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 (265)
2011 (1)
2012 (354)
2013 (600)
李教授現為江蘇省書畫鑒定小組主任委員,他潛心研究篆刻三十多年,他向記者介紹:清代乾隆二十五年後時玉器製作進入玉器史上的鼎盛期,而在玉器質地的選料上,都是由新疆大吏搜羅開采頂級的上品而充貢內廷。而且皇帝玉璽成品都很規整,幾乎做到玉璽無筋、無柳、無瑕,用於製作玉璽都為最好的肉質,開料與玉璽製成的比率很低,原料的浪費極大,為的就是選料的純靜,美玉良工以確保玉璽的精美度,而此次拍賣的乾隆“八徵耄念之寶”青玉璽,目鑒便知玉質上有大片的柳絮紋。(圖一)玉質當屬普通青玉料,皇家玉璽是不會選這種檔次的玉料製作的。
李教授現場比較了故宮珍寶館的二十五璽及《明清帝後寶璽》圖冊中大量的實拍圖片。他表示蘇富比所拍賣的“八徵耄念之寶”青玉璽玉質呈黯淡不自然的呆板,當把圖片放大分析,局部似浸了汙油的斑漬,入眼一股渾濁之氣,有著色澤過嫩的燥氣,而毫無經過兩百多年的色澤、包漿,即便與近年來拍場上所拍出的皇家用印相比都啞然失色。此種人為的做舊包漿,不同於玉質有機物混衍的鈣化,很不自然,如交龍的麵部鼻、口等處尤為明顯(圖二)。
曆史上,清朝乾隆皇帝雅好書畫印章,在位六十餘年令內廷造辦處製作達一千八百餘方璽印。數量超過其他幾位皇帝的總和。而:“八徵耄念之寶”的內容重複刻製達三十七方,而幾乎每方印乾隆都親力親為,工藝流程也相當嚴密,而蘇富比拍賣的“八徵耄念之寶”青玉料玉璽即依托仿製的《中國書畫家印鑒款識》一印(文物出版社253頁),此印的采樣即出自宋徽宗《柳鴉蘆雁圖》,與故宮博物院藏《清代帝後璽印譜》第六冊一(乾隆卷二131頁)印“八徵耄念之寶”是吻合的(圖三),當把此次拍賣的印放大精密對比即可發現其中的差異達十多處。
印麵篆書文字的標準自古是有據可依的。文字的形態、結構、篆書筆畫在印麵上是以刀帶筆,以表現出鐵筆的風韻。李教授認為而此次拍賣的“八徵耄念之寶”印,因製作的工手對線條的起筆收筆,弧度拿捏不精確,仿印的“徵”字顯得死板。如原印中“念”字的心部是直豎,而仿印出現了斜勢。“八”字的起筆是略圓而不是方頭等,仿製者不懂篆法無法表現書法的書寫線條(圖四)。
同時,此次拍賣的“八徵耄念之寶”的印麵印泥痕跡很重,似乎是曆經了二百年的無數次鈴蓋後留下的朱跡,而恰恰因為這點露出了仿製的馬腳。從現存大量玉璽可知道乾隆用印泥是福州貢奉的“八寶印泥”,每次用璽後必清洗幹淨,每年要封存數日,陳設於交泰殿香案,高香水果供奉,大臣們跪拜敬香。正品皇家玉璽印麵的朱跡似有似無,幹淨整潔,而印泥的色澤也並非如此次拍賣的“八徵耄念之寶”滯呆而輕浮,原印印漬老成而鮮活。
李教授同時指出此次拍賣的“八徵耄念之寶”印龍爪、頭部紋飾雕工疲弱而少章法、刀法。龍的發紋不上衝,火焰紋並不上揚,龍爪粗野乏力、沒有抓力,缺乏動感,似走獸類臥伏在地麵一般,龍脊拱沿處造型用,用刀不幹淨表現無弧勢,顯出臃腫、毫無生氣,因造型力度沒把握好,鼻部中軸整塊竟不居眼、口正中,電腦圖片放大後看到門牙和邊牙竟上下鋸裂,此應為機雕出了差錯留下的殘缺,龍的形狀與麵部表情呈驚恐狀,毫無龍威,粗糙得象磚雕,更無皇家氣象(圖五)。而拍賣玉璽竟煞有介事地配了個底坐“以舊充好”,以示此玉璽大有來曆,作偽者殊不知清宮玉璽多封黃綬帶(配綬帶寓意長壽,也是使用方便),並承之以紫檀木匣。大部分寶匣並加以雕工或描金,以彰顯出玉璽的尊貴與皇家氣象。
李教授向記者表示:目鑒細審比較即可做出定論,蘇富比拍賣“天價”玉璽為偽作,自古真偽尤同冰炭,真者自真,偽者自偽,不可同日而語,如對一件文物沒有“辯偽”的過程,忽略了其關鍵所在,其一切文物價值,經濟價值,藝術價值的討論顯然都是多餘的。
李路平,祖籍蘇州,一九六二年生於江蘇泰州。畢業於南京藝術學院美術係。教授。主要研究領域:中國書法、篆刻創作、美術史論、書畫鑒定。其作品冷峻英邁、氣象超然。具有獨特的人文情懷和豐富的精神內涵。為書法界中青年實力派代表人物之一。現為九三學社社員、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江蘇省書畫鑒定小組 主任委員、江蘇省國畫院、南京博物院特聘專家,兼任美國普林頓大學教授、江蘇省青年書法家協會藝術顧問、獲江蘇省人民政府“林散之獎-學術成就獎”,出版(李路平篆刻集)(榮寶齋)、(明清書畫鑒定)(國家重點研究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