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M1NT高級私人會所
上海雍福會
探秘上海高端會所:入口驗指紋房間設秘密通道
上海灘名聞遐邇的高端會所其實不多,它們不過是浮出水麵的冰山一角,更為龐大的部分還隱在水中,那便是神秘而小眾的會所
在充滿想象的暗黑背景裏,一個身著紅色露背長裙的曼妙背影閃著誘人之光,這背影既像舒淇,又像林誌玲。女郎一隻玉臂藏於身後,纖纖玉手握著一條小皮鞭,恰到好處地搭在臀部上緣。邊上一行不大不小的字:某某俱樂部,以及一串電話號碼。
這是十年之前,我剛踏入上海,從地鐵石門一路站出來,驚豔一瞥時帶來的視覺衝擊,也是那些神秘會所在我腦海中記憶深刻的畫麵。
當初,那塊不下20平方米的巨幅廣告牌至少在該黃金地段懸掛三年多,直到2006年石門一路站更名為南京西路站的前後才悄然消失。盡管我很多次在該路牌前都被一種強烈的好奇心驅使想一探究竟,可惜源於屌絲階級的自卑和敏感還是瓦解了我撥打騷擾電話的勇氣。
在被這一廣告牌震撼多年後,我機緣巧合結識了一些會所達人,也因此對廣告牌上的這一類神秘的會所有了初步認識。這些達人包括但不限於:J先生,45歲,港籍華人,500強跨國企業中國區總裁,曾兩次作為美商代表列席中美經濟與安全的年度對話;C先生,33歲,上海人,海歸琴師,先後服務過四五個台灣老板開設的私人會所;H小姐,28歲,上海美女,某會館的會籍經理;W先生,54歲,寧波人,每年會所消費不少於30萬的私營企業家;Z先生,43歲,沈陽人,東北某市政府駐外辦公室主任,主要負責長三角地區的招商引資工作。通過他們,我得以一窺神秘大門背後的故事。當然,以下情節,純屬聽說,如有雷同,並非巧合。
頂級會所中的光鮮生活
俗話說:物以類聚,人以群分。這個群,就是圈子。現實生活中,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圈子,這個圈子常常對我輩之學業、婚姻、家庭、事業、財富等產生難以估量的影響。故曰,圈子是生活,圈子是事業,圈子是商機,圈子是價值觀,圈子是地位。
圈子貌似一種很玄的東西,看不到摸不著,其實不然,關於圈子文化的最直觀投射,莫過於會所。所有頂級會所強調和渲染的都是會員的門檻:巨額財富和顯赫地位,二者相輔相成,才能拚出叩開私人會所之門的“虎符”。這一點上海也概不例外。
上海的頂級會所大致可分幾類:以高雅美食品鑒為主打的,如雍福會等;以高級沙龍和休閑活動見長的,如鴻藝會等;以財經專業人群為服務對象的,如銀行家俱樂部、證券總會等;有國際血統之會所的中國分舵,如羅斯福會、MINT等。
雍福會藏身於永福路,這是一座建於1930年代法租界的歐式建築。如今院內陳列有數千件古董,全部為創辦人汪興政的個人收藏。他的目的“就是要複活在上海曾遺失的、奢侈的、浪漫的、神秘的、傳說中的東方情調”。院落的設計充分考慮到了金木水火土五行的生克配伍,營造出中西合璧、天人合一的意境之美。庭園的中心區是會員們欣賞京昆戲曲的好地方。菜香書屋裏隻對會員提供的頂級雪茄吧,主要以英式下午茶與晚間私人聚會為主。
作為主打美食品鑒的會所,雍福會主樓供應私房上海菜,包房消費5500元起,尚不包括15%的服務費。這裏連醬油都是自釀,菜牌上也找不到百元以內的菜。雍福會的會員無甚限製,隻要交納一兩萬的會費即可,其中較知名的有:姚明、李澤鍇、成龍、張曼玉等。
作為以高級沙龍和休閑活動見長的鴻藝會,由澳門博彩業巨子何鴻燊創於2002年,坐落於寸土寸金的淮海路上。周邊領館眾多,所以鴻藝會的英文名也叫大使館俱樂部。鴻藝會以休閑娛樂見長,在同行中又以服務取勝。這裏的所有服務都隻向會員提供,這意味著如果你沒有繳納2.88萬的會費的話,隻能在其他會員的帶領下才能在此享受服務。
鴻藝會在一些公共設施上動足了腦筋,能讓賭王家族覺得順眼的康樂設施,可以想見其華美程度。鴻藝會目前擁有1500名會員,主要分終身會籍、年度會籍兩種會籍身份。大部分是海外人士。這裏麵較知名的代表會員有孫中山的孫女孫慧芬和賭王愛女何超瓊等。
以財經人群為服務對象的銀行家俱樂部成立於2001年,位於陸家嘴中心地帶,坐落在猶如水晶桂冠的中銀大廈內。繁星閃爍的吊燈裝飾著圓弧形的天頂,光芒四射的空間和室外的蒼穹連為一體,最有特色的是52樓可以360度鳥瞰陸家嘴。這裏的階梯演講廳堪稱一流,可容納兩百多個座位,配有4+1同聲傳譯及200英寸背投式影視設備。多功能廳配有150英寸背投設備及拆卸式舞台,適合舉辦各種展示聯歡活動和酒會。
同樣位於陸家嘴的金融界專屬會所的證券總會,與上海證券交易所一起成立於1997年。保利集團為之投資達上億元人民幣。個人會費3萬,相當一部分證券界人士選擇成為它的會員,很多老總在此竊竊私語的話題,都可能引起中國股市的窄幅震蕩。這裏以文化陳設見長,有大型象牙雕刻,有張大千的巨型荷花圖,會所內有大量與股票相關的收藏品,儼然一個小型股票文化博物館,如上交所“老八股”等難得一見的藏品。
在上海的頂級會所中,有些還具有國際血統。比如,羅斯福會,它是曾誕生過兩位美國總統的羅斯福家族的產業。位於外灘27號的“怡和洋行”舊址。這是一座單層麵積超1800平方米,呈U字形的英式複古派建築,一樓是勞力士全球旗艦店。二樓是上海最大的酒窖。在三樓會員專屬的領域內,五星級餐廳、雪茄吧、休閑吧、私人宴會廳配備齊全。
會所內,羅斯福家族特征隨處可見,泰迪熊、玫瑰,以及代表家族不同曆史片段的油畫,低調而奢華。其會員包括前英國首相布萊爾、匯豐銀行亞太區CEO、LVMH亞太區董事總經理、成龍、譚盾、唐季禮等。會員費3年25萬,一次性交付,且不抵消費。會員都是受邀加入,不接受公眾申請。
至於M1NT,和羅斯福會一樣,也具有國際血統。M1NT是億萬富豪會所,目前在全球有三家,分別位於戛納、香港和上海。2008年11月開始營業的上海M1NT,有2000多平米的場地以及一個露天江景吧台。MINT的安全措施非常到位,入口有指紋驗證,並且在會所內部房間還設有一些秘密通道。M1NT的服務宗旨為滿足會員的一切需求,無論是你想在下飛機後與市長會談還是希望某個明星在你的發布會上站台助威,這一切M1NT都會幫你搞定。M1NT的普通會員費6500元/年,會員可以作為入股的候選。M1NT股東的起入價是10萬港元,總共500份。股東級會員包括李連傑、霍啟山等。
那些神秘而小眾的會所
上海灘聞名遐邇會員眾多的會所其實不多,它們隻是冰山一角,更為龐大的部分則隱在水中——那便是那些私密性極強的小眾會所。前述會所達人與我約法三章,人和會所都化名後,使此類“養在深閨人未識”的會所漸露真容。
其一,可稱其為“風雅型”。這類會所根本不對外,也不會有年費、會籍管理之類,全憑主人的江湖地位,迎來送往的都是熟人朋友。往往以字畫古玩收藏,藝術品投資為話題,彼此切磋。這些老板有專門的古玩探馬,一旦發現市場上出現啥寶貝,往往能得到優先品鑒和購買的機會。這一點有點像馬未都先生創建的“觀複”博物館。
但也有一些非法行為,往往多發生在這類會所,這類細節見於數年前某媒體報道的京城慈善大亨李某涉嫌倒賣國寶文物一文,以及上線不久的成龍大片《十二生肖》。但是,把國內文物走私到海外還不算是厲害的,更厲害的是把假文物賣給國家,近年來好多博物館動輒上億元公帑收購的所謂民間文物經常被專家質疑,甚至有用贗品調換國寶的事情。
小眾會所中的另一類,可稱作“風月型”。如果你看過張國榮的電影《風月》,相信對舊上海的“拆白黨”有所認識,這是舊上海的黑道行業之一,專以色相騙財,常致家破人亡。盡管拆白黨徒男女均有,但是這一行九成以上還是針對大戶家的小姐與太太。目前一些針對女子的高端養生美容會所其實就是“拆白黨”借屍還魂。去年春節期間北京一位億萬富翁先殺演員妻子,然後自殺的案子震動全國。其中一位關鍵的第三者,開始就是演員白某的健身顧問,細究這位顧問的所作所為,你會倒吸口涼氣。
無獨有偶,“美容腐敗窩案”,也發生在帝都,你要是以為這些女局長、女處長們動輒數百萬的花費隻是為了美容,那未免太單純了,達人們討論時高度懷疑這些女官員沒準都是中了現代拆白黨們的暗算。
再一類會所,可說是“風騷型”。這類會所以談人生、培養正能量為幌子,不過是高級的情人遴選機構。很多成功人士喜歡的白富美常在此間流連,彼此尋覓。如億萬富翁登報征婚的考察主場就設在某會所內。這一點跟很多商學院的功能相似。這類給成功男們拉皮條的生意,在優質剩女泛濫的上海灘,大有市場前景。
還有一類小眾會所,按會所達人們的講述,或可稱作“風化型”,但其實叫“有傷風化”型才更準確。如果“風騷型”的模式僅是地產教父為演員女友做愛心紅燒肉的話,那麽像歌星紅豆不斷性侵男童的醜聞便進化到了“風化型”模式。隻有想不到,沒有做不到。隻要你是富豪,無論有多變態的需要,總有一款會所能滿足你。還有一個怪異的邏輯是,越是名利場上的成功人士,其性衝動模式偏離常態的比例越高。想想BBC的醜聞主播薩維爾吧!
還有一類會所,可叫做“風聲型”,這名稱同樣取自同名電影。以上海的城市地位和經濟發展,各種勢力聚集此間博弈是自然之事。王誌文最近主演的一部電視劇《深海諜影》,他扮演一位以會所的老板身份做掩護的間諜,裏麵很多刺探中國海洋軍事和科學情報的鬥爭都是圍繞“海洋俱樂部”在展開。據說這個角色也是有原型的。會所因為其低調、保密、專業人才集中、設施資源齊全等特點,往往成為這些看不見的戰線上首選的角力平台。
還有一種會所,隻能說是“瘋狂型”。前述各種會員或求財,或求色,皆有世俗功利心,“瘋狂型”會所的成員在這一點上有所不同,他們唯一的欲望就是尋找刺激,拿生命跟死神玩藏貓貓的遊戲。歌星謝東、導演張元,都不止一次地被抓到吸毒。無論帝都還是魔都,娛樂圈和富二代們經常私會聯誼,集體“溜冰”“嗑丸”已經是半公開的秘密。數年前,一位曾駕車飛躍黃河的台灣特技演員,在上海某夜店猝死也跟毒品脫不了幹係。
有一則寓言說:青蛙和蜘蛛是一對好朋友,在獵食飛蟲上尤為誌同道合。年輕時,青蛙體健貌端,身手敏捷,水陸兩棲,過得很自在,蜘蛛很羨慕。但暮年時,情勢逆轉。老青蛙對老蜘蛛大吐苦水:“我一生辛勞,隻勉強糊口,現在年老力衰,將饑餓而死,而你卻衣食豐足,世道真是不公!”老蜘蛛說:“你之所以艱辛,是因為靠四條腿奔波,而我靠編了一張神奇的網。”
這個曾被網友們渲染網絡之神通的寓言,挪做會所圈更具形象。至於結論,卡耐基先生已經替我說得再清楚不過:一個人事業的成功,隻有15%是由他的專業技術決定,另外的85%,則要靠人際關係。
成也圈子,敗也圈子。所謂會所,正是圈子文化的一種延伸和變形,而那些五花八門的私人會所所折射出的恰恰是五光十色的時代光譜。(來源:《小康》雜誌作者:許文忠係資深媒體人,現居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