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日本'知華派'3.0一代:關鍵時刻毫不猶豫的反華(組圖)

(2012-09-25 06:53:30) 下一個

日本"知華派"3.0一代:關鍵時刻毫不猶豫的反華(組圖)

文章來源: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打印本新聞 (被閱讀 29864 次)


  專業人才從事日中交流時代已結束,知華成政客撈取資本的工具

  曾經,駐華大使是“分量重、要求高”的職位,但在中日關係冷淡時代,此職幾乎成了燙手山芋。最近十年來,日本"知華派"漸漸被排擠到政壇主流之外,知華人員漸少,聲音日漸微弱。如今的日本政壇人士更多的是從現實主義角度出發,要求加強日中關係,但遇到重大問題便沒有人站出來為中國說話。維係中日感情的紐帶發生了變化,完全的親西方思潮直接導致日本對中國感情冷淡。

  

  中日關係起起伏伏,80年代“蜜月期”已經過去。

  知華派1.0一代:多親曆戰爭心存罪感,情感認知接近中國

  日本長期從事日中關係研究的高野教授曾這樣定義“知華派”:“一般是指在外務省、經濟產業省、財務省等政府部門及屬下研究機構的涉華人員,以及大學和民間企業從事中國問題研究或對華事務的人員。” 另外,在日本,媒體將在外務省會說中文和選擇進修中文的職員集團稱為“China School(中國學院派)”,此概念也逐漸成了親中派的代名詞。一名曾在日本駐華使館工作的資深外交官亦坦言,若將研究中國問題及從事日中交流合作的人都稱為“知華派”,這樣的人在日本很多,但現在真正懂得如何同中國打交道並了解普通中國人想法的“中國通”並不多。

  二戰後到中日建交:對華友好派多屬於“反省友好派”

  

  1972年,毛澤東會見田中角榮。很多學者認為,現在日本政界並無真正的“親華派”,而應稱為“知華派”。但戰後直至中日邦交正常化後的較長一段時期,卻並非這樣,那時日本著實出現了一大批對華友好派,而且多屬於“反省友好派”。他們多是經曆過戰爭的人,其中不乏從中國回國的難民和戰犯。他們反省戰爭,堅定地致力於中日友好,是在情感認知方麵最親近中國的群體,他們中間誕生出多位最初推動兩國邦交正常化的“挖井人”、“老朋友”,包括石橋湛山、鬆村謙三、高碕達之助等。

  那個時代,主要的情感就是對中國犯過錯誤,感到非常愧疚

  

  1972年,中日建交的情景。身為日本傳媒界最著名的“中國通”、“知華派”秋岡家榮這樣說,“在我們那個時代,主要的情感就是我們過去對中國犯過錯誤,感到非常愧疚。”日本老一輩“知華派”要麽經曆過戰爭,有過在中國長期居住生活的經曆,對戰爭懷有深刻的負罪感,對中國百姓有著深厚的感情;要麽雖然沒有去過中國,但高瞻遠矚,能夠從長遠的大局看待中日關係,有擔當有政治抱負。

  “知華派”2.0一代:敢拿性命開啟中日邦交正常化時代

  1972年中日邦交正常化以後,日本政壇所謂“知華派”為中國所熟知。1972年就任的日本首相田中角榮就是代表人物之一。從他之後,曆屆首相和外相以及後藤田正晴、加藤紘一、野中廣務等著名政治家,都把推動對華關係視為維護日本長遠利益的重中之重。

  政界高層有勇氣有擔當,知華派推動中日邦交正常化

  

  中日關係磕磕絆絆,成為常態70年代,中日建交之前,兩國的隔閡較深。政治家想在想在任期內和中國恢複邦交甚至會有生命危險,但是田中角榮沒有懼怕,所以他就促成了中日邦交。1972年出任日本首相的田中角榮算是最有影響力的“知華派”人士。對中國文化曆史的尊重,混雜著日本侵華帶來的贖罪意識,使田中角榮和後來的大平正芳首相等日本政界高層對中國產生親近感。頂著一些國會議員“國賊”的罵聲,田中角榮以巨大的政治勇氣推動實現了中日邦交正常化。但現在沒有人敢拿自己的性命打賭了。日本漸漸成為一個小的國家了,正在小國化,這讓人很無奈。

  對華友好態度從田中角榮延續到小淵惠三、野中廣務

  

  田中家族將中日友好傳遞了下去從中日實現邦交正常化,一直到80年代,中日關係勢頭良好,可以說是處於“蜜月期”。中國政府在1984年邀請了日本3000名青少年訪華,成為“人類史上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壯舉”。中日建交後大約20年裏,“以對美關係為主,同時也大力發展對華關係”一度是日本政界的主流思路。從田中角榮以來的曆屆首相和外相以及後藤田正晴、加藤紘一、野中廣務等著名政治家,都把推動對華關係視為維護日本長遠利益的重中之重。對華友好的態度一直延續到後來的竹下登、橋本龍太郎直至小淵惠三、野中廣務。日本研究專家馮昭奎曾把自民黨從20世紀50年代後半期至90年代初劃分為5大派係,其中,池田勇人—大平正芳—鈴木善幸—宮澤喜一這條線一直表現出重視對華外交的積極姿態。

  “知華派”3.0一代:知華不親華,著眼現實利益

  1972年中日邦交正常化以後,日本政壇所謂“知華派”為中國所熟知。1972年就任的日本首相田中角榮就是代表人物之一。從他之後,曆屆首相和外相以及後藤田正晴、加藤紘一、野中廣務等著名政治家,都把推動對華關係視為維護日本長遠利益的重中之重。

  1993年自民黨分裂知華派影響力大大降低

 

 

  今年的釣魚島爭端讓兩國陷入低穀時至1993年,自民黨分裂,社會黨在選舉中大敗,其後,社會黨節節敗退而淪為小黨(已改稱“社民黨”),導致在野的“知華派”政治家的影響力大大降低。自民黨內部重視對華外交的兩條線:“池田勇人—大平正芳”線和“田中角榮—竹下登—橋本龍太郎”線都因為各種原因日漸失勢,“知華派”力量大為削弱。 “了解中國的日本老一輩政治家相繼退出政治舞台,新生代政治家登場,這些人基本都是三四十歲,在日本經濟較好的時期,前去歐美國家留學,受到的都是西方的影響。大約就是從這個時期開始,‘知華派’被邊緣化了。隨著中國崛起和日本經濟蕭條,有關中國威脅論的言論也浮出水麵。新民族主義思潮興起,日本社會出現了強烈的反華情緒。”

  新一代知華派從實際利益出發,知華成撈取資本的工具

  

  丹羽的接任者“難產”隨著大平正芳、河野洋平等老一輩“知華派”的逝世和淡出政壇,日本現如今的“知華派”人士已成為名符其實的“鳳毛麟角”了。及至1990年代後期,日本政界的親美、反華、親台、排外等傾向合流而成對華強硬氛圍,對原先的對華政策形成衝擊。在這一氛圍下,一些外交姿態溫和或主張重視對華關係的政治家,如野中廣務、加藤紘一、田中真紀子、河野洋平等人,相繼失去了政治影響力。現今日本的“知華派”,應該說很大一部分是從維護國家長遠或政府現時的利益出發,而不是從“理念和道義”出發從事對華友好。

  知華派的尷尬與無奈:人員老去青黃不接,處於邊緣地帶

  日本“知華派”處境尷尬,被有色眼鏡看待,飽受排擠其實“知華派”在日本的處境一直是很尷尬的。日本媒體始終戴著有色眼鏡來看待“知華派”, 日本《周刊新潮》痛罵日本駐華使館原新聞發言人井出敬二為“賣國奴”的言論,至今讓人記憶猶新。實際上,就連形容外務省內“知華派”的“中國學派”(China School)一詞本身,最初就是日本媒體為戲謔“知華派”而生造的詞。外務省中國-蒙古課的一位官員曾無奈地對筆者表示,“現在在日本官僚群體中,會說中國話、懂中國事務,有可能得到重用,但如果表現出一點點的‘親華’傾向,就會立刻受到排擠”。

  “知華”成政客撈取政治資本工具,關鍵問題毫不猶豫“反中” 對當前的“知華派”而言,所謂的“知華”更多地成為撈取個人政治資本的工具。通過同中國方麵保持“溝通渠道”,借此拓展和增大作為政黨派係和個人的政治資本才是目的,在事關國家利益層麵的問題上,就連極少數的“親華派”都會毫不猶豫地選擇“反中”,“知華派”就更不必說了。隨著中國的逐漸崛起和日本步入停滯,日本國內的新民族主義思潮開始浮現,日本政界親美、親台、排華等傾向正逐步合流,對華態度趨向強硬。

  “知華派”權力有限無決定權,敏感時期稍有不慎就會丟官 有人說日本外務省的“知華派”並不“親華”,此屬當然。因為一國的大使首先要為本國的利益著想而不是去親近對方,很多人在維護日本利益上的立場十分堅定。然而,正因為徹底“愛國”且“知彼知己”,宮本雄二等“中國學派”出身者們才能夠頂住國內的一些壓力,更客觀地認識和處理兩國關係的大局。但這些“中國學派”官僚門的權力有限,隻有政策建議權而無決定權。況且在中日關係困難的敏感時期,稍有不慎,就會被國內的右翼保守勢力指責為對華軟弱甚至賣國,橫遭“奪權和打壓”之災,甚至丟官。

  知華親華人才越來越少,專業人才從事日中交流時代已結束 日本在變,專門從事日中交流的人才已經越來越少了。2005年,最先主張停止對華政府開發援助的國會議員高村正彥,現在是日中友好議員聯盟的委員長;日本財界最大的英美派代表人物小林陽太郎,現在是日中21世紀委員會的首席代表。前日本駐華大使阿南惟茂離去後也標誌著:在日本,一個專業人才從事日中政治經濟交流的時代已經結束。2008年時,日本的國會議員裏隻有六七人能說中文。被公認是日本駐華大使培養地的外務省中國課的課長秋葉剛男就是一位不懂中文的對華事務外交官。

  知華派被邊緣化聲音微弱,大時代在變維係中日感情紐帶不複存在 “最近十年來,日本"知華派"漸漸被排擠到政壇主流之外,聲音也日漸微弱,如自民黨的加藤弘一,民主黨的海江田萬裏等人。如今的日本政壇人士更多的是從現實主義角度出發,要求加強日中關係,但遇到重大問題便沒有人站出來為中國說話。” “和老一輩"知華派"相比,如今日本在意識形態上和中國站在邊緣化共同戰線上的人不複存在,維係中日感情的紐帶發生了變化,完全的親西方思潮直接導致日本對中國感情冷淡。中國的快速發展以及世界地位的崛起也使日本感到威脅,日本主流社會的焦慮感正潛移默化地影響著中日關係。”
-------------------------

縱馬馳騁 發表評論於
十幾年前:一個在日本BBS中人氣極旺的帖子

由於日本特殊的地理位置及資源的匱乏性,決定了我國發展的終極形式是:發動戰爭!

我始終認為我們大和民族是世界上最優秀的民族。強烈的憂患意識與現實主義是支撐民族不斷創新與發展的精神之源,這就是勤儉智慧的大和人所獨有的奮爭精神。然而,世界對我們卻是這樣的不公平,一些劣等民族占據著大片肥沃的土地,卻不能充分利用這些寶貴的資源,而我們擁有先進的技術、成熟的經驗、團結的意誌,卻隻能守著貧瘠的土地望洋興歎。潛伏的危機使我們意識到涉獵在世界這個資源有限充滿殘酷爭奪的現代森林裏,隻有保持旺盛的鬥誌與適當的野性才能換取民族根本的生存,這就是地球生存的法則,這就是勤儉智慧的大和人所麵臨的現實。

島國的命運最終將會覆滅於海底,匱乏的資源將會導致民族前進動力的絕斷。我們唯一的出路就是軍事擴張,運用大和民族的勇武、智慧與精神去征服亞洲,征服世界。去洗刷幾十年前聖戰未獲成功的恥辱,用大和民族的優秀去駕馭其他民族的低劣,從而推動整個世界的進步。這是天皇賦於日本民眾的使命,這是為維護大和民族高貴的尊嚴而開展的聖戰!

在幾十年前嚐試征服世界的聖戰中,我們得出兩條教訓:

1、在未完全征服亞洲鞏固地位之前,不應招惹美國。在新的世紀裏,美國應是我們實現征服亞洲的很好夥伴與幫手,雖然在向征服世界的聖戰中,他會是我們的敵人。

2、滅亡象中國這樣的大國的時候,不能過於著急的一口吃掉,而應象吃生魚片一樣,一片一片的吃。中國不同於日本,他是個多民族混合的國家,自身矛盾很多,應該利用他們內部的分歧和差異,分裂這個國家,然後一個一個的消滅,新疆、西藏、青海、寧夏、滿州等都應成為獨立自主的國家,分裂這些地區的根據就是他們獨有的民族性,這就是外界傳播的中國七塊論,我們具體為《分裂中國計劃》,這是我們征服亞洲,滅亡中國,進行聖戰的一部分。在中國,隻有東部的漢人具有阻礙我們的能力,因此,如果中國被分裂成七個或幾個國家,漢人的力量就會被大大削弱,其戰略回旋的餘地也會大大的縮小,中國的滅亡,日本帝國的複興也就為期不遠了!

而隻要征服了中國,我們也就取得了征服亞洲的基礎,其他國家就會在漢人馴服的榜樣下,臣服於我們。隻有這樣我們才具有擊垮美國,稱雄世界的本錢。當然,中國漢人的西部開發戰略對於這個問題會有一定的阻礙,但是我們不應放棄對於分裂中國的努力!因為發動聖戰是我們唯一的出路,日本欲征服世界,須先征服亞洲,欲征服亞洲,須先征服中國,欲征服中國,須先分裂削弱中國。

日本是一個麵積狹小的島國,軍事回旋餘地很小,隻有發展強大的帝國艦隊,才能實現未來帝國對予聖戰的需要。

《大日本帝國興國聖戰計劃》之戰略步驟:

一、滅亡中國,征服亞洲欲亡中國,須先分裂削弱中國:台灣在我們的努力下已經分裂出去,下一步,我們應該采取對台灣的絕對控製。即使這樣走我們也才走完了《分裂中國計劃》的第一步,新疆、西藏、滿州等還有漫長的道路,可現實沒有給我們那麽多的時間,日本近幾年的經濟已相對飽和,發展已相對乏力,以現有的技術與水平,日本的發展已至極限。不盡快發動聖戰,沒有任何資源支撐的日本經濟終會陷入崩潰。但是,在嚐試對中國西部的分裂中,中國政府似乎已經覺察到了我們的計劃,並製定了《中國西部開發戰略》,這個具有民族同化作用的戰略,不但具有重要的經濟目的,也具有重大的戰略目的,這勢必封殺了我們的分裂計劃,但事物總有相反的作用,因為隨著漢人向西部少數民族區域的遷移,勢必會增加漢人與少數民族的接觸、同化與矛盾、磨擦並存,5-10年之內都不會形成漢人絕對的鞏固,我們正好可以利用這個機會製造挑起漢人與少數民族之間的矛盾、磨擦,勢態發展有可能會向利於我們的方向發展,因此對於中國西部的分裂計劃應堅決的執行下去。

另外在嚐試分裂滿州的計劃中,我們卻受到了來自韓國的阻力,韓國至今仍不允許我大日本皇軍一兵一卒踏上韓國之國土,這將勢必阻礙我國對朝鮮半島的控製,勢必減緩對於滿蒙分裂的進程。對於韓國的抵製,可以利用外交手段緩和緊張,必要時可以利用美國的壓製,對於朝鮮可以利用美韓的軍事壓製。

中國是有可能幹涉的,既然分裂沒那麽快實現,時間又不允許我們繼續拖延,我們應該適時使用大日本帝國強大的艦隊,利用台海衝突或第二次朝鮮戰爭一舉將中國龐大實際上並不可怕的艦隊摧毀,對於摧毀中國的艦隊,美國人是會支持的,台灣人也是會支持的,南中國海周邊國家也是十分樂意的。如果成功,利用這次行動,我們就可以牢牢的控製住台灣,並使之成為我們的軍事基地。

由於失去了海空權,中國人對於我們壓製朝鮮的反應也就顯得力不從心了。而支那人的形象會受到大大損害,支那人的精神與意誌會受到極大打擊,他們將會在次陷入到大日本皇軍威協的恐懼之中,?政府的威信大大降低,從此中國賴以穩定的基礎被打破,借機挑動中國各區域的民族分裂勢力開展獨立複國運動,則中國不戰自弱而我們就可在滿蒙重建大日本皇軍關東軍本部,為滅亡漢人統治下的剩餘中國做準備。

還有一個問題就是不要擔心經濟貧困的俄羅斯會出兵幹預,因為對於中國適量的削弱,俄羅斯也是十分歡迎的。通過車臣戰爭,也可以看出俄羅斯虛弱的軍事力量已無力支撐一場象樣的戰爭。

看來建立一支強大的帝國艦隊與實現海外派兵合法化,是實現發動聖戰的首要條件。計劃的時間安排:

1)2000年,協助親日分子擊垮台灣,扶持分裂勢力上台執政。中國由於懼怕國際恫嚇,憑借其現的有武備還不敢冒然出兵收複台灣,隻會適當的擴充軍備等待時機。而我們也正好借機提升軍備,爭取用4-5年的時間,強化帝國海軍,積極謀求海外派兵合法化,並利用經濟緩和與對俄關係。

2)2005年3月,示意台灣當政者宣布《台灣獨立宣言》,挑動中國大陸攻台,中台戰爭爆發。應台灣要求,日向台派遣援台軍事部隊,進占尖閣列島(釣魚島),進駐台灣,協助台軍作戰;日美台聯合艦隊突襲中國艦隊,向中國宣戰。10月,摧毀中國艦隊,奪取海空權,俄羅斯通過聯合國出麵調停,中國與三方簽署停戰協定。

3)2005年12月,日軍應台灣要求取得駐台合法權,把持親日當權政府。

4)2006年1月,策反中國民族分裂分子,開展獨立複國運動,中國陷入內亂。

5)2007年3月,台灣發表政府聲明:台灣自願並入日本版圖,日本政府表示不予接納,但允諾對其實施應有的保護,日台建立軍事同盟關係。

6)2007年5月-8月,日美台韓聯軍收複北韓,宣布朝鮮統一。

7)2008年2月,台軍反攻大陸,日台聯軍出兵滿蒙。2009年5月,中國軍隊退守關內。日軍占領滿蒙,重建日本關東軍本部,構築侵華根本。

8)2012-2015年,發動對中國大陸的全麵戰爭,滅亡中國,構築雄霸亞洲之基礎。

二、鞏固亞洲地位,稱雄世界

日本在滅亡中國後,理應成為亞洲當之無愧的領袖,要用優秀的大和民族精神去震懾劣等民族的精神,要消滅他們的語言、習俗及奢糜的生活方式即劣等民族的劣根性,要消滅這些民族的存在,消滅他們的一切,轉而學習我們的一切,要在他們的土地上用我們的方式培育出支那日本人、台灣日本人與朝鮮日本人,要使整個亞洲不但統一成一個國家,而且還要統一成一個民族,那就是大和民族。實現這個目標要靠大和民族強大的合力、超人的智慧、無畏的精神,從內心去徹底征服每個亞洲人的心誌,要讓他們認同並崇尚我們的精神,景仰我們的奮進,並徹底臣服於大日本帝國的腳下,讓他們無限的忠誠於我們。隻有這樣,我們才能牢牢的掌握住亞洲,進而征服整個世界!

征服世界,僅僅依靠日本帝國的力量還是遠遠不夠的,還需要一些得力的幫手與夥伴。美國是同我們瓜分世界的最好夥伴,利用美國壓製歐洲,協助德國日爾曼法西斯政黨重新掌握政權,再利用德國日爾曼人征服歐洲。事實證明在上一次為了聖戰而簽署的盟約中,允許意大利人的加入對於日本的聖戰是一個錯誤的決定,羅馬帝國的後裔已經喪失了先輩奮爭的精神,成為無知的劣等民族,就象我們先輩崇尚的漢唐人,現在卻退化成為低劣的漢人,他們擺脫不了被統治的命運。最後,待我們牢牢控製了亞洲,德國與美國控製了歐洲,而後合力從兩麵將獨聯體一舉滅亡。

整個過程大致需要30-50年。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