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民可樂成,難與慮始

(2009-11-09 19:10:33) 下一個

讀史劄記.滑稽列傳.民可樂成,難與慮始

西門豹治鄴,幼學讀矣。然治水治巫,長幼之見別也。方其治水,民苦治渠。豹則曰:民可以樂成,不可與慮始。今父老子弟雖患苦我,然百歲後,期令父老子孫思我言。渠成,鄴大治。豹言是。

論語.泰伯篇雲: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與“民可以樂成,不可與慮始”,有可通之意。近人多謂孔子做愚民之論,非也。錢穆以《孟子》解之:行之而不著焉,習矣而不察,終身由之而不知其道者眾也。又引《中庸》:百姓日知用而不知。甚中其意。

民自有其不能知者。民有萬萬,智分高下。民受教者少,多愚。以道語民,有若語井蛙以天,語夏蟲以冰,其效微,蓋非其可知者也。民若群羊,簇簇集之,視頭羊而行止,蓋眾羊見少而力弱,不足自得其路。苟使羊群四散,則失道饑渴死者一二,爭食奪水死者一二,入虎狼口者一二,為人所羈者一二,或有一二存焉。此豈是牧者所望。君子不取也。

民亦有可不知者。民各有私利,以利障目,固有其不得見者。使民各安其事,各逐其利,可乎?譬若治水,遷徙眾而徭工繁。民或安百世,而遠徙以他鄉;或享樂田園,而征服以役徭。此怠非民之所望,使民自擇,自安其家。語民以千裏之澤,百代之惠,語難通也,民顧不信百代之身。然民可奪情。與民言之,通,則行之;不通,則強之。蓋平地而望,所見不過三裏;登高百丈,馳目可望百裏。為政者若頭羊,自將群羊行路,至水豐草美處,群羊馳然而臥,咩咩自喜,渾不知其初不欲行也。君子敬天憫人,畫其籌謀。民亦以耕織徭役自安。上下相得,其治恰恰。

又《漢書.楚元王傳》篇,劉歆雲:夫可樂成,難與慮始,此乃眾庶之所為耳,非所望士君子也。與民以道,知者寡。廣而言之,勇者寡,智者寡,為政者寡,君子知寡而知自重也。

自漢洎今,變若滄海桑田。然民可樂成,難與慮始,其言有謬乎,予曰無謬。或曰,今全民教育,民主平等乃普世之信,言“民可樂成,難與慮始”者,視民何如。予則曰,其言謬矣,民主雲雲,自有局限,請言之:

其一,民智有高下,古今一也。今民皆得識字,然知道者猶寡。今視股市洶洶,而股民皆知貨幣財政,亦知價值規律,然平者十一,盈者十一,數其虧負者,孰知“時用則備物”?今逢盛世,然係民心者,薪米身家,較之以百千年,其有差乎,其無差乎。於今盛世,改革開放,善莫大焉。方其時,幾人舉旗,而知今日有幾人歟?

其二,民有私利,可以用之。誘民以鴉片,民習之,而不能自拔;語民以革命,民悅之,而不能自止。說民以民主,民行之,而不能自知。蓋民皆有所欲,有欲則可用也。舉目天下,內有靜坐示威者,外有圍攻政府者,是孰之欲也?

其三,民主其無差乎,文明其無謬乎。吾行路上,見壯男以鞭笞幼子,吾斥而止之。其曰:吾祖養我父若是,吾父養我若是,吾自教子,幹卿何事?今以伊戰言之,美英舉兵,是若望於其民。以伊拉克之民言之,此是其望乎?遠言之,彼時吾國孱弱,列國仁人,渡海而來者眾,傳教救民,我民視其何若。以眾治寡,以我治他,謂仁謂義?

今言民主,固有其虛。予所望者,賢人治世,民皆洽洽。請再言“民可樂成,難與慮始”。

以當世言之,民主自由之風大漸,民做蟻奔,四顧無定。今無鞭笞,而有言論。言論充塞天地,民無可避。民或行歧途,蓋多聞多見,蔽亂心目,而難自知。

要者,中下之眾,不足與道。蓋胸有萬世之策,全局之謀者寡。民意有可用者,吾用之;民意有不可用者,吾自行之。十年可見君子之澤。民固有可用者,民固有不足道者,士君子不可不知。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