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秋隨筆

豈能盡如人意,但求無愧我心。
正文

臭小子背唐詩

(2008-04-04 18:46:36) 下一個

        臭小子兩歲以前不太愛說話,曾經擔心他的語言能力發育滯後,帶他去見specialist做accessment。專家告知一般生活中接觸雙語的孩子要比單語的孩子說話晚,最終會趕上來的,不必太擔心,並建議平時多給他讀書,多跟他說話。後來的事實證明專家的話完全正確,臭小子現在話多得有時讓人心煩,每天十萬個為什麽,尤其是吃飯的時候喋喋不休,時時被訓斥一句話:飯還堵不住嘴!

        在臭小子的語言發育過程中,我覺得背唐詩起了積極作用。唐詩和轍押韻,朗朗上口,特別是五言絕句短小精悍,對訓練幼兒的聽力和語言模仿能力很有幫助。

       我教臭小子背唐詩基本上都是在接送他去學校的路上,我本人自幼喜愛古詩詞,所以常常是借景生“詩", 信手拈來。

       比如,趕上中秋月圓的時候我們念李白的《靜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這是臭小子學會的第一首唐詩,他把靜夜思作為唐詩的代名詞,如果他說"我要看靜夜思的DVD",就是指那盤《幼兒學唐詩》了。

       再比如,冬去春來的時候我們念孟浩然的《春曉》: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

       看到大雁從頭頂飛過,我們念駱賓王的《詠鵝》:鵝,鵝,鵝,曲項向天歌。白毛浮綠水,紅掌撥清波。大雁和鵝不同種卻同宗,還不算太誤導吧?

       前幾天春雨綿綿,我們念杜牧的《清明》: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這首詩字比較多,臭小子背起來有些吃力。

       臭小子最喜歡的是用他的話來說"胡馬"的詩,實際上是王昌齡的《出塞》:秦時明月漢時關,萬裏長城人未還。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這首詩的字和上一首一樣多,可是臭小子卻背得滾瓜爛熟,看來有興趣和沒興趣就是不一樣。

        最有趣的是教臭小子念王之渙的《登鸛雀樓》: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欲窮千裏目,更上一層樓。我對他解釋說,站得高看得遠,你從二樓的窗戶向外看,就能看到遠處的樹和人。臭小子應該是充分理解了後兩句詩的"表麵"意思,因為他現在每次上樓梯的時候嘴裏都會念念有詞:更上一層樓!

[ 打印 ]
閱讀 ()評論 (2)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