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文章分類
正文

討伐計生委!計劃生育委員會威脅中國持續發展

(2008-03-10 14:37:13) 下一個
討伐計生委!計劃生育委員會威脅中國持續發展
作者:水寒 7/18/04

目錄

一、人口再生產是人類社會賴以存在和發展的兩大基本支柱
二、計劃生育委員會在撒謊,威脅中國持續發展
三、中國真有1.8的生育率?
四、人口減少的惡果
五、“不孝有三,無後為大”的深層哲理
六、計劃生育政策成比例降低了社會成本嗎?
七、古老的哲學往往露出年輕的微笑

一、人口再生產是人類社會賴以存在和發展的兩大基本支柱
人類社會賴以存在和發展的兩大基本支柱,一是物質再生產,二是人口再生產。要維持人口穩定(不增加也不減少),婦女平均得生育2.1個孩子,考慮到單身人口的存在和顯著上升的不孕人口比例,每位有生育能力的已婚婦女應該生育3個孩子。生育是人類最神聖的事情,但中國計劃生育的長期負麵宣傳,現在很多人認為生育是可恥的了。

全球人口增加隻是近兩百多年的事情。中國以前四千多年人口一直波動在兩千萬到六千萬之間。經過明末清初戰爭後,中國人口康熙時期降低到兩千萬左右後,在兩百多年上升到現在的12.9億(以新華社資料為準;有些人無視近年的人口增長規律,臆測中國人口達到15億了)。在這兩百多年中國婦女平均生育率在6.0左右。那麽以現在的1.3的出生率計算,人口會怎麽樣呢?假設2004年我們這一代1000人,32年一代,要是生育率在2.1的話,人口一直維持在1000人;以1.8的生育率計算,224年後還有340人;要是以1.3的生育率計算,224年後(經曆7代之後),隻有35個人了。你可以看出,中國人口由傳統的數千萬上升到13億隻化了兩百多年,要是以目前1.3的生育率,也隻要兩百多年就可以恢複到數千萬。並且由於1.3的生育率意味持續老化,到時候這數千萬人口中老年人為主,年輕勞力很少。

1992年俄羅斯人口總數為1.487億,而2002年這個數字已降至1.452億,11年中俄人口減少了350萬人。據聯合國預測,2050年俄人口將減少28.3%,在7100萬至1.27億之間。

二、計劃生育委員會在撒謊,威脅中國持續發展
1997年和2001年,國家計生委組織進行了兩次全國範圍的抽樣調查。97年的調查數據顯示中國婦女平均生育率隻有1.35-1.38;2001的數據也顯示隻有1.35。對97年的數據計劃生育委高層也認為不可信,調整到1.8;對2001的數據也認為不可靠,調整到1.8。後麵根據第五次人口普查的數據,利用生育基數法,推算1991-2000年中國大陸婦女總和生育率平均在1.22,樂觀估算也隻在在1.3-1.6左右(請參閱國家人口和計劃生育委員會統計與財務管理司副司長王謙的“中國大陸十年來生育水平估計”(http://home.ust.hk/~soazgw/Wangq.doc)。但中國官方人口的資料仍然認為中國婦女平均生育率在1.8。人口普查的如此詳盡的資料都不相信,竟然相信沒有任何依據的1.8的推測數據!

現在大多數所謂人口專家的都是在假設中國人的生育願望不變,不孕症忽略不計的前提下得出的預期數據,並且指望今後一放寬計劃生育,生育率就會馬上上升。而這些數據又是高層決策部門製定人口政策的依據。而近幾年生育願望發生根本的變化,並且這種變化不可逆轉;不孕症急劇上升,已經與腫瘤、心腦血管疾病一起成為人類的三大疾病。

三、中國真有1.8的生育率?
現在中國高層官方聲稱中國婦女平均生育率在1.8,看起來問題還不特別嚴重(與法國的生育率差不多)。中國真有1.8的生育率?

中國有至少10%人不孕(一方不孕意味全家不孕,在現在20多歲的一代比例更高,有些區域達到36%),中國人口中70%分布在農村,30%在城市。不受計劃性限製的少數民族隻占很少比例,可以忽略不計。那麽以國家的生育政策:城市婦女隻生一個,意味有生育能力的婦女生育率隻有1.0;農村第一胎是女孩可以生育二胎,意味有生育能力的婦女生育率隻有1.5。再加上不孕的的比例(以最保守的10%計算),中國婦女平均生育率隻有1.215,要是考慮相當人口單身的話,平均生育率不到1.2。

當然農村仍然還有超生現象,但比例並不算高,超過三胎的比例很少(尤其是90年代末超生比例很低了)。要到達國家報道的1.8的生育率,中國生育情況應該如下:農村有生育能力的應該生育2.4,城市生育1.1個孩子(這也不考慮單身人口的存在,也隻保守地計算10%的不孕)。問題是中國農村90年代以來農村根本達不到2.4的生育率!再說前不久公布的中國平均生育願望調查,農村平均生育願望隻有1.81。生育願望隻有1.81,又有計劃生育政策的限製,怎麽可能達到2.4的生育率?強迫人口減少的途徑很多,計劃生育、戰亂、傳染病等,但隻有強奸才能強迫人口增加(由於人工流產,強奸也不一定能增加人口)。

目前,我國每3個產業工人中,就有2個來自農村。90年代後期,尤其是中國加入WTO後,中國成為最大外資投資國,大量外資引入,中國成為低級產品的世界工廠,城市下崗工人比例並未減少(等著拿下崗工資呢),那麽哪些人在這些新增工廠幹活?農民工!今後數年農民工將達到3億。這意味著什麽?9億農民中除去老年人和未成年人口,生育人口不過三、四億,這三億農民工基本都是生育年齡的農民,就是說生育年齡的農民大多進城了(現在農村年輕人非常非常少,隻有老年人和小孩留下來;等今後經濟平穩後,農村人口隻占30%左右)。他們的住房條件(夫婦大多分居)等生活條件較差,工資水平比較低,而又麵臨與城市人口一樣的消費水平,他們又沒有完善的社會保障,子女就學麵臨困難(費用比城市人口更高),大多數連產假都沒有,一旦休假回家生小孩意味著失去手上的工作機會。並且由於他們的父母沒有退休工資,他們得養活父母。因此他們的生育願望事實上比城市人口更低。另外有些民工連結婚都成問題,遑論生育了。人們心目中農民好象還象一、二十年前都是生育三、四個,就象一些老外還一直以為中國都是穿長袍子,留長辮子。猴年馬月的事情了!中國農村超生無疑還存在,但比例很低了,並且生育三個以上的很少很少,美國、加拿大還有生十幾個的呢,但美國平均生育率隻有2.08,加拿大隻有1.5。不能以個例來推導全國。

從經濟結構來看,中國目前的1.78(農村1.81)的生育願望是可信的。姑且不談歐洲和日本(目前生育率隻有1.29)。台灣、韓國、新加坡經濟水平不過比中國早二十年,生育率隻有1.3了,人口已經負增長了。印度經濟水平隻不到中國一半,印度沒有強製實行計劃生育,僅僅因為經濟發展和觀念改變,生育率也從70年代初的6.0左右(中國當時是5.8)下降到現在的3.0,在隨後的十幾年將下降到世代更替水平的2.1。印度目前經濟水平遠不如中國,中國放鬆計劃生育,估計也就隻能達到1.8的生育率,要能達到2.1的世代更替水平那真是老天保佑了。

官方以1.8的生育率推測中國人口在二、三十年內停止增長,人口最多達14.8億,然後人口減少。現在既然事實上隻有1.3的生育率,意味著人口增長馬上就要停止(上海、天津、廣州、大連等城市已經負增長了),永遠達不到14億。現在放鬆計劃生育,1.8或1.9的生育率,人口也最多隻能達到15億,然後人口減少。

四、人口減少的惡果
中國1960年代婦女平均生育率很高(1971年數據顯示是5.8),人口壓力當然大,食物短缺是個大問題,在經濟仍然沒有出現曙光的前提下,適當降低生育率是無奈但正確的做法。中國七十年代實行的比較寬鬆的計劃生育政策,當時提倡的是“四五家庭”,即一個家庭生育兩、三個小孩。該政策使中國婦女生育率從5.8下降到2.7。
但後麵中國經濟明顯起步後,就應該放鬆計劃生育,但政府還處於“一日被蛇咬,三年怕秤鉤”的心態,反而采取更加嚴厲的計劃生育政策:一對夫婦隻生一個孩子。中國生育率在80年代中期就已經低於2.1的世代更替水平。低於2.1意味現在的人口增加隻是低慣性增長,然後就是人口急劇減少。低慣性增長(尤其是以現在1.3的生育率)和人口減少的後果非常嚴重。

有人說:中國人口太多了,減少人口有何不好?中國人口密度比較大,但人均資源比日本甚至一些歐洲國家要好。要是中國人口成比例地降低到七、八億,當然也不錯。但現在不可能屠殺老年人,隻是通過降低生育率來減少人口,反而增加老年人比例。生育率低於1.8,尤其是現在的1.3,意味著今後有活力的人口過度減少,而整個社會壓力卻增加(沒有活力的老年人口增加)。

自50年代以來,隨著西方發達國家的老年人口比例不斷提高,西方人口學家越來越關注人口老化對社會經濟所產生的影響。從對經濟發展的影響上看,西方學者普遍認為,人口老齡化會使勞動力年齡人口比例相對下降,勞動力資源相對縮減,這在一定程度上會影響社會生產和開發,會帶來嚴重的經濟後果。其次,人口老化之後是勞動力人口老化,因為持續的低生育率會使青少年人口比例低,新增勞動年齡人口減少,這樣勢必造成勞動力年齡人口老化。在科技就是生產力的時代,老齡勞動力人口在接受新的知識和科學技術方麵比青年勞動力要處於劣勢,對新產業和就業崗位的適應能力也要弱一些。因此,隨著人口老齡化、勞動力人口老齡化,勞動生產率的提高和經濟發展必然會受到影響。當然老齡化的影響不僅僅隻表現在經濟發展方麵,還將表現在社會的各個領域,如社會養老負擔加重、老年醫療費用增加、社會價值觀變化等等。

日本20年前生氣蓬勃,平均年齡隻有30歲(中國現在一樣),現在中間年齡42歲,企業中有一半以上是老年人了。有人將日本的衰退歸因於經濟政策的失誤,事實上更大程度歸因於人口老年化,缺乏有創新力的企業隊伍。

五、“不孝有三,無後為大”的深層哲理
古人雲,不孝有三,無後為大。中國曆史上一直維持在幾千萬人口,“無後”所以"為大"者意義在此。孔門的孝的意蘊是豐富的。從全社會角度看,將我們這一代人視為一個群體,下一代視為一個群體,難道“不孝有三,無後為大”不正確嗎?下一代年輕人即使有些缺點,對老年人有些“不孝順”(比如說通過立法限製老年人的利益),但沒有他們的話,老年人一點養老保障也沒有。古代所崇尚的仁、義、禮、智、信,在文革遭到大力批判,不也是現在夢寐以求的目標嗎。對幾千年形成的一些信仰不能因為短時的迷茫便全加以拋棄。現在計劃生育再不停止,以後社會問題將很大。還不計算獨生子女因為“眾星捧月”效應培養出來的孤傲、狂妄、自私性格給社會帶來的損失。誰來養活龐大的老年人口?有人說現在存錢,今後自己養活,但存的錢不過是廢紙一張,今後誰來將這些廢紙換成財富?有人說以後有退休金,但退休金也需要年輕勞動人口提供。表麵上看,未來一對獨生子女夫婦要養活七口人(假設拋棄雙方祖父母,隻養活雙方父母和自己以及獨子的話),事實上遠不止七口人!因為還有一些沒有小孩的老人也得由社會供養,還是得通過增加稅收到全部年輕人身上,間接還是年輕勞動人口養。隨著生活質量的提高,“養活”的代價將會越來越高(包括醫療水平在內的生活水平在不斷提高)。從國家角度看,老年人口比例不能太大。我們這個群體今後需要下一代養活,一旦下一代人口太少,我們這一群體所持的社會股票就會貶值,甚至成為費紙。比如說,本來100個年輕人養活20個老年人應該沒有問題,但今後是20個年輕人養活100個老年人,就算這100個老年人存了一大筆錢,但需要這些年輕人才能轉化成消費用品,還是要靠這20個年輕人的勞動。這100個老年人能存可供今後消費的東西其實是很少的,比如說現在化了上千元買個電視,幾十年後價值不到十元。就算買大米等日用品,幾十年也變質了,也不值錢了。並且有些東西是無法存的(如醫療服務)。總之是需要這些年輕人來養。

有人因為老年職工工資較高,認為老年人貢獻大。事實上完全是錯覺。老年職工工資高,隻是說明廠裏效益好,人才結構合理,年輕人能容忍同工不同酬。一旦年輕人比例過少,威脅企業生存,年輕人可能另起爐灶,老年職工可就什麽也沒有了(現在很多企業已經不招收45歲以上的職工了)。

因為社會承擔了很大部分供養老年人的責任,個人少了後顧之憂,給人一種“不要靠年輕人養”的假象,現在有人不願生育小孩了。要是大多數人都這樣的話,其實是種自私的表現,一方麵不想承擔撫育小孩的責任(而那些養育小孩的母親因為花費很大精力和時間在養育小孩身上,反而不能得到足夠的工齡和社會安全稅的點數),一方麵又想將現在的財富長期保值甚至升值(生活水平在不斷提高),他們其實是在剝削別人的下一代。從個人角度看這種投機取巧的做法可以實現,但從社會角度出發卻是危險的。要是現在放鬆計劃生育,所增加的新生人口今後不光是養活他們自己的父母,也是養活其父母的同齡人。因此放鬆計劃生育所造成的暫時社會壓力也應該由全社會分擔,而不是單由父母承受,現在不付出,怎麽指望將來退休金保值/升值。就算你沒有小孩,但你為整個社會付出了稅,其中額外增加的部分用於撫育、培養小孩,等於與作父母的一起共同承擔了撫養小孩的義務,當然可以光明正大地以父輩的身份享受養老金。合理數量的高素質的下一代才有能力提高社會生產力水平,提高全社會生活水平,也就是將我們現在的投資升值,我們老年有比較高的生活水平和醫療水平。但要是整個社會付出的太少的話,今後問題可大了。

既然養老已經社會化了,與自己所生育的小孩脫鉤,養育小孩也必須適當社會化,否則社會非常不合理,沒人願意養育小孩了。美國、加拿大等國家的稅收傾斜政策給那些多子女家庭適當優惠是合理的,但還不夠,還不足以彌補他們養育小孩的付出。

六、計劃生育政策成比例降低了社會成本嗎?
20年來,全國累計少出生人口近3億,平均每個家庭少生了0.74個孩子,有人以現在養育小孩的花費來推測計劃生育節省的社會成本,認為為家庭和社會節省撫養費6萬億元,節省物質技術裝備費5.9萬億元。目前,我國4口人及以下的小家庭占家庭總戶數的比例已從1982年的53.7%升至77%,農村尚未解決溫飽的貧困人口從2億人減少到3400萬人,占農村人口的比例從30%下降到3%左右。

這樣看來,好象中國現在的經濟成長都歸因於人口的減少,改革開放政策反而一點功勞也沒有!這是非常滑稽的結論!

將經濟的落後歸於人口就象尼姑打屁怪和尚一樣。印度沒有實行計劃生育,經濟改革比中國晚十多年,但現在經濟有8%的年增長率。中國現在中間年齡31歲,今後45歲左右(與現在日本一樣);印度現在中間年齡24歲,今後在30歲左右,中印誰更有發展潛力?

經濟學者認為,在美國這樣的社會,養3個孩子的花銷隻相當於養一個孩子花費的1.6倍,可3個孩子長大後賺錢卻是1個孩子的3倍。由此看來,生3個孩子最劃算。

中國人均年國民生產總值才1000美元(8270元人民幣),加上30%左右的國防、道路等公共花費,人均月收入隻有不到500元人民幣。美國人均國民生產總值為三萬美元,中小學老師年工資相當於這個數字的1.3倍,總統工資相當於這個數字的7倍,教授年工資相當這個數字的三、四倍,醫生(都是博士畢業)平均年工資相當於這個數目的五倍。那麽中國教授月工資隻能在2000到2700元之間(中學老師工資隻能在1000左右),有博士學位的醫生月工資隻能在3400元左右(普通縣級醫院本科畢業的醫生工資隻能在一千多元),國家主席工資隻能在4800元左右。

計劃生育真的節省了社會成本嗎?中國1970年代麵臨糧食短缺的問題,養活有問題,當時適當限製人口當然合理的。但現在養育小孩的最大成本並不在於糧食,而在於其他方麵(比如教育)。“父願子成龍”,每對父母都將獨生子女當成“精英”來培養,教育供求關係決定了教育的不合理收費。檔次很低的民辦高等院校的職工也能拿五、六千的月薪。並且中國教育的浪費情況非常嚴重,師生比很低。要是都有三個小孩的話,父母的承受能力是有限的,供求關係就會理順,以現在同樣的成本可以培育三個小孩。

因此,中國是以三倍的成本隻為將來培育了一個勞動力!嚴重的浪費。

七、古老的哲學往往露出年輕的微笑
以前是綿製品,後麵穿的確良、尼龍衣服,但現在主流又回到改進了的綿製品衣服了。有些人因為穿上了的確良衣服就嘲笑那些穿綿製品衣服的人土氣落後。生育一直是神聖的,就因為前些年人口增加過快,人們就認為多生小孩是不光彩的事情。事實上生兒育女仍然是神聖的!沒有足夠的人口,社會就會停止發展。

中國幾千年很多傳統的哲學思想是非常深奧的。比如說:不孝有三,無後為大,忠孝仁義禮智信。從全社會角度看,將我們這一代人視為一個群體,下一代視為一個群體,難道“不孝有三,無後為大”不正確嗎?

中國傳統崇尚的忠孝仁義禮智信,不也是現在各國的法製所追求的目標嗎?

中國與周邊國家長達千年的“厚去薄來”的朝供外交關係(日本、韓國、越南等國名義上向中國朝供一些特產,但中國中央政府向這些國家提供大量援助。中國得到精神上的實惠,日本等國得到實際上的實惠),對維持亞洲的穩定非常有效,現在美國外交界就正在研究學習。幾千年來日本、朝鮮、越南等亞洲國家以小中華自居,中國大陸落後於日本不過百年,落後韓國、新加坡和中國台灣也不過二、三十年,現在情況發生逆轉,恢複中國在亞洲傳統的地位指日可待(要是中國放鬆計劃生育的話,中國生育率應該比這些亞洲國家要高)。

中國傳統文化注重家庭價值和穩定。家庭的穩定意味社會穩定,心理相對安全。現在的物質水平是明顯提供了,但我們心理安全程度反而降低了,離婚率增高,連婚姻安全感都沒有。

有建議可給我發郵件 familyyi@yahoo.com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