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麽既要強調GDP2009年超平日本,世界第二位,還要強調人均GDP不到日本的1/10?
2009年,GDP增長8.7%,人均GDP核算出排在世界百位外,不到日本的1/10,雖然2009的GDP增長在8.9%,但中國還是發展中國家,有一億5000萬每天收入不到一美元的貧困人口,發了文章
http://blog.wenxuecity.com/blogview.php?date=201001&postID=31684,貼在日壇,文化走廊,與歸國論壇。但似乎反映不強烈,好多人不高興,覺得低估了中國的實力,購買力等等,所以左總發了個2007年的2美刀一盤的魚香肉絲,而同樣的在美國要11刀,來強調中國實質購買力的實力要比表麵看來得高。這我承認,但還是要強調人均GDP,還要考慮近兩年的物價上漲與通貨膨脹等因素吧。。。
龍劍兄在走廊發個105歲老人,頭腦很清晰,知道2009年中國的人均GDP還排在蘇聯之後,排在E檔次,比某些人清醒,真希望老人長壽~~
康七郎兄說:“人均GDP也有一定的欺騙性的,不宜過分看重 :)由於世界各地區的不平衡,此處的$1與彼處的$1很可能不是一回事。舉例來說,在中國的許多地區,$1所代表的購買力足夠三口之家一天的口糧,而在美、日,這根本就不可能。所以說僅僅看人均GDP這個數字的話,很容易進入一個盲區。中國人均GDP不到日本1/10,並不表示中國人均購買力不到日本1/10。當然把“中國的人均GDP不到日本的1/10”作為對國人的鞭策激勵,很好。隻是不可因此而妄自菲薄。 ”
這點我承認, 但不強調人均GDP,單純看名目GDP2009年的數字,中國都要超過日本排世界第2位了,更有一部分人要失去理智了。
今天(1月26號),中國人大常委會財經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尹中卿透露,中共政府初步確定2010年財政赤字為1兆500億元,其中,中央財政赤字8500億元,中央代發地方債券2000億元。
昨天(1月25號),北京市財政局向市人大代表報告了2009年和2010年的財政狀況。報告提到,北京去年收入為2678.8億元,賣地淨收益為477億元,為年總收入的18% 。
這些都意味著中國GDP中,為了保8增長,付出的代價。還有泡沫因素。所以按照購買力水準,我曾經用回答過一位朋友,就是比起購買力,用恩格爾係數,最合理,但因為國內現在貧富差距大,並且房價高,車貸,奢侈品價格的消費高騰,通貨膨脹,價格上漲等因素,出現壓低家庭食品與衣服消費的房奴,車奴等現象,扭曲了恩格爾係數的實質。
但盡管如此,到2009年城鄉居民恩格爾係數將分別降低到37%和43%左右,總體上已經進入小康居民消費階段。(2009年12月21日《中新網》)
---------------------------------------------------------
注釋,分析恩格爾係數比PPP更合理的原因如下;
收入水平和儲蓄存款是影響其購買力PPP的主要因素,恩格爾係數外,還要加上家用高檔耐用消費品數量來反映居民的生活質量。
購買力大小應從以下幾個方麵來判斷。
1。居民收支水平
2。儲蓄情況
3。耐用品消費品擁有量 如彩電冰箱等
一般最後作為購買力水平總體判斷。進行如城鄉比較等
但反映不出恩格爾係數中生活必需品的成分含量,用恩格爾係數評價一國一地是否進入小康生活,理論上很科學。因為這一指數反應的是食品消費和消費總額的比重。居民消費“吃”的比重過大,說明居民生活躑躅於溫飽階段。根據聯合國糧農組織的標準劃分:恩格爾係數在60%以上為貧困,在50%-59%為溫飽,在40%-49%為小康,在30%-39%為富裕,30%以下為最富裕。
恩格爾係數(Engel's Coefficient)是食品支出總額占個人消費支出總額的比重。19世紀德國統計學家恩格爾根據統計資料,對消費結構的變化得出一個規律:一個家庭收入越少,家庭收入中(或總支出中)用來購買食物的支出所占的比例就越大,隨著家庭收入的增加,家庭收入中(或總支出中)用來購買食物的支出比例則會下降。推而廣之,一個國家越窮,每個國民的平均收入中(或平均支出中)用於購買食物的支出所占比例就越大,隨著國家的富裕,這個比例呈下降趨勢。
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學所所長李培林今日表示,到2009年城鄉居民恩格爾係數將分別降低到37%和43%左右,總體上已經進入小康居民消費階段。(2009年12月21日《中新網》)
但有人提出車貸,房貸,奢侈品消費等正常消費扭曲了中國的恩格爾係數,如車貸,房貸壓力下,降低了某些稱為“房奴”家庭的食品消耗水準等。高級車等奢侈品消費,國內的高稅收體製,導致某些家庭的食品支出的比例相對減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