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 (35)
女兒今年一個人到中國去過了幾個星期。
剛到國內的時候,還不太適應。問國內的親戚在上海她最喜歡什麽,回答是她最喜歡 iPad ,想象她一定是不跟人說話,一個人悶頭玩遊戲。還好女兒常常寫郵件來。有一次郵件中說,“ I have an itchy rash behind both of my legs from sweating 。”人家從小糖罐子長大,這玩意兒沒見過呀。媽媽趕緊告訴女兒這叫痱子,夏天出汗多就會出現。
過了一天,女兒又寫郵件來了,卻是譴責媽媽,“ Why didn't you tell me ice cream was called 冷靜? I thought they were talking about a cold drink. ”媽媽看不懂,中國人什麽時候把冰淇淋叫做“冷靜”?爸爸一聽就明白了,一定是上海話“冷飲”,在上海話裏冰淇淋也稱作冷飲的,女兒的中文有限,打中文一不小心就成了“冷靜”。
到了姨娘家後,女兒漸入佳境,各種活動、飯局此起彼伏。女兒本來就愛吃中國飯,現在真是如魚得水。某日中飯吃的是綠豆稀飯、鹽水毛豆、和烤雞。新鮮的毛豆米女兒非常愛吃,她在日記裏寫,這頓飯比在美國吃的飯好吃 10 倍。寫完了想想,覺得不止 10 倍,就又加個零,變成好吃 100 倍。
中國好吃的東西太多了。曉莉姨娘請客,問女兒想去吃香辣蟹還是小龍蝦,她想了一下,說,“都要”。吃火鍋,她最愛涮藕片,她覺得鴨血很恐怖,不肯吃。
女兒長得小,十三歲了,身高 145 厘米,體重 63 斤。女兒的表弟文文比她小一歲,性格很好,在新東方住宿上學。文文胃口特別好,體重達 160 斤。大家開玩笑說女兒的體重是文文的零頭。
除了好吃的,活動也很頻繁。遊泳、打高爾夫、藝術博物館、農家樂,不一而足。去遊泳,第一個遊泳館可能剛放了漂白粉,味道很大,女兒不適應,下去一會兒就上來了。到了一個大遊泳館,水的味道和清澈程度讓挑剔的她很滿意。遊了一會兒,好幾個家長,包括教練都注意到她了,“這個小朋友是哪個體校出來的?動作真好看。”女兒被誇得很不好意思,她在美國參加遊泳俱樂部,但是從來沒人誇。她覺得有必要告訴姨娘,於是主動交代,“我在美國是遊得最慢的。”
女兒喜歡看一個電視節目,用她有限的中文來描述是,“出來一個人,然後又出來一個人,然後又出來一個人。”姨娘猜了半天, 原來是“非誠勿擾”,節目裏是“男嘉賓一號” “男嘉賓二號”這麽出場的!
往年到中國,女兒最喜歡坐摩托車和三輪車。現在城市裏重視麵子工程,對三輪車管理很嚴,所以三輪車很少,價格也由原來的一次三、五元漲到十幾元。這次回國,摩托車和三輪車她還是喜歡,但女兒最喜歡的是姨娘騎自行車帶著她。她說一開始嚇得要命,因為手沒地方抓,迎麵看見一個三四歲小男孩悠閑地坐在自行車的後座上,她一下子就不怕了。
姨娘平時去孤兒院做義工,說一到那兒,孩子們都湧過來,叫,“媽媽抱!媽媽抱!”她說那兒的小孩穿的不好,要求給孤兒院的小孩帶些舊衣服來。女兒這次沒帶很多東西回國,箱子裏一半裝的都是質量樣式好的小衣服。結果,孤兒院常有外國人來領養孩子,領導們氣很粗,不接受穿過的衣服,必須是全新的,帶小孩的老師對這些質量好的小衣服倒很歡迎。
下雨天冷,姨娘帶女兒去買衣服,適合她身材的衣服很多都太花哨了,好不容易挑到幾件,一件小外套和一條中褲花了 900 元,一條連衣裙 798 元。幸運的是第二天商場搞活動打折,衣裙降了些價。姨娘還給女兒買了一件 T 恤 398 元,美國農民覺得太貴,讓她們去退掉了。
要回美國了,女兒在日記裏寫,“啊,我在中國舒適的生活要結束了,我要回到我黑暗的日子了。”想想又加一句,“對不起,有點太詩意哈。” 前一天,姨娘問,走之前還有什麽想做的事情想吃的東西?女兒的要求是:無錫水蜜桃,蔣家橋的鍋貼,冰淇淋,坐自行車。
在中國過了四個星期回來,女兒問題很多,“門口這雙新鞋是誰的?弟弟還是吃素嗎?”又說,“妹妹長高了。”女兒的鋼琴老師卻對她說,“你長高了。”
現在,女兒經常念叨這樣的廣告:“不會哪裏點哪裏, So easy, so easy 。媽媽再也不會擔心我的學習,步步高點讀機!”想必是在國內電視看多了。爹媽欣喜地說,“到底學了一點中文,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