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書評:我們都會愛上那個我們不可能成為的人

(2009-09-08 05:39:48) 下一個
書評:我們都會愛上那個我們不可能成為的人

1936年,林語堂在美國準備著手開始寫一部有關蘇東坡的傳記。後來他用英文完成了《蘇東坡傳》,英文名字為《The Gay Genius》。
無論是“放任的天才”也好,還是“同誌天才”,這都已經不重要了,在整本書裏看到是一種充滿無法抵達的無力感的仰望和傾慕。林語堂自己都在講:“知道一個人,或不知道一個人,與他是否為同代人,沒有關係。主要的倒是對他是否有同情的了解。歸根結底,我們隻能知道自己真正了解的人,我們隻能完全了解我們真正喜歡的人。我認為我完全知道蘇東坡,因為我了解他。我了解他,是因為我喜歡他。”

而我們知道,有時我們愛上一個人,或者將之視為偶像,是因為我們心裏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的知道,這樣的人是我們窮極一生也無法成為的,無論是先天的天賦,還是後天的風骨氣韻,或者是大時代給與的波瀾壯闊。我們掙紮在自己的人生裏,一不留神就變成了塵埃,那麽渺小,那麽為現實所迫,一切都是有理由的不得已,因此別人的閃光天賦和放任性情就成了我們在暗夜裏羨慕嫉妒恨的標的之一。

所以我總是懶得談論一本書的主題,以及僅僅對此發表感慨。讀書多麽私人化如高潮一樣不可琢磨,你不知道每個人的興奮點在哪裏。<尤其是《蘇東坡傳》這樣的書,就算他已然仙佛般境界,和我們當下苟且的人生又有一毛錢的關係?可,讀書是和自己的人生有關係的,往往這樣的一本書會告訴你書本內容梗概之外的東西,那有關你自己的人生,你會有所感悟然後充盈,而不是僅僅知道蘇東坡的生平、熟悉他和王安石打架的過程以及熟練背誦他的詩詞還有黃段子。那有什麽用,你既然不是他就沒什麽意義,你的讀書過程也不是在酒桌上多了一些談資。你能做到的隻不過是站在千年之後隔著另一個幾十年前的人的敘述(這敘述還是經過張振玉翻譯詮釋之後的)冷靜的觀看一個人的一生而已。可以觸動你的,是作為一個人的命運、際遇,投射到自己的內心,讓我們意識到時間的長河中個體的卑微和渺小,沒有什麽可以擔當得起偉大敘事的發光體。於是,我們就會更加犬儒的仔細的投入自己那庸常營役的人生中去,努力讓自己活出些許不同來,即使是不能抵達蘇東坡的萬分之一。

毫無疑問,林語堂對蘇東坡的熱愛超越了一般界限。這本書的精髓也在於前言中充滿激情的講述:
“蘇東坡是一個無可救藥的樂天派、一個偉大的人道主義者、一個百姓的朋友、一個大文豪、大書法家、創新的畫家、造酒試驗家、一個工程師、一個憎恨清教徒主義的人、一位瑜伽修行者佛教徒、巨儒政治家、一個皇帝的秘書、酒仙、厚道的法官、一位在政治上專唱反調的人。一個月夜徘徊者、一個詩人、一個小醜。但是這還不足以道出蘇東坡的全部……蘇東坡比中國其他的詩人更具有多麵性天才的豐富感、變化感和幽默感,智能優異,心靈卻像天真的小孩——這種混合等於耶穌所謂蛇的智慧加上鴿子的溫文。”這樣的言語已經完全概括了一部書,一部生平。直教人心生神往。但,我不相信林語堂,因為他這樣充滿溢美的態度已經證明了他的不客觀性,蘇東坡的生平同樣存在可商榷性。可即使是這樣我依然被他的敘述和描寫所迷住了,我寧願相信這個世界上有這樣的人存在。我同時相信,林語堂那麽熱愛蘇東坡,就是因為他是他窮極一生也無法成為的那個人。這是我們每一個人一生中都無法回避的問題,可即使不能成為,可以走在這樣相同價值觀的路上,也是件非常值得欣慰的事情啊。就好像那些自詡為“王小波門下走狗”的讀者們,其實心中充滿的是一種童趣、單純的快樂、自由輕盈的精神。

所以,看這種書的目的是,合上書之後你開始思索自己的人生,想象著自己應該成為一個什麽樣的人,即使最終也不可能做到。但這個過程就已經很讓人快樂了。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