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從至高無上到低級庸俗 by望於江湖

(2010-03-23 16:34:35) 下一個
從至高無上到低級庸俗
  
   在我國古代,黃色一直是皇權的代表色,象征著高貴
   黃色為什麽、從什麽時候開始被推至高無上的寶座上的呢?
  這要從中國五行理論說起。按照現在可考的文獻記載來看,早在原始社會末期,我國先民雖然還多用神話傳說來解釋一些弄不清楚的自然現象,但已經具備了樸素的唯物主義觀點,創立了五行之說這一種對世界組成進行抽象的物質觀。後來五之說由陰陽家們不斷發展,成為我國中國思想史上的影響十分深遠的的一種哲學思想。

   根據陰陽家的說法,世界是由具有金、木、水、火、土五種基本屬性的物質的運行和變化所構成的,這五種物質相對應的顏色分別是白、青、黑、紅、黃。中國曆史各朝代都有自己的屬性——當然,有的是那個朝代的人自己確定的,有的是後來人給強加上去的。比如夏朝是木德、崇尚青色;商屬金德,崇尚白色;周是火德,崇尚紅色;西漢是土德,崇尚黃色;東漢屬火德,崇尚紅色;千字文產生的年代南朝梁國屬木德,崇尚青色;等等,可是各朝代的皇帝多數還偏愛黃色,特別是漢代以後,認為黃色才是皇權的象征。

   在原始社會末期,黃色被當時的中國原始部族首領看中,作為自己的稱號,這個首領就是黃帝。黃帝並不姓黃,而是姓,名叫軒轅。為什麽姓姬呢?因為“黃帝生於壽丘,長於姬水,因以為姓”,就是以居住地取姓。 但司馬遷在《史記》中說,黃帝姓公孫。其實黃帝姓什麽都無所謂,因為那時候姓氏觀念還處於萌芽階段,僅僅起到了區分部族之間親疏關係的作用,一般都以居住地點的標誌物名稱為姓,並不是嚴格意義上的姓氏。後來才慢慢發展演變,形成今天我們中華民族的諸多姓氏。相比之下,日本鬼子的姓氏沒有什麽大的變化,從蒙昧時代開始到現在,一直以居住地取姓,住在山腳下的姓“山本”,住在鬆樹下麵的姓“鬆下”,住在的田地裏並發現地裏有個大王八就姓“龜田”。姓氏從一個側麵反映了日本鬼子的原始野蠻特征,所以才有很多禽獸不如的表現。

   姬軒轅同誌之所以看上黃色,是因為有一天,他看見有“大螾大螻”出現,就是大個頭的蚯蚓和螻蛄(俗稱“喇喇蛄”或“土狗子”),於是說:“土氣勝!”土是黃色的,因而認為是這是“土德之瑞”(德,就是屬性;瑞,吉祥的征兆),所以崇尚黃色。這可能是黃色正式被隆重推出的最早記錄了。後麵的朝代雖然屬性不一樣,但對黃色也基本都持推崇的態度。

   到了秦始皇統一中國之後,五行之說已經發展比較完善,於是動用手下一群胡參謀爛幹事,按照五行相生相克、終始循環的原理進行推算,最終大家一致認為:周朝屬於火德,秦朝取代周朝,就是克製住了火,克火的是水,因而秦朝應該是水德。水德對應的顏色是黑色,所以秦朝應該崇尚黑色。暴虐的秦始皇發揚了大公無私的精神,說好顏色要讓大家分享,大家好才是真的好。讓全國人們都穿黑的,差點就宣布烏鴉為國鳥了。結果,整個秦朝都夠黑暗的。至於秦始皇本人穿黃還是穿黑,沒有看到有關記載。
  
黃色到底有什麽好的呢?古人認為黃色是中和之美色,自然之性,萬世不易。“黃承天德,最盛淳美,故以尊色為諡也”,充分體現了在以農耕為主的中國古代人們對土地資源的愛護、依賴和崇拜。另外,《春秋大傳》中說:“天子之國有泰社,東方為青色,南方為赤色,西方為白色,北方為黑色,中央為黃色。” 沿襲了五行之說,以黃色為中央色,皇權居中央的觀念也是讓帝王門愛上黃色的一個原因。還有個說法認為皇帝都認為自己是天上的太陽,而太陽是黃色的,於是以黃色為帝王色。

   從文獻資料來看,隋朝以前,黃色並不是皇家專用色,老百姓也可以穿用。《後漢書》中說:“二百石以上四彩,青黃紅綠,賈人,緗縹而已”,就是說每個月薪水多於二百石的官員可以穿青黃紅綠四種顏色的衣服,商人當時地位低下,隻能穿淺黃色與淡紅色。不過到了隋朝,黃色的使用權限就開始上收了。隋唐兩代都明文規定天子要服黃袍,“遂禁士庶不得服,而服黃有禁自此始。”元朝規定“庶人不得服赭黃。”黃色正式成為象征著皇權和尊貴的法定尊色。黃色地位提高了,而綠色的日子卻不好過了。唐朝時開始用給犯錯誤受處分的人戴綠頭巾,以示懲戒,到了元朝,綠色更是倒了八輩子血黴,朝廷專門規定妓院裏的王八要戴綠頭巾。這個說法一直流傳到今天,隻不過“綠頭巾”變成了“綠帽子”。

   那時侯,你要是能夠資格穿上黃色服裝,就和現在開上寶馬或胸前掛一個“全國某某代表”的牌子一樣,從裏到外都透著氣派、高級、牛!

   雖然黃色服裝等物品不讓老百姓用,但並沒有規定不能說“黃”這個字。前麵提到的“黃天後土”就是大家常說的一個詞語。實際上應該是“皇天後土”,出自《左傳》,是“天地神祗”之意,但後來很多人都寫成“黃天後土”,也不能說寫錯了,因為黃色代表皇權嘛,這兩個字沒有實質區別。《釋名•釋采帛》中是這樣解釋黃的:“黃,晃也,猶晃晃,像日光色也”,黃色也象征光明,所以“黃天”實際上是相當於“解放區的天”,是“明朗的天”,而不是因為沙塵暴而形成的“黃沙漫天”。由於“黃”除了是皇權的代表色外,還是貴金屬“金子”的顏色,所以在人們日常用語中,黃也廣泛地用於表示尊貴、吉祥、美好之一,比如,諸如“黃燦燦”、“黃道吉日”、“黃花大閨女”等,全都是譽美之詞。

   但是廣大人民群眾還是十分不滿黃色被統治階級最高層長期霸占的現實,於是通過特殊的方式進行了地下鬥爭,就是通過用“黃”字代指牲口或其他髒東西來從精神上打擊“黃”的尊貴性。比如用“黃”指馬,成語“飛黃騰達”中的“飛黃”可不是說飛行中的蝗蟲,而是指傳說中的神馬,據說這種馬善於跑得特別快,簡直就是馬中的劉翔。後來這個成語多用於比喻善於暗中鑽營而得意於宦途。還有用“黃”指狗的,蘇軾《江城子 密州出獵》中說:“老夫聊發少年狂,左牽黃,右擎蒼。”這裏的“黃”肯定不是“皇上”,否則蘇軾也不敢牽。因為狗也是黃色居多,所以用“黃”來代指狗。我們小時侯也經常叫自己家的狗為“大黃”或“阿黃”。不過對於蘇軾先生“左牽黃,右擎蒼”的動作,我感到有點別扭,正常應該“左擎蒼,右牽黃”才舒服點吧,除非蘇軾是個左撇子。用“黃”指狗還不算什麽,還有更不堪的:用“黃”指糞。如《黃帝內經》中說“臍以上皮熱,腸中熱,則出黃如糜。”

   封建王朝被推翻、特別新中國成立以後,廣大人民群眾終於揚眉吐氣:解放了,天亮了,穿啥顏色都讓了,咱老百姓今兒我是真呀真高興!可惜好景不長,從二十世紀中期開始,鮮亮一點的色彩都被認定為資產階級腐朽生活方式,數億中國人民隻能穿草綠色(綠色高興了,終於翻身了!)、灰色和藍色,一直到改革開放後的一段時間,青年人穿的花哨一些,也被當成奇裝異服,走在街上會被人抓住剪爛衣服——這些與“黃”關係不大,就此打住。

   皇上完蛋了,“黃”的地位也一落千丈,再也沒有那個尊貴的派頭了。此後產生的或者是此前就有而後來才流行開來的有關“黃”字詞語主要有這麽幾個:

   黃賬。就是借錢不還。你借人家錢,人家債權人還記著賬呢,結果你一拖再拖,記賬的賬本都變成黃色。你這個人誠信有問題呦!俗話說“欠錢不還,屁眼朝南;欠錢不給,屁眼朝北。”雖然比較不雅,但話糙理不糙,充分反映了廣大債權人對賴賬者的鄙視和無奈。

   黃了。指事情失敗或計劃不能實現。“黃了”能表達這層意思,我的理解是來源於人們對自然界的認識,植物根係遭到破壞或氣候等條件不適合等變化,都會由綠變黃,表明該植物已經死翹翹了,完蛋了,結束了,Game over 了。

   黃牛。現在一提黃牛,多數人首先想到的不會是那些在田裏辛勤耕作的家畜,而是那些活躍於車站、體育館、商場等地讓人恨之入骨、有時候又不得不與之討價還價的“黃牛黨”。“黃牛”是曾經是一個多麽好的詞啊,活生生讓這些人給糟蹋了。建國以後的一段時期內,如果你被稱為“革命的老黃牛”那是相當榮耀的一件事,表示大家對你塌實工作的一種肯定。現在基本沒這麽表揚別人的了。
   那麽這個表示投機買賣、買空賣空意思的“黃牛”是從何而來的呢?
  有人說是外文翻譯來的,最初是指在證券交易場所外掙點跑腿費的人,沒有進入交易大廳的資格,屬於社會底層一種沒有辦法的謀生手段,但由於市場需求越來越大,黃牛們生意越來越火,終於鼓搗成氣候了,成為黃牛一黨。
   外文咱不在行,中文還湊合。據說黃牛沒有肩胛,因此上海舊時稱那些講話不算數、不能擔負責任,辦事不牢靠的人為“黃牛”,《漢語方言大詞典》裏也說:責任心差而不履行承諾的人可以說是“黃牛”,進而引申為代指那些從事著“空手套白狼”這一偉大事業的掮客們。黃牛真的沒有肩胛嗎?我沒學過動物解剖學,這個問題答不上來,但小時侯騎過黃牛和馬,連豬都騎過,沒覺得牛比馬少什麽,隻是牛背不如馬背舒服,可能是因為黃牛真沒肩胛或肩胛肉薄?但各位家長千萬要告戒小孩子:騎牛騎馬都可以,千萬可別騎豬,我小時候騎豬,差點被摔殘廢。不過現在的小孩生活條件好了,基本接觸不到家畜,隻吃過肥豬肉沒見過肥豬走,想被摔都沒機會。
   查了一下詞典,英文裏“黃牛”一詞為“scalper”,而“肩胛”一詞為“scapular”,看來兩者還是有關聯的,如果不是黃牛沒肩胛,就是黃牛黨要從肩胛上弄點好處去,因為“scalper”也可以翻譯為“剝第一層皮的人”或“做投機抽頭的人”。

   各位觀眾,終於要說到目前“黃”字最普遍的一個意思了,順便也回答一下前文提到的問題:為什麽黃色代表色情?
   我們今天已經習慣於用黃色來指稱帶有明顯色情意味的的東西,隻要一提 “黃色”二字,十個人有十一個首先想到色情——其中有一個人想了兩遍。上大學時候正直青春年少,精力旺盛,求知若渴,特別是兩性知識,老師一直也不教,讓大家覺得很神秘,就更想知道——其實老師要是早把那點破事說清楚講明白,大家就沒什麽興趣了。現在的教育是對光明正大的生理衛生問題羞羞答答藏著掖著,對一些社會不良現象倒是毫不避諱,比如對於家長當官或有錢的學生,個別老師會以身作則地引導其他同學尊重他、愛護他、讓他當班幹部——大學生是最具創造力的一個群體,大家通過各種葷段子、黃笑話來學習、探討和交流心得體會,學習成果特別突出的一個宿舍被大家命名為“黃普學校”,就是黃色知識普及學校。
  
閑話少說,繼續講黃色為什麽代表色情。
   說起來也有一百多年了,1894年,在歐洲的西北角有個比較著名的國家,叫英國,有人創建了一本名叫《黃雜誌》的期刊,這個雜誌的主要寫手是頹廢派的文藝家們,他們的作品有時會帶有一點色情意味,但不能算淫穢。《黃雜誌》發行量差強人意,雜誌社勉強維持著,如果不是第二年發生的一件事,這個雜誌一直也不會有什麽知名度。

   1895年4月的一天,著名作家王爾德因搞同性戀而被逮捕,趕巧了,王爾德在被捕的時候,正拿著一本《黃雜誌》。其實王爾德被捕那天手裏拿的書並不是《黃雜誌》,而是法國作家比爾.路易的小說《愛神》,巧合的是那本書的封麵是黃的。於是人們想當然地認為《黃雜誌》和王爾德同樣是不名譽的,很快有人到《黃雜誌》的出版商門前示威,有人把褲衩上的皮筋兒抽下來,做成彈弓,用小石子打出版商的玻璃。旁邊人一看,說你費這勁幹嘛?揀幾塊大石頭一砸不就完了嗎?結果出版商的辦公場所被砸了個稀巴爛。
  
從此,在歐洲,黃色就與性、色情、惡俗等等概念發生了聯係。與此同時,大洋彼岸的美國正處於報業發展的一個新時期。當時紐約的《世界報》和《日報》是競爭對手,正為了爭奪市場而進行激烈的PK。《世界報》用駭人聽聞的報道和對政治腐敗進行攻擊,贏得了全美報紙的最大發行量。《日報》不幹了,看來不玩點狠的不行了,就把極受讀者歡迎的連環漫畫《黃色小子》的畫家給挖了過來。當時兩大報廣泛采用大字標題、彩色連環畫、大量圖片等手法,竭力迎合讀者。這段時期被稱為“黃色新聞”時期。

   這就是西方的黃色,有色情和媚俗兩層之意,總之是指低級庸俗的東西。至於黃色的這種意思是什麽時候傳到中國的,就不可考了。本來,我國古代把色情場所稱之為“煙花柳巷”、把不正經的行為成為“尋花問柳”,把性病稱為“花柳病”,雖然同樣不是指什麽好東西,但叫法還是挺詩意的。而“黃色”的西方意思一傳過來,馬上取代了“花柳”,不知道是遠來的和尚會念經,還是出於對曾經至高無上、風光無限的“黃色”進行打擊報複的心理。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路過打醬油的 回複 悄悄話 嗬嗬嗬,要是姓黃,稱自己是老黃有嘛手說法嗎?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