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七爺 老北京講古 (4) BY 耳福

(2009-10-17 16:13:01) 下一個
七爺 老北京講古 (4)。。。。
來源: 耳福04-02-25 18:37:40 [檔案] [博客] [舊帖] [轉至博客] [給我悄悄話]
   

“蓉芳依翠萼
煥爛一庭中
零露沾如醉
殘霞照似融
丹青難下筆
造化獨留功
錦雉迷香徑
翩翩逐晚風”
好一個;於!非 !盦! 一個一個大拇指頭蓋大的瘦金書,字形是工工整整,間架結構變化多端,每一筆跟刀片似的沿著畫右上邊,齊刷刷的排出來了!
馬經理和小許站在遠處看著,手心裏直冒汗連大氣兒都不敢出,七爺閉著眼坐在案子另一頭的圈椅上。
當“天下一人”的疊子款落下最後一筆的時候,令人萬萬想不到的事情發生了---
由於於老先生的精力過於投入在字上了,在蘸墨的時候手中的狼毫葉筋筆的筆尖觸到了立在硯台上的那塊漆煙宋墨,這墨塊就這麽毫無顧忌的倒下了,濺起的墨點四散著向周圍落去,其中一個不大不小的墨點,就正好落在天下一人上邊的‘橫’上-------。隻見於非盦“啊呀!”大叫一聲整個人就定在那了-----。馬經理,小許的眼睛瞪得跟鈴鐺是的,七爺的身子一振眼睛仍然合著,案子上發生了什麽他心裏明鏡似的。
“趕緊洗洗吧?”小許急得完全變了一個人
馬經理絕望地哭喪著臉說:“小姑奶奶,你以為那是被麵兒啊,說洗洗就洗洗的,草坡,花葉子上的還好說,可這‘天下一人’怎麽能多一點呀?---這墨剛才是你硯的吧?你硯完了墨不說把墨塊放一邊去,杵在硯台上幹嘛呀?你知道不知道這有多大的幹係?這要是西洋的油彩畫,說不定咱還能變著方的往上糊一層,可這-----”
小許的眼淚嘩嘩的就下來了。
七爺拉長著一張老臉躬著身子過來細細的端詳著那‘天下一人’上的墨點:“馬老板,既然事都出來啦,說什麽全都晚啦,要怪得怪我啊,不能怪這丫頭,再仔細的人也得分個內行和外行不是。”一邊把手搭在還木在那的於非盦的肩膀上:“於老,要是把這兩行字拿給趙佶老小子看看,管保他也分不清這是不是自己寫的,別愣著啦,先都回去吧。”--------------


(喘口氣說點題外話,去年中國嘉德拍賣的宋徽宗寫生珍禽圖,一時間,新聞炒的是沸沸揚揚,最後大概是以兩千三百多萬成交。不客氣地說,那幅東西要是跟我七爺做的這幅芙蓉錦雞圖比無論從技術和工藝哪個角度來比,實在是差得太遠啦,穩坐中國第一把鑒定交椅的徐邦達說該畫沒有‘天下一人’的落款,是因為它是出自趙佶登基之前手筆,我當時眼珠連同眼鏡一塊掉地上摔成了八瓣,真是貽笑大方了。後來文物報的專家也不得不指出那是一幅偽作,此乃贅言)


角樓下護城河上的冰已經開了一半,岸邊的柳條頂出了小米大的新芽子,沿河看去象新染了一層朦朦的蔥芯兒黃綠,襯著遠處退色的磚紅宮牆,昏黃的天空上,鴿子打著轉兒拖出飄飄的“嗚---嗚-----”的哨音-----。

一大早我七爺就去逛鳥市去了。等回來的時候手裏拿著一個小盒子,看見小許還傻呆呆的坐在那就邊打開小盒邊說:“丫頭啊,來,看看這個。”小許沒精打采的跟過來,伸頭一看便往後仰著脖子倒退了兩三步:“七師傅,您別嚇我呀!我最怕蟲子了。您弄它幹嗎呀?”
“我弄它來給咱們提提神。” 小許緊皺著眉頭:“阿?---”

晌飯以後,七爺關上門,仔細察看了那個墨點的位置,然後把畫翻過來做好了記號又將畫卷成筒,將一個細細的蠟紙管固定在標出的記號上,然後取出幾隻小蟲輕輕的放在了蠟紙管裏,端詳了一陣子之後才一步三回頭的走出屋外用一把大鎖將門反鎖上了。

“芙蓉錦雞圖”經過裱畫部李大爺(關於李大爺的故事後麵還有,中國書畫裝裱是一門我國特有的技藝財富,遺憾的是很多的絕技現已無人繼承)蒸,揭,補,托,修,添,裱的數道工藝之後,終於在寶榮軒後院的上房裏亮相了,為了保密來看的人範圍很小,除馬經理,七爺以外還有幾位重要的領導和專家。關於“芙蓉錦雞圖”此時的風采不想描述了,什麽四壁生輝嗬,歎為觀止嗬,都不恰當,那就索性不說了。馬經理在回答了領導們一係列的問題後抓住了正往外走的七爺:“老七,你急著走幹嘛呀?我還有話問你哪。你讓蟲咬掉那墨點,怎麽一咬就咬出了一串小眼阿?”
七爺半轉回身子:“遭蟲咬多半是在存放的時候,那時的畫肯定是卷著的,等再打開的時候就應該是一串眼兒了,待會兒你把她卷起來的時候看看眼跟眼肯定對得上,另外我用的材料;畫芯上宋以後的沒有,覆被和裱邊上明以外的不用,除非小日本的先進儀器出了毛病,你可以把心放回肚子裏了。”
馬經理什莫都沒說,搖著頭再一次樂了。

若幹年之後一個大雪飄飄的夜裏----------
“哇:”的一聲,我從娘的肚子了出生了,我娘就是當時的小許姑娘,我自打生下來就沒見過我爸什麽樣,因為七爺常來看我們,有人說我是七爺的野種,我娘從不分辨,倒是七爺後來告訴我;我的爹在我娘懷上我的時候便死在朝鮮戰場上了,因為他和我娘沒來得及辦結婚手續,我也就自然從烈士的後代變成了一個讓人瞧不起的雜種。

“他七爺,給孩子取個什麽名啊?”
七爺尋思著:“書中自有黃金玉,就叫‘書’吧。”

等我稍懂點事的時候,母親去世了,娘在臨終前,把我托付給了唯一能說上句話的七爺,最後一句話是:“那塊墨是馬---馬----”。

一個血紅的下午,七爺的一條腿和四根肋骨被紅衛兵打斷了,因為嚴重殘疾再加上超齡所以勞改農場不願意要,於是上麵就叫七爺到山溝裏看樹林,說明白了就是找個遠點的地方讓他自己餓死。

我和七爺一起來到了一個人煙罕致的山裏。那是我最快樂的日子,除了和山水樹木花草蟲魚嬉戲外,到了晚上,七爺才真正的開始了老北京講古--------------

僅以此文獻給我喜歡寫詩又喜歡聽故事的朋友

文字精彩。 看得出您是位內行人, 尤其是對於非庵的描寫。不過
來源: ABC--04-02-26 14:02:05 [檔案] [博客] [舊帖] [轉至博客] [給我悄悄話]
   

回答: 謝xdjm,看在我敲這麽多字的份上,給點批判性的評論和建議。耳福2004-02-25 19:43:02

在烘托七爺的江湖交際時, 最好提幾位有真功夫的前輩而且還有逛琉璃廠的僻好。 您的文章所提到的:上海的吳湖帆,北平的陳師增,四川的張善仔,張大千兄弟,杭州的黃賓虹以及揚州的蔣鳳白和七爺都有深交,在此不表。其中陳師曾是個‘文人畫’家又無逛琉璃廠的僻好,不如換為金北樓為好。除吳湖帆外, 其他幾個人在當時名聲都不太響。僅和您商量。
再說一句:您的文章很精彩。

回複:文字精彩。 看得出您是位內行人, 尤其是對於非庵的
來源: 於非庵的04-02-26 14:40:12 [檔案] [博客] [舊帖] [轉至博客] [給我悄悄話]
   

回答: 文字精彩。 看得出您是位內行人, 尤其是對於非庵的描寫。不過ABC--2004-02-26 14:02:05

金北樓,1926年9月去世,應該比七爺長一輩,忘年之交也可以,金他青年時代留學美國,是個頗有革新思想的藝術家,曾任中國畫學研究會會長,似乎與七爺的江湖氣質調子不同,
回複:謝謝樓上的各位,
來源: -牧歌04-02-26 20:25:21 [檔案] [博客] [舊帖] [轉至博客] [給我悄悄話]
   

回答: 回複:文字精彩。 看得出您是位內行人, 尤其是對於非庵的於非庵的2004-02-26 14:40:12

不知福爺能否知道七爺與民國四公子之一的張伯駒這位極品收藏家與有沒有聯係?
張伯駒在1956年與夫人潘素將其收藏的西晉陸機《平複帖》卷,隋展子虔《遊春圖》,唐李白《上陽台帖》,杜牧《贈張好好詩》卷,宋範仲淹《道服讚》卷,蔡襄自書
詩冊,黃庭堅《諸上座帖》,元趙孟頑《千字文》等珍貴書畫捐獻國家。好多是來源於琉璃廠,為了不流失海外,傾家當產購入的。。。
還有那紅學有關的《胭脂硯》最後也被張伯駒收藏。。。

到聽圖說獻醜於此,隻為看到更好的文章。。。

張伯駒(張大爺)不逛琉璃廠,他僅和大玩家和收藏家接觸。潘素是
來源: ABC--04-02-27 11:03:08 [檔案] [博客] [舊帖] [轉至博客] [給我悄悄話]
   

回答: 回複:謝謝樓上的各位,-牧歌2004-02-26 20:25:21

位俠女, 畫是跟了張大爺以後學的。七爺的風格是‘絕’而不是‘雅’。所以用這二位不合適。

多謝指點.
來源: -牧歌04-02-27 12:24:45 [檔案] [博客] [舊帖] [轉至博客] [給我悄悄話]
   

回答: 張伯駒(張大爺)不逛琉璃廠,他僅和大玩家和收藏家接觸。潘素是ABC--2004-02-27 11:03:08

知道您,耳福大人都是這道中高人, 小女子僅在京城大學時代喜歡古書古畫,亦無家傳,本不該在這裏班門弄斧, 但是喜讀福爺大作,就喜過而獻醜了,還望海涵.

請允許再問一事,還望不吝賜教!

曾在書中見到,張大爺曾在提到買展子虔的《遊春圖》時,說是把公學胡同的一所宅院(據說是李蓮英?舊居)賣給輔仁(大學),再用美元換成二百二十兩黃金,又讓潘素變賣一件首飾,湊成二百四十兩,從玉池山秀老板那裏弄來的。

"玉池山秀老板"是什麽人物? 還望賜教!


不好意思, 我已不是70’生人。但喜歡和青年人在一起。玉池山
來源: ABC--04-02-27 14:56:09 [檔案] [博客] [舊帖] [轉至博客] [給我悄悄話]
   

回答: 多謝指點.-牧歌2004-02-27 12:24:45

房原是琉璃廠的一間古玩店。店東姓馬。這恐怕就是您問的那個人。這個故事熟悉張老的人都知道。
馬老板的名聲並不好,象名畫家許麟盧,董壽平這些在琉璃廠學過徒的人都煩他

不好意思的該是我了,看您與福爺滿腹書畫經綸
來源: -牧歌04-02-27 19:50:11 [檔案] [博客] [舊帖] [轉至博客] [給我悄悄話]
   

回答: 不好意思, 我已不是70’生人。但喜歡和青年人在一起。玉池山ABC--2004-02-27 14:56:09

倒讓我感到自己對祖宗的文化除了漢字,其他都不知曉,

還望前輩,教誨提攜,把您肚子裏的故事倒出來一些,不要讓

晚輩門擠牙膏才好,,哈哈

多謝指教,向您作揖了...
  
[ 打印 ]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