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馬來西亞在建的世界最大稀土提煉廠
近日,以有色金屬協會、中鋁公司、中國五礦等13家單位為發起人,聯合全國142家企業的中國稀土行業協會正式在北京成立。該協會的成立正是近些年愈演愈烈的國際稀土貿易戰的產物,也標誌著我國在保護自己的戰略稀土資源上邁出了重要一步。
西方國家正是靠著從中國進口的大量稀土,保持著對中國的軍事技術優勢
稀土資源非常寶貴,其重要性大致可以歸結為三點:
一是成分特殊。稀土的英文名直譯過來就是“稀少的土”,其實質是化學元素周期表中鑭係元素再加上性質相近的鈧、釔等17種元素的總稱。每種稀土元素都有著極豐富的光、電、熱、磁特性。
二是數量稀少。雖然理論上的稀土全球儲量絕對值並不小,但是,高含量的稀土僅存在於特定的礦藏中,且分布極不均勻。真正能集中開采的稀土礦主要集中於中國、美國、俄羅斯、印度等國。
三是用處巨大。目前,稀土已被廣泛用於電子信息、石油化工、冶金、機械、能源等13個領域40多個行業,尤其是在功能材料應用上有著極為特殊的地位。稀土在工業上雖然總體用量少,但是對於提高各領域產品和係統的功能上效果很明顯,起著“四兩撥千斤”的增效作用。
然而,稀土之所以成為資源爭奪的焦點,很大程度上還是因為它能廣泛應用在導彈、智能武器、噴氣發動機、導航儀及其他相關現代軍事高新技術上。可以說,稀土廣泛應用在陸海空天部隊的武器裝備中。
在陸軍的武器裝備中,稀土元素可用於裝甲用鋼材料。如我國早在上個世紀60年代,就設計出了稀土碳鋼,由其製成的裝甲鋼抗擊力提高了70%左右。而包含稀土元素的可延展性球磨鑄鐵製造的迫擊炮炮彈殺傷力大大提高。
稀土元素還可以用在火控瞄準係統中,如美國引以為豪的M1A2坦克憑借自身先進的火控係統,能夠在戰場上做到先敵發現和先敵開火,主要是它裝備了獨特的激光測距儀,這就要用到稀土金屬釔元素。在海灣戰爭中,美軍M1A2坦克的激光測距儀測距距離為4000米,而伊拉克T-72坦克的激光測距儀隻能達到2000米。同時,美軍坦克還裝備了含有稀土金屬鑭元素的夜視儀。結果,在沙塵漫天的戰場上,無論白天還是黑夜,美軍坦克都占有無可比擬的絕對技術優勢。
在空軍的武器裝備中,稀土應用的程度更深,17種稀土元素在航空維修領域都有用途。其中,鏑、釹、鋱、銪、釔是飛機上最重要的5種稀土金屬元素,它們可用於飛機的熱障塗層、有色熒光材料和電機永磁材料。而稀土金屬的高強度和高耐用性,還大大減輕了飛機的自重。如在美軍的F-22戰機上,機體和發動機都大量采用了稀土錸元素,以滿足超音速巡航對機身堅固性的高要求。在機載精確製導彈藥中,含有釤、鈷稀土元素的永磁發動機則在武器的操控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在海軍的武器裝備中,也有稀土金屬大顯身手之地。錸元素可以極大地強化鈦合金,從而用於製造極高航速和較大潛深的合金潛艇。蘇聯上世紀60、70年代製造的P級、“阿爾法”級、M級和S級潛艇都屬於鈦合金潛艇。這些潛艇的航速普遍達到40節以上,潛深可至400~600米,遠比當時魚雷25~40節的平均航速和最大400米的潛深優越得多。這種魚雷追不上、夠不著的潛艇,一度成為美國海軍的心頭大患。而作為美國海軍“宙斯盾”係統核心部分的 SPY-1 雷達上也使用了由稀土元素製成的磁鐵。
在航天上,以鉬元素為主的二硫化鉬能夠適應太空的高真空和宇宙射線的強輻射,成為各類航天器上必不可少的軸承潤滑劑。
由此可以看出,稀土的軍事應用,不但範圍廣,而且用途都很關鍵。這是其成為世界各國,尤其是軍工大國關注焦點的主要原因。從某種程度上說,西方大國正是靠著從中國進口的大量稀土,保持著對中國的軍事技術優勢。
我國大量出口稀土,環境汙染嚴重,卻沒有國際稀土市場的定價權
此次我國成立稀土行業協會,主要目的是從根本上解決國內稀土產業長期存在的過度開采、破壞環境、過量出口和低水平利用的亂象。
由於缺乏國家層麵的統一規劃,我國的稀土資源產業長期以來處於盲目開發的失控狀態。國內大部分稀土礦山企業都屬於規模小的中小廠礦,在對稀土礦的過度開采中,由於技術低下,采出來的礦石質量較低,采富棄貧、采易棄難現象極為嚴重,對稀土資源產生了極大浪費。
同時,在開采稀土的過程中,由於主要采取池浸、堆浸和原地浸礦等落後工藝,濫采濫伐現象極為嚴重,造成植被破壞、水土流失等一係列生態環境問題。而在對稀土進行萃取分離的過程中,由於使用了酸堿和萃取劑等化工原料,產生大量廢氣、廢水、廢渣等排放物,對環境的危害更大。在今年的兩會上,人大代表廖麗萍表示,要對江西南部因稀土開采被破壞的土地進行生態修複,初步的資金投入就達380億元以上。
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我國的稀土出口量不斷增加,付出的環境成本越來越高,但國際市場稀土的平均價格卻在大幅下降,以至被戲稱為以肉、菜的價格將寶貴的稀土賣遍全球。而且,當全世界都在使用中國稀土資源時,中國竟然沒有國際稀土市場的定價權。
這一問題造成的直接後果,就是中國的稀土儲量急劇下降。上世紀90年代初期,我國稀土的儲量還占世界儲量的88%,到現在已經降到了30%左右,稀土資源流失驚人。中國科學院院士徐光憲甚至發出了“幾十年後,中國將由‘稀土大國’變成‘稀土緊缺國’”的警告!
此外,中國對稀土資源開發利用更主要的問題還在於缺乏技術含量,而稀土的真正價值就在於開采出來後的二次開發。過去很長一段時間內,賣稀土資源一度是中國做大稀土產業的主要著眼點,忽視了稀土在高新技術領域的應用。中國出口的稀土資源產品80%以上是原料和中間產品,附加值很低。
為了扭轉稀土產業麵臨的被動局麵,我國政府近幾年逐漸開始對稀土開采規模、產量和出口總量進行總體規劃和限製。2007年,國土資源部就開始對稀土實施保護性開采,采取總量控製管理措施。同時,根據稀土的產量、國內外需求和可持續發展的需要,對於每年的稀土出口配額進行規定,以求最大限度地保護和合理利用有限的稀土資源。
至2011年1月,我國的稀土礦山從400個整合為116個。當年2月,國土資源部又決定在江西贛州設立11個區塊、2500平方公裏的稀土礦國家規劃礦區。從2011年10月1日起,國家開始實行由國家環保總局和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聯合製定的《稀土工業汙染物排放標準》,以提高稀土行業入門的“環保門檻”,使稀土產業盡快走上綠色發展之路。但是,沒想到美國、歐盟、日本不幹了,向世貿組織提起針對中國限製稀土出口的貿易訴訟。
稀土之爭的深層原因
今年3月13日,奧巴馬專門就對華貿易問題發表講話,宣布美國已聯合歐盟、日本向世貿組織提起針對中國限製稀土出口的貿易訴訟,指責中國違反世貿貿易準則。以美日為首的發達國家認為,中國是在拿稀土資源作為要挾發達國家的武器。中國工信部部長苗圩則表示,中方將會“主動應訴”。一場爭奪稀土資源的貿易戰已經開始。
這些國家真的像他們說的那樣,在稀土問題上如此依賴中國嗎?其實不然,這場“稀土戰爭”的背後有著說不出來的原因:
一是保護本國的稀土資源。看看全球主要國家的稀土儲量和產量分布,就足以說明這個問題。2010年10月,美國能源政策分析家馬克·漢弗萊斯在向國會提交的題為《稀土元素:全球供應鏈》的報告中列出了2009年的相關統計數據。其中,中國稀土儲量3600萬噸,占世界36%,產量12萬噸,占世界97%;俄羅斯儲量1900萬噸,占世界19%,產量0噸;美國儲量1300萬噸,占世界13%,產量0噸;澳大利亞儲量540萬噸,占世界5%,產量0噸。
時至今日,這組數據變化最大的就是中國的稀土儲量已經減至占世界30%。可以看出,美國和俄羅斯的稀土儲量也都超過千萬噸,且人均儲量均高於中國,但其產量一直保持為零,純依賴進口。《華盛頓郵報》就曾報道,美國之所以放棄一度占主導地位的稀土礦業市場,封存了本國最大的稀土礦硭廷帕斯礦,既是為了保護自己的戰略資源,也是要把因開采造成的環境汙染擋在國門之外。
有稀土資源的國家尚且如此,沒有稀土資源的國家則盡其所能大量買入囤積,日本就是如此。日本近年來90%的稀土由中國進口,其中的三分之一用於生產,三分之二則被作為戰略資源用焊接鋼板封閉後沉入海底保存。日本在儲備機製上建立了由“日本石油天然氣金屬礦產資源機構”和“特別金屬儲備協會”牽頭的官方和民間兩條稀土儲備渠道。現在,日本儲備的稀土資源足可供其使用20年。
二是維係自身所處稀土產業鏈的高端優勢地位。日本是目前唯一擁有完整稀土產業鏈的國家,也是稀土產業的最大受益者。由於具備對稀土進行深加工的高技術開發能力,日本長期以來一直處在稀土產業鏈的頂端,並因此賺取了驚人的利潤。例如,當中國以每噸20萬元的價格出口氧化釹時,卻又在以每千克20萬元的價格從日本進口金屬釹。因此,當中國宣布要緊縮稀土出口時,日本自然不樂意。實際上,日本並不是缺稀土,缺的是中國的廉價稀土。當美國、日本和歐盟就“中國稀土出口限製措施”向世貿組織提出訴訟時,其目的正是為了增加與中國日益升級的貿易戰的籌碼,維護自身所處的優勢地位。
日本在稀土產業鏈的高端位置不僅為它帶來了巨大的經濟效益,更帶來了意想不到的政治利益。由於稀土在軍事技術領域上特殊而關鍵的作用,連美國這樣的超級大國也不得不在稀土高技術應用上受製於日本。美軍現役的很多高精尖武器中,半數以上的微電子芯片是由日本研發和製造。如果沒有了日本在微電子領域的稀土深加工技術和產品,美國賴以立足的軍事技術優勢將會大打折扣。因此,也就不難理解為何日本會對稀土問題如此敏感和擔憂了。
必須建立起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高科技稀土產業鏈
麵對愈演愈烈的稀土之爭,中國應該化被動為主動,爭回自己應有的權利,維護自己的利益。從長遠來看,解決問題的根本在於製定和實施一整套可持續的稀土資源開發利用戰略,其重點在三個方麵:
一是加強稀土資源開采的管理。針對長期存在的過度開采和環境汙染問題,對稀土資源管理的第一個環節就是進行保護性的開采。在現有的稀土礦中,國家應在充分考慮實際需求和環境承載能力的基礎上有選擇地進行開采,封存部分礦區作為戰略儲備,達到對稀土資源和當地環境雙重保護的目的。近年來,國內相關部門在這方麵已經有了良好的開端和成功的實踐。
二是加強稀土資源出口的管理。過去,國內不但存在開采的亂象,甚至還出現過本國稀土企業競相壓價出口的“自殘”局麵。因此,應長期保持限製性的出口政策,在平衡國內稀土資源產能和國內外總體需求的基礎上,繼續製定合理的稀土出口配額。一方麵還中國稀土以公平的身價,同時也有助於我國在國際稀土市場爭回稀土資源供應國應有的權益。事實證明,這兩年我國采取的稀土資源出口配額措施,既達到了保護本國稀土資源的目的,也滿足了國際市場對稀土的正當需求。
三是建立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高科技稀土產業鏈。這是改變當前我國稀土應用領域被動局麵的關鍵。隻有加大在稀土資源基礎領域和應用領域的投入和研究,注重技術創新和產品創新,提高我國稀土二次開發水平,才能從根本上扭轉我國一方麵靠賣資源換取得不償失的少量外匯,另一方麵卻在高端稀土產品上又嚴重依賴進口受製於人的不利局麵。最終在國內建立起一整套稀土資源開采、初級開發、二次開發、回收利用的完整良性循環產業鏈,真正形成自己的稀土產業鏈。
3月13日,作為對美國、歐盟、日本等向世貿組織提出訴訟的回應,我國商務部條約法律司負責人表示,中方的政策是為了保護資源和環境,實現可持續發展,無意通過扭曲貿易的方式保護國內產業,表明了中國在這個問題上的正當立場。
當前,保護和利用好我國僅存不多的稀土資源,不單是對這種稀缺自然資源的保護,更是對我國長遠國家利益的維護。相信,今天我們所進行的“稀土保衛戰”,將會對國家和民族的未來產生深遠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