喜歡的寵物生病了等。這些新情況都會讓孩子感到不安,因此不能夠控製自己的衝動。

 

其他需要考慮的重要因素:

     孩子的生長發育階段:孩子采取的攻擊性行動是不是這個年齡段孩子比較典型的行為?例如,幼兒時而發生一些打,咬的現象還是正常,但如果孩子在一周內多次咬其他的小朋友的現象,那麽就應得的父母的關注。


     孩子的個性:孩子的攻擊性行為是不是在某種程度上反應孩子接受了解世界的某種方式?

例如,一個非常容易緊張,敏感的孩子如果來到富有刺激的環境(比如幼兒園自由玩耍時間)時,可能會感到不知所措。孩子可能用咬人來應對---也許這樣他可以給自己製造一點空間距離來保護自己。如果父母把對生人不太容易接受的孩子交給新保姆,孩子因為恐懼而采取攻擊性行為。其實,幼兒也會和成人一樣,常常用憤怒來表達自己的恐懼感。

     父母自己的個性和經曆:孩子攻擊性行為是不是非常困擾父母?如果是這樣,為什 麽呢?有時候,父母自己小時候的經曆,例如:自己父母的要求非常高,那麽這種要求也反應在現今自己的育兒方式上。如果自己父母要求自己吃飯時不能邊吃邊 玩,那麽如今看到孩子吃飯時不同地動來動去時,一定會很生氣。如果父母能夠認識到這種情況,那麽在應對孩子攻擊性的行為時,也能根據孩子的年齡,發展階 段,采取更有效的應對孩子的方法。

   這裏是可能引起孩子攻擊性行為的部分原因,供大家參考和討論:


  •   嫉妒:希望得到別的孩子的同樣的東西/玩具;用最快的方式來滿足自己的需求  
  •  衝動:缺乏自我控製,性急,容易感到沮喪,不能長久地集中注意力。

  •  保護:使用攻擊性行為達到自我防禦,或恐嚇其他孩子。
  •  缺乏溝通技能:由於缺乏用詞匯和語言來表達自己的需求,比如說:“這是我的”,缺乏社交技巧。
  •  控製欲:測試父母設置的規矩和限製或試圖獲得權力。
  •  沮喪:在一個很封閉的地方有太多的孩子在一起玩,沒有足夠的玩具在小朋友之間分享。
  •  試圖引起別人的注意:認為咬人是一種快速,確保能夠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
  •  模仿:模仿一起玩的其他孩子咬人的行為。
  •  生活壓力:經曆家庭中緊張的情緒,疾病,壓力,死亡,新的學校,搬家等。
  •  習慣:由於父母沒有及時製止,孩子的攻擊性行為成為一種習慣,很能 改正。

父母對於孩子攻擊性行為的反應

     父母對於孩子的攻擊性行動的感想如何?看到孩子抓人等攻擊性行動時,父母是不是可以先平靜下來再應對孩子?

   自己幫孩子應對攻擊性行為的方法是不是有效?如果有效的,那麽在什麽地方?沒有效果又是在什麽地方?為什麽沒有效?當孩子采用攻擊性行為時,您覺得孩子從您身上學到了什麽樣的處理方式呢?

2步:在了解孩子的基礎上應對孩子的攻擊性行為



1,保持冷靜


這是父母應該采用的非常重要的第一步。在和孩子交談之前,先嚐試深呼吸,讓自己平靜下來。父母能夠有效控製自己的情緒,也可以讓孩子平穩下來。如果父母的情緒較為激動,或者很氣憤,這樣也會給孩子讓孩子感到沮喪很同情。記住父母是孩子最堅強的後盾,他們需要你的幫助。

 

2, 提前預防


根據對孩子的了解,提前采取措施,預防孩子采用攻擊性行動。比如,孩子比較害羞,不容易很快融入新環境,那麽父母在孩子上幼兒園之前,可以帶孩子去幼兒園看看,或者看看孩子的小朋友中有沒有和孩子上同一個幼兒園的。在開學之前,多讓孩子們一起玩。



也可以用假扮遊戲,模仿幼兒園,在家中的角落為孩子設置幼兒園的環境,父母和孩子一起玩有關幼兒園的假扮遊戲,父母做老師,對可能在幼兒園中出現的活動跟孩子一起排練,這樣可以幫助孩子克服換新環境的恐懼心理。 具體可參考博文:不燒錢的早教:親子假裝遊戲


當然父母還可以借助繪本,比如:[我不要上幼兒園],給孩子閱讀,給孩子做好心理上的準備。


通過這些方法,父母教會孩子如何應對對於孩子來說一個具有挑戰性的情況的策略。


3預先告訴孩子即將發生的變化,讓孩子有個心理準備


比如:星期天上午,孩子正在看電視,父母決定呆一會兒上街。父母可以在出門10分鍾之前告訴孩子,我們過5分鍾就要出門了,你可以再看5分鍾的電視哦。再比如,孩子在小朋友家玩得很高興,不願回家,那麽父母在準備帶孩子回家之前的10分鍾,告訴孩子我們再玩10分鍾,就要回家吃飯了。並讓孩子自己選擇在這10分鍾內要玩的遊戲(給孩子選擇可以讓孩子感到有控製力,這樣可以減少孩子采用攻擊性行為)。

 

4,幫助孩子了解自己的心情和行為


這種自我意識能夠幫助孩子學會以積極的方式來管理處理自己的感情。例如,告訴孩子:我知道讓你停下你在玩的遊戲,和媽媽一起出去你很不高興,那麽你可以選一本自己喜歡讀的書,這樣你可以在車上看你喜歡看的書了。或者,我們可以在車上一起玩“我暗中看到(I Spy)的遊戲,好嗎?。父母也可以讓孩子提議自己在車上想要玩的遊戲。 隨著時間的推移,孩子慢慢學會如果控製自己的情緒的技巧,正確的應對對自己具有挑戰性的情況。麵對幼兒,父母可以用語言教給孩子如何表達自己的情緒。比如:爸爸把電視關掉了,你不高興,是吧?這樣,我們一起來玩這個很酷的球,看看怎樣能夠讓它跳起來。


5, 用語言和行動來傳達信息


語 言本身可能並不能足以讓孩子停止攻擊性行為。為了幫助孩子理解父母的要求,父母可以使用一個具有權威的,自信的的語調。同時,用行動來“停止”孩子的行 動。比如,孩子咬了一起玩的小朋友,父母可以邊用手握住孩子的手,邊看著孩子的眼睛,告訴孩子:打人不對,讓人感到很痛。父母要記住的一點是,讓孩子改掉 壞習慣,要經過不斷反複的行動。 具體方法可以參見博文:兩歲孩子打人,怎麽辦?



6, 製作每日日程表


在博文:用每日作息表培養孩子好習慣中給大家介紹了用日程的方法,幫助孩子牢記每天的生活習慣,作息日程。有了日程表做依據,孩子對自己的生活有最基本的了解。這樣減少孩子在生活中對無知,或突發事件而引起的不安感。


第3步:幫助孩子(2歲半至4歲)明白自己行動所帶來的邏輯和理性的後果

 

指出孩子行為所帶來的後果:你打Lisa後,她覺得很痛,開始哭了起來。她感到很傷心也很生氣,她不想跟你玩了,這樣你也很傷心。

提高孩子的社交能力:父母可以幫助孩子學習一些社交技能,這樣的話,孩子下次再遇到相似的情景,就明白用什麽方法來應對。比如:如果下次Dan 要玩你的玩具車,你不願意的話,可以告訴他,我現在要玩,等我玩好了,再給你玩。具體事例可參見:讓孩子分享的妙招。


 對孩子的攻擊性行為進行教育時,父母一定要教育一致,說到做到。還要家園同步,盡可能和幼兒園的老師做好溝通,從而達到有效教育孩子的目的,幫助孩子改正攻擊性行為。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