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文章分類
正文

無形的手在調控著人口的數量

(2008-03-10 14:37:14) 下一個
水寒人口論(9):人口增長呈長S形變化-無形的手在調控著人口的數量

作者:水寒 / 中山水寒 2004-10-22 familyyi@yahoo.com

人口增長呈長S形,在中國夏商西周三朝,中國人口在1100萬到1400萬範圍內擺動,春秋戰國時期人口兩千萬,到清朝中期公元1714年人口仍然是兩千多萬。就是說這四千多年間人口總量一直在1000萬到6000萬之間波動。(請參看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史研究所的網站:http://agri-history.ihns.ac.cn/history/renkoubiao.htm
)。主要原因是人類生產力水平長期沒有質的變化,每當人類繁衍到一定數量時,由於食物不足,便造成體質下降或大量餓斃,戰亂和社會劇烈動蕩,繼發嚴重危害人類的疾病和瘟疫,常使得人口劇減。比如說西晉時經過八王之亂後人口減少五分之四。天府之國的四川曾為人口大省,但經過張獻忠之亂後人口驟減(隻剩下10%左右),田土荒曠,竟然需要從湖廣地區移民。這樣大的人口變化曆史上出現好幾次。中國以前兩萬多個姓氏、無數個民族,但90%以上的姓氏和民族都已經陸續滅絕,現在各位的家族曆史上都幾度出現過“子姓幾盡,不絕若線”的風險,可見樸素的養兒防老的“傳香火”信仰對漢民族的延續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中國曆史上長期沒有社會保障製度,“不孝有三,無後為大”的觀念客觀上對社會穩定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全球人口增長隻是近兩百多年的事情,比如中國經過明末清初戰爭後,中國人口康熙時期降低到兩千萬左右後,乾隆時期人口快速增長,到1800年左右已經達到四億(占全球人口1/3以上),這主要應歸功於印第安人培植出來的玉米、土豆、紅薯等高產作物的在中國的普遍移植。而歐洲還因為移民美洲並將糧食從美洲運往歐洲。但自1800年後,可能是糧食增加已經到了當時的極限,又因為鴉片戰爭和長期社會動蕩和戰爭,中國人口又再次維持在大約四億的一個平台,到1901年仍然隻有4.2億,1911年人口還降為3.4億,其後又因為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人口雖有增長但增長緩慢,到1949年人口達到5.5億。而自1800年以後的這段時間歐洲國家人口增長幅度明顯高於中國,這也是中國人口為什麽由傳統占全球人口的1/3不斷下降的原因之一。

1949年以後,由於戰亂的結束,並因為大力發展農田水利建設和建立農村醫療體製,人均壽命由35歲延長到70多歲,新生兒死亡率也大為降低。在婦女平均生育率沒有大的改變的情況下,中國人口急劇增長。因此1949年以後的人口快速增長不完全因為新生人口的增加,很大程度歸因於壽命的延長。解放後30年人口還沒有增加1倍,說明當時是適當控製了人口的。毛澤東人口思想是以提高人口素質為中心解決人口問題,這種思想是值得我們發揚的。請看中國社會科學院劉德中的“毛澤東人口思想再評價”http://www.mzdthought.com/wz/110zn/mzdrksx.htm。

在資本主義初期德國的馬克思發表了《資本論》。在人口急劇增長的初期,英國政治經濟學家馬爾薩斯1789年就以假名發表了他那令人沮喪的名作《人口論》,預言了人類前景灰暗的未來:我們的人口將不斷增長,一直達到人類食物供應的極限為止,貧窮和饑荒將是人類社會永遠驅趕不去的陰霾。世界人口自1798年馬爾薩斯人口悲觀論出現以來,特別是二戰以後出現了前所未有的增長時期,人口悲觀論就沒有停止過,影響最大的要算美國人口生態學家Paul.R.Ehrlich於1968年出版了其轟動一時的《人口爆炸》。埃裏奇認為世界人口的迅速增長與過剩已經超過了地球生態環境的承載能力,正威脅著整個人類的生存。

然而幾十年過去了,悲觀論者的預言並沒有出現,而世界人口卻已經由埃裏奇著文時的35億左右跨過60億大關,並且情況已發生根本變化。據聯合國預測,到2100年,歐洲和日本的人口將減少一半。對生育率水平低下的發達國家來說,生育率不足的含義就像人口爆炸那樣意義深遠。無怪英國《觀察家報》驚呼,即使世界上第60億個人出生了,那也該是拋棄世界人口過剩恐懼症的時候了。

似乎有一隻看不見的手,在調控著人口的數量,在古代通過戰爭、疾病和瘟疫等激烈手段,現在通過避孕、降低生育願望等溫柔手段,應該算是人類文明的進步。

中國社會學家潘光旦(毛澤東的朋友)注意到中國古代風水學強調的這樣一種現象:才(財)丁不能兩旺。也就是越窮越生。放大了來看,在中國,總是生活水平較低的農村生育率高於生活水平較高的城市;在世界範圍,也是富裕的發達國家生育率逐步下降,而貧窮的發展中國家人口增長迅速。這導致了什麽樣的變遷呢?凡是人口迅速增長的國家或地區,如中國、印度等,都呈現出上升的勢頭;而發達國家或地區,由於人力不足,不得不引進大量外部移民,這些來自生活水平較低國家的移民,慢慢地取代、占據了本土人原有的優勢地位。在這種趨勢背後,似乎有一隻看不見的手,通過這一升一降的方式,來推動社會階層的流動與文明的興衰更替。也許,上帝真是公平的。但值得諷刺的是,本來上帝給了我們機會來補償我們近代所受的苦難,恢複我們民族在全球人口的比例,但我們自己卻采用計劃生育人為地放棄這種補償,中國人口占全球份額有傳統的1/3降到到了二十世紀初1/4,再降到現在的1/5,二、三十年後將降到1/6。在我們囔著人口過多時,我們占全球的比例下降了一半。

沒有成功摸索出生育文化的民族都已滅絕。現在幸存的民族都成功地摸索出延續民族的生育文化,雖然這些文化千變萬化,在今人眼裏有些甚至可笑(在很多無神論者眼裏,基督教和佛教不也可笑嗎?)。這些文化必須有連續性,否則民族將麵臨巨大災難。俄羅斯放棄了東正教的傳統,現在即使重新信仰東正教,但已經不是原汁原味了。俄羅斯人口危機已成為威脅俄羅斯民族生存與發展的頭號敵人,將來俄羅斯的國家基礎都會受到動搖。俄羅斯民族自誕生以來,人口不斷增長。但從1992年起,俄出現了民族史上從未有過的非戰爭性人口危機。1914年,俄羅斯有人口8990萬,1992年達到曆史最高點,為1.48億,2001年減少到1.44億。到2050年將減少到8000萬。

曆史上對於漢民族(以及韓國、日本)的延續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的養兒防老的“傳香火”的傳統思想,在中國大陸,經過幾十年不正常的教育,尤其是計劃生育政策的無情抨擊,早已經離開了主流思想(上海的生育願望隻有1.1了);在日本、韓國、新加坡、台灣、香港,也被西方文化衝擊得七零八落,但又不能完全吸收西方的生育文化(對於現在的社會來說,就是每個家庭生育三個孩子)。中華文化圈(日本、韓國、新加坡、台灣、香港)生育率都非常低。新加坡華人的生育率隻有1.3,比馬來人的2.4低了近半,雖然目前華人比例高達70%以上,但照這種趨勢下去,華人成為少數民族隻是遲早的事情。1957年馬來西亞獨立時,華人人口比例約為40%,到2001年已降至25.7%,50年後馬來西亞華人將隻占總人口的7%,將從政治版圖中消失。香港生育率隻有1.0(是除了上海以外世界最低的生育率,今後的經濟全靠大陸移民),美國和加拿大華人生育率幾乎為所有族裔最低。從新加坡、馬來西亞、美國、加拿大來看,華人的生育率是偏低的,生育一、兩個小孩的家庭為多,生三個孩子的家庭很少,加上單身和不育人口,生育率平均還達不到1.3,低於美國的2.08,英國的1.65,法國的1.8。要沒有中國人目前每年的大量外移,“海外華人”將成為一個曆史名詞。

文化的消失是金錢無法彌補的,新加坡政府花費8億元配套獎勵國人“生生不息”,俄羅斯鼓勵五年生三娃政府獎住房,日本也絞盡腦汁想出很多方法鼓勵生育,但都收效不大。前鑒不遠,中國計劃生育再不停止,更待何時?

1980年在宣揚計劃生育必要性時說,英國希望將人口由5600萬減少到3000萬,荷蘭希望將人口由1350萬減少到500萬。事實上這些觀點隻是個別學者的觀點,英國、荷蘭政府從來沒有用這些理論來控製人口,反而鼓勵生育,但仍然難以阻擋人口下降和老化。在這方麵我們搶了個第一,從理論到實踐不到一年,但這個第一是我們幾代人都難以承受的。

可見人口呈長S形變化,數千年的低水平平穩期,兩百多年的急劇上升期,然後是人口高水平平穩期,現在不少發達國家已經到達人口頂峰(有些國家開始下降),非洲和阿拉伯國家還處於增長階段,中國本來應該與印度一樣還在緊近頂峰的增長期,但中國的計劃生育使中國人口過早地到達了由增長向減少的過渡階段。人口一直是問題,以前和將來是人口不夠的問題,隻有這中間兩百多年是人口過多的問題。

水寒人口論/討伐計生委係列文章(待續):
8、中國今後不可能建立起西方目前的養老製度
人民日報強國論壇深入討論區重點加星推薦/精華區
http://bbs.people.com.cn/bbs/ReadFile?whichfile=711524&typeid=17
中國改革論壇精華區:http://www.chinareform.org.cn/cirdbbs/dispbbs.asp?boardID=2&ID=35318&replyID=75961&skin=1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