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Purchasing Power Parity,簡稱PPP,又稱相對購買力指標

(2010-01-26 16:05:40) 下一個

購買力平價英語Purchasing Power Parity,簡稱PPP),又稱相對購買力指標,是一種根據各國不同的價格水平計算出來的貨幣之間的等值係數,使我們能夠在經濟學上對各國的國內生產總值進行合理比較,這種理論匯率與實際匯率可能有很大的差距。

該理論指出,在對外貿易平衡的情況下,兩國之間的匯率將會趨向於靠攏購買力平價。一般來講,這個指標要根據相對於經濟的重要性考察許多貨物價格才能得出。

購買力平價匯率對於比較不同國家之間的生活水平較精準。現行的貨幣匯率對於比較各國人民的生活水平將會產生誤導。例如,如果墨西哥比索相對於美元貶值一半,那麽以美元為單位的國內生產總值也將減半。可是,這並不表明墨西哥人變窮了。如果以比索為單位的收入和價格水平保持不變,而且進口貨物在對墨西哥人的生活水平並不重要(因為這樣進口貨物的價格將會翻倍),那麽貨幣貶值並不會帶來墨西哥人的生活品質的惡化。如果采用購買力平價就可以避免這個問題。

一個測量購買力平價的簡單例子就是由《經濟學人》雜誌所創的巨無霸指數。該指標將各國的麥當勞分店的巨無霸銷售價格進行了比較:如果一個巨無霸在美國的價格是4美元,而在英國是3英鎊,那麽美元與英鎊的購買力平價匯率就是3英鎊=4美元。假如在這個例子中美元和英鎊的匯率是1:1,那麽根據購買力平價理論,以後的真實匯率將會向購買力平價匯率靠攏。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