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不必是言必稱阮嵇-千古奇女子謝道韞評傳 ZT

(2004-12-14 05:51:03) 下一個
不必是言必稱阮嵇-千古奇女子謝道韞評傳 1但談魏晉風度,從魯迅的<魏晉風度及文章與藥及酒之關係>到餘秋雨的<遙遠的絕響>,無不拿阮籍嵇康來說事。即使金庸先生筆下的黃藥師,也動不動就以“非湯武而薄周孔,越名教而任自然”的嵇康自居。阮籍嵇康固然是風采絕代,談得太多了也未免讓人生厭,而這裏要說的千古第一奇MM謝道韞,文才自然直追阮嵇,雖是女子,胸襟風度也絲毫不弱他們,沉著靜氣更是猶有過之,可惜在中國數千年男人粗暴的話語霸權之下,這位MM平淡而又精彩的一生像一塊壓縮餅幹一樣被冷冰冰地夾在《晉書.列女傳》中,實在令人覺得不公之至。    (一)   說起中國數千年來MM的命運,其實一直是相當的悲苦。自古而來,MM最為人所關注的當然是容顏,四大美女個個國色天香,談論他們的話題千古不絕,但她們的下場一概很慘。如果西施MM真的如傳說一樣最終能與範蠡攜手共遊西湖,那是唯一的例外。男人們每論及此,無不感歎紅顏薄命,其實他們心裏非常清楚,導致薄命的真正原因是什麽。   漢武帝的貴妃李夫人是深通此理的。李延年那首著名的佳人歌寫的就是這位貴妃,“北方有佳人,絕世而獨立,一顧傾人城,再顧傾人國。寧不知傾城與傾國,佳人難再得!”光看歌詞就可以想象這位李夫人當年的絕世豔光,武帝對她寵愛得也是無以複加。後來貴妃重病臥床,武帝心如火焚,幾次去看望她,她卻用被子蒙住自己的臉。無論武帝如何苦心相勸,她始終借口未加梳妝不肯相見,終於氣得武帝拂袖而去。貴妃的妹妹對此深深不解,問她,“你不是想死前托付兄弟讓皇帝照顧嗎,為何始終不和他見上一麵反而惹得他不高興?”這位通透世情的貴妃一麵歎息,一麵說了句讓全天下MM寒心了兩千多年的話,“夫以色事人者,色衰而愛弛,愛弛則恩絕。”她因病重而形容憔悴,若讓武帝看到,縱使嘴上不說,心中也難免嫌惡,倒不如就此不見,給武帝留一個最後的完美印象。貴妃死後,武帝果然大慟不已,追念起她傾城傾國的容顏,遂擢拔其兄李廣利為貳師將軍,封海西侯。後來這個李廣利將二十萬大軍,西出玉門關數千裏征討大宛國,獲汗血寶馬而回,武帝親自在未央宮設宴接風,恩眷之隆,一時無雙。   MM們當然也有不甘淪為男人擺設的,她們要麽在不歸的權利之路上浴血搏殺來個母儀天下,要麽就在男人們最引以自傲的文學上施展自己的才華。而這兩條路通常都是荊棘遍布,權傾一時的女性如呂後,武則天在後世的史書上被汙得一塌糊塗;以文采自負兼之自身姿色了得的名妓如柳如是,蘇小小,李香君,薛濤,吸引眾多才子到底是靠了自己的容貌還是自己的才學固然不免要打個問號,就是真正意義的女文人如李清照,所寫的詞也隻是一味哀苦為主。   至於宋後那些列女傳變成“烈“女傳中的節婦貞女們,有因為過河時被男人攙了一下就把自己胳膊砍斷的,有剜自己身上的肉做麻辣火鍋孝敬公婆的,也有丈夫去世後把自己活活餓死的,這些MM讓人驚詫莫名,實在不知該作何評論才好。   其實MM們大可不必氣苦,也不必因嬌豔的容顏如朝露般易逝而歎息,因為這個世界上有一種美麗無疑是可以穿越時空的。千古奇MM謝道韞正是如此,她就像一顆絕世明珠,無論積澱了多厚的曆史塵埃,卻仍不須絲毫拂拭,風采也自能淡淡地施放出來。        (二)   謝道韞身出名門,係東晉安西將軍謝奕之女。王謝世家,在魏晉南北朝那是響當當的字號。即使在門閥林立的東晉,王謝兩門也自視極高,婚嫁除了入宮攀龍附鳳以外,都隻在兩族之內進行。他們兩家在晉朝消亡之後仍是風光不減,直到梁武帝時大梟雄侯景向兩族求婚被拒絕遂視此為平生恨事,最後造反時順便將王謝兩族徹底誅絕。王謝的數代風流到此嘎然而止,隻留下劉禹錫的一首<題烏衣巷>,“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讓後人懷詠。   謝道韞還是個小MM的時候就相當了得。一次叔父謝安問她,“《毛詩》中何句最佳?”,謝道韞答道,”詩經三百篇,莫若《大雅·嵩高篇》雲,吉甫作頌,穆如清風。仲山甫永懷,以慰其心。“謝安大讚其雅人深致。不要小看這一讚,謝安何等樣人,不說他在淝水之戰中的鎮定氣度,也不說他權謀機變的高超政治手段或者是一心隻想歸隱的澹泊心態,隻說後世的詩仙李太白向來眼高於頂,有著天子呼來不上來的狂氣,然而他生平唯一服膺的人就是這個東山不出的謝安石。其時天下號稱名士的何止千萬,能得謝安一讚幾乎可以藉此榮耀終身。   另一則故事就更經典了,一次冬日謝氏家族聚會,正趕上大雪鵝毛般片片落下,謝安於溫酒賞雪之餘,雅興大發,問在座的謝氏後輩,飄飄大雪何所似?謝道韞的堂哥謝明接口:“撒鹽空中差可擬。”(這位老兄空中撒鹽何故,難道想人工降雪?:))。謝道韞馬上微哂道:“未若柳絮因風起。”簡單一句,謝道韞的詩情才氣相比她堂哥何啻宵壤!謝安大聲稱善,誇獎道韞敏慧過人。   等到謝道韞年長的時候,自然嫁入了門當戶對的王家。這不能不說是她一生悲劇之根源。男怕進錯行,女怕嫁錯郎,古今皆然,睿智如謝MM也終於不免。一次道韞回家探親,怏怏不樂的神態到底讓他叔父謝安看在眼裏。謝安很奇怪,問她道,“王家名門世族,王凝之(謝道韞的丈夫)也算是青年才俊,何以不快至此?”道韞悵然道:“一門叔父,有阿大中郎。我的兄弟中也有‘封胡羯末’四大才子,王郎相比你們天上地下阿。”謝安長長歎了一口氣,再也無話可說。   這是謝道韞在數說本門的英才。道韞的父親,安西將軍謝奕本身是個風流了得的才士,那個留下千古名言“既不能流芳後世,不足複遺臭萬載”的梟雄桓溫,對謝奕極其欣賞,尊稱其為方外司馬。謝奕向來瀟灑不羈,曾有一次席間追著桓溫喝酒,桓溫不勝酒力,躲到自己內室,不料喝高了的謝奕不依不饒,追他一直追到內室,在桓溫夫人驚詫已極的目光下逼著桓溫把酒喝完,結果自己先醉倒在他們家的床上睡了整整一天。一門叔父中阿大指謝安,何等人物就不多說了。中郎指西中朗將謝萬,手握重兵,威震一方,他一直刻意模仿謝安的風度,隻是心胸始終不及。在謝道韞的(堂)兄弟中,有封胡羯末四大才子:封是謝萬的兒子謝韶的小名,曾任車騎司馬。胡是謝朗的小名,做官曾至東陽太守。羯就更了不得,他就是謝道韞的親哥哥謝玄,史上著名的淝水之戰中的主帥,把驕狂不可一世的大秦天王苻堅的百萬人馬打得落花流水,當真有再造社稷之功。末是謝川,也頗有文才,隻是早夭。   謝道韞拿謝氏一門彥秀作比,其實她夫家王家人才之勝,絲毫不下謝家。謝道韞的公公是第一大書法家王羲之,他和謝安交誼甚厚,也相互仰慕的緊。王羲之的書法古今獨步,《蘭亭集序》,《喪亂帖》都是千古流傳的書法極品,當然他遠不隻是書法家這麽簡單,當時朝中王羲之和謝安號稱一時瑜亮,隻是王羲之向淡之心比謝安更勝,早早地歸隱了。王徽之是謝道韞的小叔,王羲之的第三子,向來卓犖不羈。他當桓溫的參軍的時候,終日隻是喝酒胡混,桓溫的弟弟桓衝實在看不過眼,問他,“你到底是負責什麽的”,徽之答道,“管馬”,桓衝問,“你到底管幾匹馬?”,徽之曰,“不知馬,何由知數”,桓衝又問,“你的馬死了幾隻?”,徽之對道,“未知生,焉知死!”,氣得桓衝幾乎倒仰。徽之留下千古佳話的是這樣一段故事:一天徽之望著皎潔無邊的月色,一邊喝酒一邊吟詠左思的《招隱詩》,登時憶起老朋友戴逵。隻是戴逵的家相隔甚遠,也顧不得了,馬上劃著小船往戴逵家中奔去,誰知終於在夜半趕到了他的家門口,徽之又轉身回去了,旁人問他什麽原因,他隻留下擲地有聲的八個大字“乘興而行,興盡而反”。徽之的弟弟王獻之,少有盛名,風流為一時之冠。謝安對他相當看好,認為王謝的後輩中人以他為第一,提拔他作長史。王羲之也非常喜歡這個兒子,小時候練字的時候王羲之就猛地從背後抽他的筆,他每次都能穩穩不動,他就知道這個兒子不僅繼承了自己的衣缽,其後必有大成。後來王獻之的書法固然是不亞其父,他能在牆上寫方丈大字的絕技,連他父親也不禁歎服。王獻之盡心朝政,殫精竭慮,年紀不大就累成重病,徽之和他一向兄弟情深,得知消息後找到巫師情願自己一死以延長弟弟的生命,巫師搖頭苦笑,你自己也命不久長,還顧得了別人?王獻之很快病死,徽之奔喪,卻一滴眼淚也不流,隻是在靈前彈琴以慰弟弟在天之靈,誰知哀傷得老是彈不出調子,一怒之下他把琴摔得粉碎,大喝道,”嗚呼子敬,人琴俱亡“(子敬是王獻之的字)。不久他自己因悲傷過度,嘔血身亡。徽之和獻之的兄弟情誼,比起一起餓死首陽山的伯夷叔齊隻怕毫不遜色。   隻是謝道韞的丈夫王凝之相比以上這些雋秀人物就失色得多了。當然作為王羲之的次子,他家學淵源,甚工草隸,又先後出任江州刺史、左將軍、會稽內史,實非庸才,但同時他是一個狂熱的五鬥米教教徒,整天隻會對著天師的牌位焚香禱告,估計沒心思和謝MM花前月下,恩愛纏繾,談詩論文就更不用提了,難怪道韞悶悶不樂。不過在王家陰冷沉悶的漫長歲月裏,也有偶爾陽光明媚的日子。   他的小叔王獻之作為一代才士之冠,經常召集文苑中頂尖的人物來家裏清談。所謂清談,大抵類似於今天的“國際大專辯論會”之類的東西,總有一人開題,一些人補充,一些人辯駁,最後來個總結陳詞。魏晉時代的人對清談的狂熱是今人不可想象的,但凡數人聚到一處,總是要高談闊論一番。(古風已矣,今天GG們聚在一起時不是搓麻將就是狂打CSJ)。王獻之誠然是才傑出眾,但有時候高手實在太多,集中火力攻他一個,他也免不了舌頭打結,這時候一直在旁屋傾聽的謝道韞就差丫鬟悄悄遞給他一張紙條,上書“欲為小郎解圍”。於是王獻之暗暗稱奇之餘,叫人垂下一方青簾,謝道韞在簾後接著他們的話題侃侃而談,不到一柱香的功夫,在座客人無不麵紅耳赤,理屈詞窮,再也說不出話來。   謝道韞這一精彩的表演,讓我想到了金大俠<倚天屠龍記>中紫衫龍王MM手執長劍在光明頂冰湖上劃了個圈兒,紫衣飄飄,膚白勝雪,登時傾倒了無數明教英雄的情形。不過紫衫龍王到底是虛構,謝道韞卻是真實的曆史人物,想來當時在座的江東才子們除了對她的談吐佩服得五體投地之外,對這個青簾背後的窈窕身影也是一見傾心吧。 個人一直以為謝MM一生最大的悲哀就是嫁錯了人,但並沒進錯門,隱隱覺得她和王獻之才是真正一對,可能他們的年齡按當時的觀點不大般配,隻是這在奇事層出不窮的魏晉也根本算不了什麽。王獻之一生婚姻也相當不順,早年娶的是出身另一個名門郗曇的女兒郗氏,青梅竹馬,感情深篤,後來出於家族的政治原因被迫離婚另娶了新安公主,等到他臨死的時候家人問他此生還有何心事未了,他說,“不覺餘事,惟憶與郗家離婚”,就憑這一句話也足算是一個情深義重的好兒郎。      (三)   謝道韞在王家平淡地過了數十年,此時東晉王朝也快走到了它的盡頭。先是三大強藩王恭,殷仲堪和桓溫的小兒子桓玄聯手清君側,朝廷花了天大的工夫才策反名將劉牢之,暫時蓋住了這場叛亂。誰知道另一場大禍突然撲麵而來,那就是晉末著名的孫恩盧循起義。起義是正統教科書的說法,其實就是邪教叛亂。當時的中央政府太過幼稚,看到五鬥米道教的勢力逐漸坐大,以為隨便誘殺了教主孫泰便沒事了,結果惹出一場滔天巨禍。孫泰的侄兒孫恩糾集教眾從舟山島起兵,一路直撲會稽而來。   孫恩的這場暴動,和曆史上的黃巾起義,黃巢等大有不同,那些起事都是有明確的政治目的,而孫恩根本就是在死中求活,唯其如此,才更加慘酷。每到一處,他們先是放火燒光民房,然後用刀劍脅迫老百姓入夥,又不讓他們帶著小孩走,逼著婦女把嬰兒往海裏麵扔。孫恩也知道自己這般胡鬧未必活得長,所以幹脆分外瘋狂,殺人當真連踩死隻螞蟻都不如。每次屠殺之前,孫恩倒是向將死的人喊出了心裏話,“你們先到天堂去吧,我隨後就來陪你們。”    當時會稽的太守正是謝道韞的丈夫王凝之,這位迂腐得可愛的家夥開始死活不相信教徒們已經反了,後來終於相信了卻並不急於調兵,隻是朝天師牌位多添了幾柱香。謝道韞勸諫了丈夫幾次,王凝之一概不理,謝MM也隻好學起了她叔父謝安的“但盡人事,各憑天命,”親自招募了數百家丁天天加以訓練。要命的是王凝之連人事都不好好盡,孫恩大軍衝進來的時候,偌大的會稽城連官軍都沒有幾個,王凝之隻顧自己倉皇出逃,在城門附近被對方截住,糊裏糊塗地丟了腦袋。   這時候謝道韞巾幗英雄的本色就現出來了。她聽說丈夫和兒子都在混戰中被殺,當場哭昏倒地。醒來後迅速鎮定了下來,不慌不忙地組織家丁保護好家眷,緩緩撤退,她自己抱著外孫坐著轎子親自斷後。剛出街口,就與敵軍相遇,家丁們頃刻間被殺散,她走出轎子,指揮著幾個丫鬟仆婦殺敵。敵人猝不及防,倒是被娘子軍砍倒了幾個。不過丫鬟們也終於也被殺散,從來隻會執筆的謝MM幹脆拿起鋼刀親自搏殺,竟也殺倒了兩個,終因氣力不濟被縛。眾人把她和她的小外孫推到孫恩跟前,望著這個剛殺了她丈夫兒子的大仇人,她侃侃陳詞,絲毫不見慌亂。不知道發髻垂散,滿臉血汙的謝道韞以一種怎樣震懾人心的風度把這個素來殺人不眨眼的魔王也弄得心虛,下令暫時把她推到一邊。然而孫恩對殺小朋友一向興趣盎然,不肯放過她的小外孫劉濤,謝道韞掙紮著走了過來,平靜地抗辯道:“他是劉家的後人,跟我們王家沒有關係,你要殺他,先殺了我。”奇跡再一次發生,孫恩被她觀音菩薩般的寧靜慈祥再次震懾,也為她的慷慨陳詞動容,下令放了祖孫二人,讓他們自便。   讀史至此我倒是想到一個奇怪的問題,魏晉風度的領軍人物阮籍嵇康碰到這種情況如何?阮籍麵對晉武帝司馬炎並不過分的威脅就隻知道喝酒避禍,他的男兒氣到底有多少實在是個問題。嵇康到底打過幾天鐵,身板是結實得多了,臨刑前尚能有板有眼地彈上廣陵散一曲,氣度也算非凡。不過麵對這些比刑場劊子手凶惡十倍不止的大魔頭們,他能否保持沉著的風度已經難說,至於臨危仍然指揮若定,甚至拿著鋼刀和敵人親鬥,那就更免談了吧。   其實也難怪,謝MM的這種讓魔王孫恩都為之氣奪的靜氣是直接傳自她叔父謝安的,阮籍嵇康他們哪裏學的到?當年淝水大戰時前秦百萬雄師雄據長江邊,苻堅甚至喊出了投鞭斷流的狂妄口號,壓力之大更勝三國的赤壁,身係天下安危於一身的丞相謝安卻渾然沒把他們當回事,井井有條地做好各項安排之後,就和子侄輩們整天喝酒下棋。臨開戰前一夜還在和人賭棋,趁別人根本無心應戰,謝安還一口氣連贏了幾棟別墅。等到謝道韞的胞兄謝玄等人一戰而潰敵百萬大軍,特大喜訊傳來,他仍在和人下棋,喜報隻草草看了一眼,扔在一邊繼續下,和他下棋的人急得神經都要崩潰,忙問前線戰況到底如何。謝安這才慢吞吞地說,那些小兒輩們到底把敵人趕跑了。   謝安的此等做派,後世不免譏之為矯情。其實在當時那種令人絕望的實力對比下,怎麽打倒是其次,首先在心理上不能輸給對方。謝安此舉正是在安定人心,所謂做最好的準備,接受最壞的命運。不管怎樣,謝家後代精英輩出,但我看來,包括謝MM自己說的謝門四大才子’封胡羯末’在內,真正學到謝安這種從容不迫的絕世鎮定氣度的隻有謝道韞自己一人而已。   古來對何者為大丈夫一向有很多種不同的說法。孟子的“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富貴不能淫”後來成了大丈夫的標準,但我個人總覺得這個標準有在道德上刻意拔高的嫌疑而寧願采用蘇軾在《留侯論》中的定義,“驟然臨之而不驚,無故加之而不怒”,此之謂大丈夫。這兩點說起來容易,作起來極難。那些整日隻知道談玄論道的閑人們,整天把救國殺敵的調子喊得天高的文人們,真正外敵突然入侵的時候,反而亂得一塌糊塗。粗魯的武將們倒是不怕,他們個個都是從死人堆裏爬出來的,天大的事也未必驚得動他們,隻是他們的脾氣都不太好,別說無故加之,就是少不如意就要鬧翻天。自古真正做到這兩條的大丈夫,也隻有留侯張良,謝安等寥寥數人而已,謝道韞一個小女子居然也有大丈夫的相當風範,實在是讓無數自稱男子漢的GG們汗顏。      (四)   大亂稍平,謝道韞又回到了會稽。物是人非,此情此景縱然寧靜淡泊如謝MM也不免黯然以至淚下。從此時開始,謝道韞矢誌守節,足不出戶,隻是打理本府內務,閑暇時寫詩著文。正如天妒紅顏一樣,天也照樣妒才女,謝MM才氣驚人,自然不免寡居終身。其實這樣也好,我看當時的人物也還真沒人配的上她。不久後,魔王孫恩總算是履行了他的諾言,被官軍逼到海裏淹死,到天堂找那些他曾經殺過的人了,謝MM終於大仇得報。經過這一場動蕩,東晉王朝終於斷了最後一根大梁,不久就被桓玄篡位,再往後出身北府軍的劉裕起兵殺死了桓玄,但晉終於更徹底地被劉裕的宋所取代。   雖然也是節婦,謝道韞和一般凡夫俗子眼中的節婦完全不可同日而語。當時的會稽太守劉柳也是一個雅量非凡的人物,久慕謝MM的才名,專程到她家求見。即使在思想開通的今天,一個有身份的男人明晃晃地打著仰慕的名義到寡婦家做客,不被人笑罵腦殼壞掉就是被人戳爛了脊梁骨,回家還免不了要和母老虎格鬥一番。這等妙事也隻有在不拘禮法的魏晉才能見到。謝道韞也是久聞劉柳的才氣,粉黛不施,素衣素袍,坦然出來和劉柳相見。她先從自己的身世談起,慷慨流連,哀而不傷,然後感謝劉柳的造訪,殷勤致意,詞理圓到。劉柳談了片刻就告辭,出門後歎道,“巾幗中這樣的人物今古罕見,隻要瞻察言氣,已經是讓人心形俱服了。”謝MM也有言,“自逢喪亂,夫死子亡,一直鬱鬱,直到遇到此人,光聽其言語,也足讓人心胸大開。”    這段惺惺惜惺惺的會晤,比阮籍跑到一個素不相識的MM的葬禮上大哭一場精彩的實在太多。其實阮籍這麽做也許是因為他根本找不到類似謝MM這樣的紅顏知己吧。   謝道韞的後半生寫了不少詩文,匯編成集,流傳後世,無一篇不膾炙人口。相比同樣是未亡人的女文人李清照,謝MM的胸襟氣度就寬廣得太多。可能早期在王家苦悶無聊的日子裏,謝道韞也寫過類似李MM的“隻恐雙溪蚱蜢舟,載不動,許多愁”的感傷詩文。但她到底經過家國慘變,後期的風格更滄桑沉鬱,直指人心,不再局限於自身的愁苦。而李清照的詞終究隻是一路哀歌到底。   其實古來為文,真正能打動人的不過是一個“情”字。很多樣板文章做得格律工整,花團錦簇,獨獨缺少了情而讓人望而生惡。李清照的作品雖然以愁為基調,未免有些黯淡,但是這種真誠的愁,也比其他矯柔造作的東西要好得多的多。南朝大文人庾信早年隻寫宮廷裏用的豔文,和徐陵齊名,號稱徐庾體。少年名盛,風流為文,想必對自己的作品自負的很吧。後來因侯景之亂,南朝塗炭,他自己也流亡到了北國。和謝MM一樣身逢家國劇變之後,他文章的風格變成了練達蒼勁。庾信後來在著文時融入了自己的滿腔悲憤苦情之後就陸續寫出了《哀江南賦》,《枯樹賦》等傳世名篇,終至大成。估計早年寫的文章他此時再看一定會羞得低下頭吧。謝MM的詩文創作曆程,大致和庾信相仿。     (五)   無論怎樣的風流都難免被雨打風吹去。我們這些後生小輩,也隻能從古書中仰慕先人們的風範了。一套厚厚的二十四史,以氣勢磅礴論當然是《史記》,老成敦厚自然是《漢書》,文筆高妙首推《三國誌》,喜歡八卦的不妨讀《魏書》,其作者向來有揭人陰私的癖好,喜歡神話的可以讀《南史》,一個人打一百多個的誇張戰績在裏麵屢見不鮮。我個人最喜歡讀曆史的兩極《晉書》和《明史》。每讀明史,在外表的一片溫暖祥和之下總不覺吹來一陣陣寒骨的陰風,於是趕緊再去讀上一段晉史,讓多少有點明媚的陽光化掉這股戾氣。這種三明治似的讀法不免有些怪異,但是我喜歡。   說起曆史,很多愛國者極度推崇大漢天朝,提起陳湯的豪言壯語“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就激動得不可自抑,甚至在選擇最願意回到的十個古代時期中首選漢武帝與匈奴全麵開戰的那段時日。其實如果你不是漢武帝本人,不是那些渴望踩著無數平凡士兵的屍骨升遷的將軍的話,老實說不回去也罷。武帝準備和匈奴開戰,幾乎家家養馬,弄得民不聊生。他為了應付戰爭的浩大開支,任用酷吏,專賣鹽鐵,搜刮天下,同時尊崇儒術,也為了保證前線的兵源,將全國所有不好好種田的人,如牢裏的囚犯,黑社會組織,小商小販,街上的混混,甚至贅婿(就是上門女婿,天阿,他們又得罪誰了??)統統發往 北方前線。在當時那種惡劣的戰鬥環境下,生還者當真十中無一。武帝打得最高興的時候,民怨也沸騰到了極點,有識之士指出當時的天下已經和秦二世的沒什麽兩樣了。還好武帝沒有徹底胡塗,及時發了《罪己詔》公告天下,修改了一些政策,算是把一場來日大亂平了下去。   我就對大漢雄風什麽的沒有興趣,對江山一統的思維模式也無好感。總覺得大一統的真正得益人多是高高在上的統治者,他們當然可以藉此刻碑作傳,名揚後世,對於普通老百姓來說,我看多給他們一些適彼樂土的機會隻怕比什麽都好。因此相比武功赫赫,開疆擴土的秦皇漢武,我倒是更欣賞那些魏晉時代質樸率性的風流人物。一直難以想象我們的祖先中竟然真的有這樣一代天真爛漫,至情至性,敢愛敢恨,敢怒敢笑,無拘無束,將人性自由的一麵發揮到極至的精靈。不知什麽時候起,祖先們慢慢失去了這些靈性,整天隻知道磕頭作揖,唯上是從,曆史也開始變得格外肮髒起來。一直到今天,想一想所謂的魏晉風度到底在我們身上還能剩下些什麽,就不免有些悲哀。   在這些藏在古書中萬分可愛的精靈中,依稀看到這樣一張張久違的笑臉:阮籍,嵇康,潘嶽,謝安,王羲之,王獻之,陶淵明。。。當然其中也有本文的主人公,千古第一奇MM謝道韞。他們一起輕歌曼舞,說著笑著,慢慢地離我們的視線越來越遠,古樂聲中稱頌一時的魏晉風度也終於杳杳而不可聞。
[ 打印 ]
閱讀 ()評論 (2)
評論
-牧歌 回複 悄悄話 ZT她身後眾神喧嘩(有意思)
文章來源: 偶爾來常常來 於 2004-12-22 08:50:48



她身後眾神喧嘩 ★侯虹斌
鬱悶的時候,不妨讀一讀《晉史》,偷懶的時候,不妨讀一讀《世說新語》。其實,兩晉也有女名士。某年冬日,大雪紛飛,謝安轉身問侄子謝玄:“白雪紛紛何所似?”謝玄毫無詩意地答:“撒鹽空中差可擬。”幸虧其妹道韞聰明,隨即口占一句:“未若柳絮因風起。”那年她才七八歲。後來,她嫁到王家,一次,小叔子王獻之舌戰群儒,力不能敵。謝道韞端坐在青綾幕障之後,引經據典圍繞王獻之的主題進一步發揮,立意高遠,從容不迫,理直氣壯,客人詞窮而甘拜下風。
她晚年時,賊兵孫恩造反,殺到門前,丈夫還在求神拜佛,謝道韞早已訓練婢仆們執刀仗劍,組成一支小小的突擊隊伍,乘亂突圍出城。她橫刀在手,衝到大街上,終於成為賊兵的俘虜。孫恩要殺掉謝道韞的小外孫,謝道韞厲聲喝住。孫恩早慕她之名,見她義正辭嚴,不免大為心折,於是改容相待,送她安返故居。從此謝道韞寡居會稽。雖然謝也是節婦,到底見識不同,當時的會稽太守劉柳專程到她家求見,謝道韞久聞劉柳的才氣,粉黛不施,素衣素袍,坦然出來和劉柳相見。兩人惺惺相惜,果然相互敬服。
而謝道韞身後,是一眾成佛成仙的牛人,她就生活在一個極品的“牛棚”(牛人之棚)裏。
她的父親是安西將軍謝奕,風流了得,大梟雄桓溫對他極其欣賞。一次,謝奕喝高了,追著桓溫喝酒,桓溫不勝酒力躲到內室,不料謝奕不依不饒,追過去逼著桓溫把酒喝完,自己先醉倒在人家床上睡了整整一天;她的叔父謝安,臨危不懼出了名。淝水之戰時,他在家中與人下棋,前方捷報已到,他不動聲色,一直端坐把棋下完;她的親哥哥謝玄,是史上著名的淝水之戰中的主帥,把驕狂不可一世的大秦天王苻堅的百萬人馬打得落花流水,滿地找牙;她的公公王羲之,超級書法家,也是格調大師,常常搞怪,袒腹東床,用字換鵝,又玩曲水流觴,他的《蘭亭集序》《喪亂帖》,有人說是五百年才出一個,不,如果一定要我給一個期限,那應該是一萬年;她的小叔王徽之,就是那位雪夜訪友,到了人家家門口卻溜了的妄人,“乘興而行,興盡而返”。脫略形跡,討人喜歡。
但她不快樂,因為不愛自己的丈夫王凝之,曾經抱怨:“不意天壤中乃有王郎。”而一切親人的成就,都沒有用。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