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曆史上的才子帝王宋徽宗的悲劇 ZT
(2004-12-04 07:35:30)
下一個
消息源:文史長廊 http://www.popyard.org 【八闋】公元1127年,宋徽宗趙佶在皇位上整整坐了二十五年;一年多一點之前,即金兵第一次打到京都城下之前,他將皇位傳給了大兒子、皇太子趙桓,自己做起了太上皇。這二十五年皇帝生涯,宋徽宗基本上是在一種輕歌舞喜劇般的氛圍中,優美地旋轉著,滑著輕鬆的小步舞似的度過來的,直到退位。 關於這一次傳位,曆史上有兩種見解:一種看法認為,宋徽宗趙佶眼見大勢不好,趕快主動讓位,把自己的兒子拉出來頂雷;另一種看法則認為,在內外交困之下,宋徽宗不得不退位,讓兒子出來收拾殘局。不管哪一種說法,著眼點僅僅在於宋徽宗是主動讓位還是被動退位上。 事實上,在這一點上爭論不休並沒有什麽特別重要的意義。因為,當時的情勢是大家公認的。即,此時的大宋帝國,在徽宗二十五年統治之下,已經由一座錦繡江山,變成了名副其實的破船漏屋。 此時此刻,這一破船漏屋正在遭遇暴風驟雨。 宋徽宗趙佶生於公元1082年,即北宋元豐五年陰曆十月十日。 據說他降生之前,他的父親宋神宗曾經來到秘書省,觀看過那裏收藏的南唐後主李煜畫像,對這位亡國之君的儒雅風度極為心儀,隨後就生下了宋徽宗。並且,史書很認真地記載說,在他出生時,他的父親宋神宗夢見李煜前來謁見。這使當時稍後一點的人們普遍傾向於相信:宋徽宗趙佶是由李煜轉世托生的(1)。 今天,熟悉中國文學藝術史的人,則會很容易地發現:南唐後主李煜和宋徽宗趙佶驚人地相似: ——他們同樣具有極高的藝術天分,才華橫溢,文采風流;不同的是,在詩詞曲賦上,趙佶略輸文采;在書法繪畫上,李煜則稍遜風騷。 ——在治理國家上,他們同樣弱智,同樣昏庸,同樣不管別人死活,隻顧自己享受快樂,極其可惡;不同的僅僅是禍害人的程度與範圍而已。 ——他們同樣是亡國之君。李煜的南唐國亡在了宋徽宗趙佶的祖先宋太祖趙匡胤手裏,趙佶的北宋帝國則亡在了金國女真人的鐵蹄之下。 ——最後,他們的歸宿同樣悲慘不堪。李煜成為俘虜後,眼睜睜看著心愛的妻子被趙家天子屢屢召去侍酒侍宴侍寢,成了真正的“三陪女”;宋徽宗被女真騎兵掠到冰天雪地的黑龍江邊時,除了年老色衰的之外,幾乎所有妻子女兒都被女真人瓜分,淪為姬妾;失寵後,再淪為奴婢侍女。 李煜落到趙家天子手裏三年。四十二歲時,在大宋都城開封,死於趙家天子一種叫“牽機藥”的慢性毒藥。當時,陰曆七月七日,正是牛郎織女渡過迢迢銀漢相會的日子,又恰好正是李煜的生日。這位皇帝詞人心愛的小周皇後被宋太宗趙光義召去侍宴後侍寢,妻子向他哭泣求救,他毫無辦法,隻能萬分悲愴地寫了一首《虞美人》。在詞中,這位亡國之君並不敢發泄不滿,隻是滿懷淒楚地懷念故國和往昔歲月: 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欄玉砌應猶在,隻是朱顏改。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宋太宗趙光義讀了這首情真意切的佳作之後,很不愉快,下令毒死作者。據說,他們使用的這種“牽機藥”是一種極可怕的毒藥。吃下去後,相當痛苦,使人的頭部向前抽搐,最後與足部拘摟相接而死,狀似牽機,所以起名叫“牽機藥”。 相形之下,與宋徽宗的祖先比起來,女真人顯得相當寬厚:宋徽宗在他們手裏活了九年。五十四歲時,在遠離開封萬裏之外的大金國小鎮五國城,就是今天的黑龍江省依蘭縣老 病而死。死前,這位天才的藝術家皇帝也寫過一首懷念故國與往昔歲月的詞——《燕山亭 北行見杏花》。這首詞準確地表現了作者的悲愴與真情,可能是這位皇帝的所有文學作品中最好的一首詞: 裁剪冰綃,輕疊數重,淡著胭脂勻注。新樣靚妝,豔溢香融,羞殺蕊珠宮女。易得凋零,更多少無情風雨。愁苦!問院落淒涼,幾番春暮? 憑寄離恨重重,這雙燕何曾,會人言語。天遙地遠,萬水千山,知他故宮何處?怎不思量,除夢裏有時曾去。無據,和夢也新來不做。 往昔的一切,就連做夢都夢不到了。其悲愴可以想見。可惜,就連在這樣的詞作裏,我們依然可以看出作者的浪漫與輕佻。假如趙佶真的是李煜托生的話,他倒是確實為李煜報了亡國滅家的一箭之仇——讓趙匡胤開創的北宋江山斷送在他的子孫手中,這是中國人特別津津樂道的輪回報應。 對於不太了解中國文學藝術史的人們來說,可能對宋徽宗知道的不是很詳細。但是,隻要你讀過《水滸傳》,隻要你熟悉那些梁山好漢,稍微一點撥,你就會知道,那位使整個國家奸臣當道、遍地虎狼、專門把好人逼上梁山的、在李逵口中坐在天子“鳥位”上的“皇帝老兒”,就是此人。 從現有史料上判斷,宋徽宗在當上皇帝之前,是一個多才多藝好學上進,相當討人喜歡的好青年,在宮廷內外朝野上下的口碑很不錯。據說,他從小就舉止不凡。當時的皇家貴戚子弟大多喜歡追逐聲色犬馬,唯獨宋徽宗每日沉浸在筆研、丹青、圖史、射禦之中,這顯然是一些相當正派健康的嗜好。因此,到十六七歲時,他已經“盛名聖譽布於人間”,就是說,不但知名度不低,美譽度也非常高(2)。 公元1100年,即哲宗元符三年正月,宋徽宗的哥哥宋哲宗病死。此時,宋哲宗隻有二十四歲,應該正是生龍活虎的年齡。他的死,很有可能與放縱的兩性關係有關。有證據顯示,這位皇帝十四歲時,就有大臣上書,勸諫皇帝不要過多地陶醉在女色之中。據說,當時皇帝已經大量征集民間適齡女子進宮,每天要有十位年齡在二十歲左右的美貌女子,侍奉這位尚未婚娶、沒有皇後的少年皇帝,這使得大臣們十分煩惱。也使皇帝的祖母,當時統攝國政的宣仁太後相當煩惱(3)。 根據現代生理學和現代醫學的研究成果,成年男子具有生殖能力的精子,需要三十六個小時以上才能發育成熟。過度的性生活,很有可能是導致這位青年皇帝正當盛年死去,和沒有子嗣的重要原因。 然而,不管怎麽樣,宋哲宗的死,無疑為宋徽宗登上帝位掃除了最大的障礙。 曆史記載顯示,宋哲宗死前,並沒有安排好皇位的繼承事宜。隻能由皇帝的母親、宋神宗的正宮娘娘向太後,召集幾位朝廷重臣討論選擇繼位新君這一重大問題。這位向太後是河內人,就是今天河南沁陽人。她出身名門,是宋真宗朝名相向敏中的曾孫女,與宋神宗結為夫妻後,二人感情極好。公元1085年,即神宗元豐八年,宋神宗崩於福寧殿。向皇後與神宗的生母宣仁太後一起,策立趙煦為帝,就是宋哲宗。後來,宣仁太後命人修繕慶壽宮給向太後居住。向太後堅決拒絕。原因是,慶壽宮在宣仁太後住所的東麵。按照帝國的習俗,東麵為上。向太後不肯亂了婆媳上下之分。哲宗即位後,挑選皇後,並為諸弟娶妻。向太後告誡向氏家族的女子,不要汲汲於富貴,不得參與其間。家族中有求官者,也一概拒之門外,不肯通融。因此,這位正直而賢淑的太後,在朝野上下臣民之中相當有威望。此時,向太後認準了端王趙佶仁孝端正,且有福壽之相,因而堅決主張由趙佶就是後來的宋徽宗繼位。誰知,向太後的主張,遭到了宰相章惇的抵製。這位後來名聲很糟、被認為是奸臣的宰相認為:趙佶太輕佻,不適合做皇帝君臨天下。正在此時,宰相的反對派知樞密院事曾布當場厲聲指責宰相“所發議論,令人驚駭,不知居心何在?” 言外之意是說他目無尊上,別有用心,居心叵測。搞得這位宰相乖乖閉上了嘴(4)。 從中,我們看到:使用令人無法承受的罪名迫使反對派閉上嘴巴的戰術,是中國文化中悠久的政治智慧與傳統。用八百多年後現代中國社會生活中的術語表達,這種作法通常被稱之為“上綱上線”。一般說來,這種戰法應用在被上綱上線者無法或無暇辯駁的情況下時,具有極大的殺傷力,幾乎是銳利無比,所向無敵。 就這樣,後來證明絕不僅僅是“行為輕佻”的趙佶,變成了宋徽宗。 於是,我們很快就有機會看到,那位被認為是奸臣的宰相章惇,不幸而言中,——趙佶不光是不適合做皇帝。那些自以為不別有用心的人們,包括當時人們很尊敬的向太後,和後來同樣被列入宋朝奸臣行列的曾布,為帝國選擇的,根本就是災難與死亡。所謂輕佻雲雲,顯然太看輕了這位皇帝禍國殃民的本事。 宋徽宗或許是中國帝王中藝術天分最高的皇帝。如果沒有坐上皇帝寶座的話,他可能會成為中國曆史上一個相當完美甚至偉大的藝術家。至少在中國書法史和中國美術史上,他都會享有無可爭辯的崇高地位。 這位皇帝獨創的瘦金體書法獨步天下,據說直到今天也沒有人能夠超越;這種瘦金體書法,挺拔秀麗、飄逸犀利,即便是完全不懂書法的人,看過後也會感覺極佳。宋徽宗傳世不朽的瘦金體書法作品有《瘦金體千字文》、《欲借風霜二詩帖》、《夏日詩帖》、《歐陽詢張翰帖跋》等。此後八百多年來,迄今沒有人能夠達到他的高度,可稱為古今第一人。 這位皇帝不僅瘦金體寫得好,他的楷書作品《穠芳依翠萼詩帖》亦堪稱楷書傑作,其筆法犀利遒勁,鐵畫銀鉤,被後世論者稱為出神入化的“神品”。 趙佶的草書書法爐火純青,用大師稱呼不算過分;他的《草書千字文》相當精彩,人們甚至認為其水平,絲毫不亞於盛唐時期的草書書聖張旭與懷素,可見其功力之深。 此人做了不少詩詞,不過似乎沒有達到他書畫的水平,就像上麵提到的那首詞一樣,讀起來雖然還算過得去,但顯得過分雕琢,能讓人傳誦的顯然不算很多。 徽宗皇帝與書法家交往的故事,為曆代文人騷客津津樂道。比如,他與大書法家米芾的交往就很有意思。 米芾與徽宗一樣酷愛石頭,曾經在一塊怪石麵前納頭便拜,尊稱此石為兄,人稱“米癲”,就是米瘋子的意思。有一次,徽宗令人在瑤林殿張掛兩丈長的畫絹,擺上極珍貴的筆硯墨鎮紙等,召米芾寫字。米芾上躥下跳、筆走龍蛇,並大呼:“奇絕陛下!”皇帝一高興,把所有眼前寶物全部賞賜給了米芾(5)。有一次在崇政殿奏事,米芾手執書劄,皇帝讓他放在椅子上,他大叫:“皇帝叫內侍,要唾壺!”也不知是要皇帝用,還是自己用。大約是一種抗議自己受了慢待的意思。管宮廷風紀的官兒要治他的不尊之罪,皇帝製止說:“對俊逸之士,不要用禮法拘束他(6)。”米芾曾經為皇帝書寫過屏風,幾天後,皇帝派宦官賞賜給他白銀十八笏,十八笏為九百,當時的人們以九百為傻,和我們今天罵人二百五是一個意思。米芾興高采烈地對來者說:“知臣莫若君。皇帝真了解我。”皇帝聽說後,大笑 (7)。某宮修完後,徽宗命米芾去寫字,當時米芾已經身兼書畫兩學博士,相當於中央書院和中央畫院兩院的院級領導。他用完皇帝禦用的一塊珍貴硯台後,一本正經地說:“這塊硯台被臣濡染過,已經不堪再讓皇帝使用了。”宋徽宗放聲大笑,將硯台賞了他。他怕皇帝反悔,抱著硯台就跑,結果弄得滿身墨汁淋漓(8)。 在繪畫領域,宋徽宗也當之無愧地可以躋身於中國曆史上最優秀的大畫家之列。他的丹青造詣堪稱登峰造極,蔚為大家。據說,龍德宮建成後,徽宗召來各路著名畫家作畫。作畫者都是一時之選。徽宗看後,無一句誇讚之辭。偏偏對一位並無名氣的新近畫家所畫的斜枝月季大加讚賞,並特賜該人服緋。當時,隻有官居六品方可穿緋色 袍服。徽宗的理由是:月季花四時朝暮的花葉均不相同,極其難畫;而此人畫的是春天正午時分的月季,一絲不差。所以重賞(9)。 現藏於故宮博物院的《祥龍石圖》、《芙蓉錦雞圖》、藏於美國大都會博物館的《翠竹雙雀圖》、藏於遼寧博物館的《瑞鶴圖》和藏於上海博物館的《柳鴉圖》與《四禽圖》表明,在花鳥畫上,宋徽宗的作品稱得上是爐火純青的大師級佳作; 出自宋徽宗手筆的山水畫傑作《雪江歸棹圖》,意境清奇高遠,不同凡俗,一般的山水畫作品,根本無法望其項背; 《聽琴圖》則是宋徽宗傳世的人物畫代表作,這幅畫出神入化的描繪技法令人歎為觀止。畫麵上的彈琴者是在後世聲名狼藉的宋徽宗自己的自畫像,而那位身穿紅色衣袍的聽琴者就是他的宰相——在後世同樣聲名狼藉的蔡京。 這幅堪稱傑作的優美畫卷,具有宿命般的暗示與象征意義。它向我們展示出了一幅君臣同體、休戚與共的意味深長的畫麵——沒有彈琴者,自然不會有聽琴者;有了彈琴者,沒有聽琴者,也隻能自得其樂,意思不大;若既有彈琴者,又有聽琴者,而且雙方心心相通、知音默契,這才趣味盎然、生動完整。在許多方麵,亡國君臣宋徽宗與蔡京恰好就是這樣一對知音。 事實上,北宋之後的曆代史學家,基本上都同意一個觀點,即:北宋帝國是葬送在宋徽宗和他的宰相蔡京——這一對惺惺相惜的君臣知音手中的。這不能不使人在觀賞這幅美麗的藝術畫卷時,心情特別複雜。 按照現代心理學的解釋,像宋徽宗這樣才華橫溢、具有高度靈氣和素養的藝術天才,很有可能也是一個充滿詩人氣質和浪漫情懷的人。通常情況下,這種人不認為蔑視傳統價值觀念和世俗行為規範有什麽不對;他們隻服從自己內心感受的召喚,按照自己的喜怒好惡行事;他們不知冷靜、理智、理性為何物,為人處事衝動而情緒化,具有極為濃厚的感性色彩。假如再加上皇權帝製所賦予他的無上權力的話,我們就應該比較容易明白發生在宋徽宗身上的許多故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