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 (35)
新冠研究多如牛毛,最近苦讀了幾篇新文章。這些文章都是經過同行評議、正式發表的,不是預印本。
一
5月4日《自然》:
“非藥物性幹預措施”有效地遏製了新冠在中國的傳播
非藥物的幹預措施,就是社區隔離、洗手、戴口罩這些不吃藥不打針的措施。
英國的模型分析:如果沒有早期的“非藥物性幹預”,中國的病例數會是現在的67倍。
點評:雖然一直知道中國的抗疫措施非常有效,第一次看到分析出來的數據。
二
5月3日《抗菌化療雜誌》:
一種測瑞德西韋血藥濃度的新方法
點評:瑞德西韋(人民的希望)是第一個在大樣本雙盲試驗中顯示效果的抗新冠病毒藥,臨床試驗正在風風火火地進行。
這個方法可以測出瑞德西韋及其代謝產物的血藥濃度,可望用來精準指導治療。
三
5月8日《美國CDC周報》:
新冠大流行對兒童接種疫苗的影響
今年1-4月,美國接種非流感和麻疹疫苗的兒童比去年同期下降很多,因而增加了這些傳染病爆發的可能。
家長要抓緊給孩子補種疫苗。
四
5月1日《科學》:
百度的信息準確跟蹤了新冠病毒的傳播。
百度的人群流動信息準確地跟蹤了新冠病毒從武漢到其他城市的傳播情況。
在疫情發展的早期(2月1日之前),當疫情局限在武漢時,旅行限製特別有效。
但是一旦爆發更加廣泛,出行限製可能不太有效。
點評:美國很早就對中國禁飛,但後來發現不少病人從歐洲進入。用數據分析旅行限製到底什麽時候有用、有多大作用,對各國製定政策非常重要。
希望各種航空禁令盡早開放,一顆愛玩的心已經蠢蠢欲動。
五
5月5日《科學》:
通過手機快速收集新冠信息。
美國麻省總醫院和英國國王學院聯合設計了一個手機app,讓各人自行匯報症狀和新冠測試結果。
目前有近3百萬人使用,隻有0.4%的有症狀的人得到了核酸檢測。
在11條可能的症狀裏,有>=3個症狀的人比單個症狀的人更可能測出陽性。
現在是人人不離手機的時代,通過手機收集信息多快好省,可以迅速找到疫情熱點,更好地製定公衛應對措施。
如果能兼顧好對個人隱私的顧慮,這類方法應該是公衛監測的大趨勢。
六
5月5日《JAMA》:
兩類高血壓藥的使用與新冠陽性之間沒有關聯
據中國疾控中心報道,“我國高血壓患者2.7億 半數自己不知”。
因為新冠病毒要經過一個叫ACE的分子起作用,有些高血壓藥物(血管緊張素轉化酶抑製劑ACEIs和血管緊張素Ⅱ受體拮抗劑ARB)也要用上ACE,有人就嚇得要死,以為這些藥不能吃了。
美國克利夫蘭臨床中心的醫生調查了18472位接受了新冠核酸測試的患者。
約1/10的病人在用ACEIs或ARB治療高血壓。
他們發現使用這兩類藥和新冠測試陽性之間沒有關聯。
5月1日,《新英格蘭醫學周刊》同一天連發三篇研究論文和編者按,指出用這些藥不會讓新冠更重或增加死亡率。病人應聽醫生的,不要中斷用ACEIs或ARB治療高血壓。
這些是目前為止最新的臨床證據。用這兩類藥物治療高血壓的親朋好友很多,有必要讓他們解除後顧之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