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是否迷失在越來越快的節奏裏?

(2014-06-30 03:48:35) 下一個

20年前曾飛去西安,下鹹陽機場搭出租車趕赴西安。
印象最深的是,上了坡,拐過一個彎,滿眼便是平坦空曠的郊野,寂靜少聲,無邊無沿,一色的黃土高原。
習慣了都市嘈雜的噪音、炫眼的顏色、煩亂的腳步、加班熬夜、數字與金錢,但那一刻,空了。
躁動的心,瞬間就平緩了下來,時間也似不複存在。
我明白了,賈平凹隻能是陝西人,隻能在這片土地上,產生《廢都》與《浮躁》。

從加拿大回到中國,再一次人催鬼急,刀槍劍戟,披星戴月下是一個個承擔全家幸福的身影。小車、大巴、地鐵、火車、飛機,戴著耳機、聯著電腦、3G網卡、備用電源、公文包、行李箱,手機24小時待機,時間早已碎片化,連去衛生間也要回個郵件、查個微信,順便再掃一下新聞。
報紙上的新聞個個似曾熟悉,新聞聯播也了無新意,無處不在的移動客戶端,早就將1分鍾前發生的大事塞進眼睛。隻有醒目的標題與梗概,少了透徹的分析,大段的理性瞬間湮滅在海量的激情中。
什麽家庭?什麽休假?若因為陪著家人住院而錯過了客戶CEO匯報,別指望沒有其他人來替代你。當你可以被替代而費用更高,別指望公司會仁慈留你。就如同你不會因為仁慈而留下一個完不成業績的下屬,因為你無法再超負荷背他應負責的數字。

經常在家中,聽著電視、看著電腦、講著電話,拚命將每一個感官都塞滿信息,生怕遺漏了一點點時間。我最愛的音樂呢?我最享受的Family Event呢?
快,快,快。
我想這該是博客消退,微博火熱的原因吧!

還能怎麽快?
把短信直接灌輸到大腦裏?要什麽電腦?要什麽iPad?要什麽手機?要什麽Google Glasses? 植入一個芯片,隨時、直接、Remote,將海量的信息,通過腦電波,傳遞給你的大腦;反過來,再將你大腦的想法,直接傳遞給機器,指揮它去運作。
How cool is this!

人,在這時,淡化了,隻要大腦。
該如何想象未來人的進化?隻是兩端連接機器的一個大腦?
又或者,當電腦計算能力最終取代了人腦,這最後一點跟人類相關聯的因素,也不再必要。
那麽,人,又在哪裏?

Someday, something wrong somewhere...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整全的教育 回複 悄悄話 讓靈魂追上我們疲憊的身體

有一個考古學家,到南美的叢林中,找尋古印加帝國文明的遺跡……他雇用了當地人作為向導及挑夫,一行人浩浩蕩蕩地朝著叢林的深處走去。

那群土著的腳力驚人,盡管他們背著笨重的行李,仍是健步如飛。

在整個隊伍的行進過程中,總是考古學家先喊著需要休息,讓所有土著停下來等候考古學家雖然體力跟不上,但希望能夠早一點到達目的地,一償平生的宿願,好好地來研究古印加帝國文明的奧秘。

到了第四天,考古學家一早醒來,便立即催促土著打點行李,準備上路。不料領導土著的翻譯人員卻拒絕行動,令考古學家為之惱怒不已。經過詳細的溝通,考古學家終於了解,這群土著自古以來便流傳著一項神秘的習俗。在趕路時,皆會竭盡所能地拚命向前衝,但每走上三天,便需要休息一天。

考古學家對於這項習俗好奇不已,詢問向導,為什麽在他們的部族中,會留下這麽耐人尋味的休息方式。向導很莊嚴地回答探險家的問題,道:“那是為了能夠讓我們的靈魂能夠追得上我們趕了三天路的疲憊身體。”

考古學家聽了向導的解釋,心中若有所悟,沉思了許久,終於展顏微笑。他心中深深地認為,這是他這一趟考古旅行中,最有價值的一項收獲。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