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三十六計 ZT

(2009-10-03 18:46:30) 下一個
ZT
簡介
 
       戰國時期,世外奇人鬼穀子有兩個得意弟子,一個是孫臏,另一個是龐涓。龐涓先於孫臏出山,鬼穀子將失傳的《孫子兵法》獨傳於孫臏。龐涓率魏國大軍在方城與楚國軍隊相持不下。孫臏引用《孫子兵法》獻“上屋抽梯”之計,龐涓大敗楚軍。龐涓嫉妒孫臏的才能,“笑裏藏刀”栽贓孫臏,孫臏被處以臏型。龐涓的謀士公孫閱為得到美女鍾離秋,把龐涓陰謀告訴了孫臏。孫臏“假疾不癲”,將抄錄的兵法全部燒毀。鍾離秋盼望孫臏不是真瘋,向孫臏傾吐真情,孫臏仍瘋癲不已,暗中監視孫臏的寵涓因此信以為真……

       鍾離秋的姐姐鍾離春得各孫臏裝瘋的真情後隻身來到孫臏的家鄉齊國,請求齊國大將軍田忌解救孫臏。田忌派門客禽滑前往魏國,孫臏在禽滑的幫助下,“金蟬脫殼”逃離魏國。  

        孫臏打敗龐涓,悄然離去,留下兩部兵法,一部是《孫子兵法》,另一部是他自己寫的《孫臏兵法》。《孫子兵法與三十六計》,一計一集,計計相扣,在展現中國古代兵法和東方智試想文化的同時,濃彩重墨描繪出一幅二千年前中國戰國時期政治、軍事與各階層不同的人物情感相交融的曆史畫卷。   









 一、“瞞天過海”是三十六計中的第一計,其計名雖出自唐朝,但此計內容在春秋戰國時期便多被運用。此計中的“天”始指皇帝,“過海”是指難以逾越的障礙,“瞞天過海的關鍵是將隱蔽的計謀深藏於張揚暴露的行為之中。孫臏用此計瞞過楚王,又瞞過龐涓,逃離險境。

  二、“圍魏救趙”是三十六計中的第二計,此計就是來自孫臏救趙的故事。這一計的意思是,攻打正麵強大之敵,不如迂回到敵人虛弱的後方,迫使敵人退兵分兵,然後尋找機會,消滅敵人,孫臏運用此計,既救了趙國,又重創了龐涓。

  三、“借刀殺人”是三十六計中的第三計,其意是,借別人的手,除掉對手。鄒忌和公孫閱用此計,借楚王之手陷孫臏和四忌於死地。

  四、“以逸待勞”一語出自《孫子兵法》第四計,其意是保證自己養精蓄銳,迫使敵人疲憊不堪,處於不得的地位,從而戰勝敵人。孫臏不動如山,以逸待勞,再次戰勝龐涓。





 五、“趁火打劫”是三十六計中的第五計,原意是當敵方出現嚴重危機,就應趁機出擊。龐涓趁孫臏被困楚車時,來到楚車,推波助瀾,欲得孫臏和《孫子兵法》。

  六、“聲東擊西”是三十六計中的第六計,其意是用假象迷惑敵人,使敵人摸不透我方真實意圖,做出錯誤判斷,指揮產生混亂,對我無所防範,我方進攻便可攻其不備,穩操勝券。孫臏“聲東擊西”,佯攻中牟,調龐涓離開成皋,然後奪取之。

  七、“無中生有”是三十六計中的第七計,本意是指憑空捏造,栽贓陷害。該計用於作戰,是指先用假象迷惑敵人,然後假中生真。公孫閱、鄒忌用此計使齊威王對田、孫二人產生疑心,為除掉田忌、孫臏鋪平道路。

  八、“暗渡陳倉”是三十六計中的第八計,此計計名出自後代漢將韓信“明修棧道,暗渡陳倉”的故事。此計的意思是:正麵佯攻,牽製敵人,迂回敵後,出奇製勝。此計與“聲東擊西”既相似,又不同,不同處在於:“聲東擊西”隱蔽的是攻擊點,“暗渡陳倉”隱蔽的是攻擊路線。孫臏用此計既瞞過了韓國君臣,又瞞過龐涓,攻克上黨,離開韓國。




  九、“隔岸觀火”是三十六計中的第九計,意思就是“坐山觀虎鬥”。此計是指,靜觀敵方內部矛盾激化,坐收漁利。孫臏用此計,讓韓國與魏軍拚力撕殺,削弱龐涓的軍力,以利戰勝龐涓。

  十、“笑裏藏刀”為三十六計中的第十計,其意是表麵友好,暗藏殺機,龐涓為得到《孫子兵法》陷害孫臏。


  十一、“李代桃僵”是三十六計中的第十一計,計名出自後人,近似中國象棋中的“丟車保帥”,其意是舍棄局部,換取全局的勝利。孫臏小用此計,使田忌賽馬獲勝,令齊王敬重。

  十二、“順手牽羊”是三十六計中的第十二計,此計之意是,發現敵人微小漏洞,隻要不因小失大,便及時利用,即使是小勝,也不應放過。孫臏在與敵人相持不下又無法取勝之時,發現垂危空虛,“順手牽羊”奪取垂都。
 





十三、“打草驚蛇”是三十六計中的第十三計,其意有二:一是指敵情不明時,以不同手段“打草”以驚“蛇”動,然後消滅之;二是指對隱蔽之敵,不可輕舉妄動,以免“打草驚蛇”,讓敵人發覺我方意圖,使我方處於被動之位,孫臏用此“打草驚蛇”之計,查出刺客所在,然後驚其出動,最終消滅之。

  十四、“借屍還魂”是三十六計中的第十四計,願意是指已經死亡的東西借用另一種形勢得以複活。龐涓用假公子交師代替死亡的真公子郊師使齊國的叛亂勢力死灰複燃。


  十五、“調虎離山”是三十六計中的第十五計,此計的意思是:誘敵人離開有利之地,然後使其就範。孫臏用此計,誘騙公子郊師離開魏國的保護,隻身回到齊國,輕而易舉地將其抓獲。

  十六、“欲擒故縱”是三十六計中的第十六計,意思是:為更有利地消滅敵人,有意暫時放縱敵人,使敵人放鬆警惕,一意孤行,我方則伺機而動,殲滅敵人。孫臏為根除叛亂勢力,用此計放縱公子交師,在其叛亂之時,將其消滅。  




十七、“拋磚引玉”是三十六計中的第十七計,計名乃後人所取。“拋磚”指的是拋小得做誘餌,“引玉”的目的。龐涓用“拋磚引玉”之計,以搶糧為誘餌,企圖引誘孫臏交戰,孫臏也“拋磚引玉”,他比龐涓高明處在於,“拋磚”誘敵之前,先示假隱真,迷惑敵人。龐涓幙幙上當,兩萬軍隊被誘入事先設置的伏擊圈。

  十八、“擒賊擒王”是三十六計中的第十八計,意思是摧毀敵方主力,抓住敵方的首領,就可以瓦解敵方的整體力量。孫臏用此計迫使龐涓退兵,使齊國暫時脫離危難。龐涓受此大辱,肯定要報複孫臏

  十九、“釜底抽薪”是三十六計中的第十九計,此計之意是指從根本之處解決問題,就如抽去釜底燃燒的薪,才可徹底止住釜中之水的沸騰。孫臏當眾揭穿假公子,使太後不再阻撓平叛,同時令叛軍人心浮動,紛紛逃離,齊國叛亂之水再也無力沸騰。

  二十、“混水摸魚”是三十六計中的第第二十計,其意為當敵人混亂無主時,趁機亂中取利。龐涓為了對付孫臏的伐交,讓公孫閱攪亂齊國,然後趁亂占領了齊國的數座邊城。





 二十一、“金蟬脫殼”為三十六計中的第二十一計,原意是表麵保持原來的形態,迷惑敵人,本體隱蔽轉移。孫臏等按照此計,讓齊國仆從裝扮成孫臏,假裝其殼,隱蔽脫身,逃離魏國。

  二十二、“關門捉賊”是三十六計中的第二十二計,此計意思是:對必殲之敵,四麵包圍,聚而殲之,就象“關上門捉賊,堵住籠抓雞”一樣。孫臏連用此計,消滅了叛軍,平定 了內亂,並為齊國連隊爭取了修整時間。

  二十三、“遠交近攻”是三十六計中的第二十三計。“遠交”就是結交遠方國家,“近攻”就是攻取近鄰國家。春秋戰國時期,諸候們常用此計分化瓦解敵方聯盟,各個擊破,以達到擴張的目的。戰國後期,謀土範睢總結前人計謀,在說服秦王時,提出“遠交近攻”,此計因此得名。孫臏用“遠交近攻”一計,與秦、韓等國結盟,平息了國內叛亂,從根本上改變了被動的局麵。

  二十四、“假道伐虢”是三十六計中的第二十四計,此計是說:以向對方借道為名,達到消滅對方或奪取對方要地的目的。龐涓用此計占領了韓國的成皋,打算以要挾韓國交出孫臏。
  

        二十五、“偷梁換柱”是三十六計中的第二十五計,也叫“偷天換日”,其原意是指暗中使用計謀,以假代真,達到自己目的。龐涓“偷梁換柱”,誣陷孫臏帶走楚王的珠寶。禽滑“偷梁換柱”,使孫臏脫離險境。

  二十六、“指桑罵槐”是三十六計中的第二十六計,通俗的解釋就是“殺雞儆猴”、“敲山震虎”。古往今來,軍隊的將帥們常用此計樹立威嚴,嚴明軍紀;大國往往以此威懾小國就範。鍾離春“指桑罵槐”,殺美玉,威振後宮,使眾嬪妃不敢不聽令於鍾離春。

        二十七、“假癡不癜”為三十六計中的第二十七計,意思是假裝糊塗,深藏不露,如同雷雲入冬,屯聚隱沒一樣。孫臏有此計騙過龐涓,避開殺身之禍。

  二十八、“上屋抽梯”就是“登高去梯”,此計是三十六計中的第二十八計,計名為後人總結。此計的意思是:故意顯示有利可圖之點,引誘敵人“上屋”,進入對我有利之戰場,然後“抽梯”斷其後路,近敵就範。此計還有一層意思,就是《孫子兵法》上所說的“如登高而去其梯”,置自己的軍隊於有進無退之地,迫使將士們破釜沉舟,與敵人決一死戰。孫臏為龐涓出“上屋抽梯”之計,迫楚國屈服,龐涓因此嫉妒孫臏。
 

     二十九、“樹上開花”是三十六計中的第二十九計,其意是製造假象,虛張聲勢,使敵人真假難辯,以達到已方作戰之目的。麵對強大之敵,孫臏連續運用“樹上開花”一計,先是解脫了成皋之困,後是解脫了太子。

  三十、“反客為主”是三十六計的第三十計。該計的意思是:由客變主,力爭主動。孫臏為破“美人計”,派鍾離春進宮,用隱語勸說齊王。齊王看中鍾離春聰慧,欲封鍾離春為後,孫臏為國家放棄個人感情,勸說鍾離春反客為主,成為王宮的主人,變被動為主動。

  三十一、“美人計”是三十六計中的第三十一計,此計最早出自古兵法《六韜》,“美人計”的意思是利用美女達到自己的目的。公孫閱利用“美人計”成為齊王近臣,齊王對他言聽計從,使四忌和孫臏處於十分被動的地位。

  三十二、“空城計”是三十六計中的第三十二計,此計的意思是:無力守城時,故意暴露其空虛,使敵人疑惑不前,擔心中其埋伏。孫臏用“空城計”,使魏國先頭軍隊撤軍,解成皋一時之危難。

 

     三十三、“反間計”是三十六計中的第三十三計,通俗的解釋就是巧妙地利用敵人的間細,反過來為的所用。孫臏本無力長期堅守成皋,用“反間計”使龐涓產生錯誤的估計,放棄長期圍困之策,轉為攻城。

  三十四、“苦肉計”是三十六計中的第三十四計,此計的意思是:用看似“違背學理”的自我犧牲,達到欺騙敵人的目的。龐用此計騙過韓國君臣,使太子申得以離開韓國。

  三十五、“連環計”是三十六計中的第三十五計,其意是指多計並用,計計相連,環環相扣。孫臏為根除朝中內患,先離間鄒忌與公孫閱的聯盟,然後利用鄒忌與公孫閱就範,再用公孫閱一事,逼鄒忌辭去相國一職。

  三十六、“走為上計”是三十六計中的最後一計,意思是,有計劃地主動撤退,以退為進,尋找戰機,消滅敵人。此計在謀略上被推為上策。孫臏以走帶戰,將龐涓引誘到馬陵道,一舉殲滅,在中國古代戰爭史上寫上了精彩的一筆。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