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菊東籬下9991. 大哥對事情毫不知情。書中說QJ是從長芳口中得知老三患了白血病,是絕症,而長芳是從在嚴加湖郵局工作的大哥那裏知道這個消息的,因為老三在給勘探隊領導打電話時說到自己的病情,被大哥恰好聽到。不論故事背景放在什麽年代,任何人對自己身邊一個風華正茂、年輕英俊的朋友或熟人突然身患絕症,絕對都會震驚不已,唏噓不已。試想,你可能對身邊哪個朋友生了一個小孩,升了一個官,調換了一個單位等不會有太多印象,但是對於一個鮮活的生命頃刻就走向凋謝,絕對不會輕易忘掉。而且,大哥應該是將此事回去告訴了家人,連自己的妹妹都知道了,那麽他的妻子餘敏,他的父母張村長夫婦肯定都知道了這件事。因為書中說了,老三和他們一家走得很近,張媽媽還將他視為自己的兒子,有什麽好吃的都要叫他過來;大姐還暗戀過他一段時間;這些人一旦知道他患病的事情,怎麽不會久久陷入哀傷之中呢?然而,紀錄片中卻說道,張大哥常年在郵局工作,對家裏發生的這段“曠世奇戀”一點都不知情。
2. 老三長眠的山楂樹。書中和QJ的後記中明確說了就是埋葬在西坪村那顆具有革命象征意義的山楂樹之下。從村中口中可以得知,這棵樹在村子人心目中很神聖的,因為埋葬了很多**革命烈士。那麽,長達十年的文革中,這棵樹應該不止一次被大家緬懷,不止被一個人所熟知。稍微找幾個在文革年代比較活躍的村民,肯定能知道一些蛛絲馬跡,但是很遺憾。之前也有網友說過,在農村下葬一個人是很隆重的事情,至少要放鞭炮,敲鑼打鼓這樣才能辟邪,老三“因公殉職”,那他們單位的同事肯定知道這回事(文中還說了舉行追悼會,如果沒有單位和同事,也沒有什麽好追悼的),即使單位想刻意隱瞞白血病,但是也不會隱瞞老三的病死,可以對外宣布死於其他疾病。死人的事情究竟是紙包不住火的,因為老三還要葬回來,如果說老三借故調走,一直不回來還可能說得通一點;再說,老三出身很好,工作努力,沒有理由要把這麽一個好同誌的葬禮搞得太低調啊。文中也說了,很多人都到了現場,長芳還哭得像一個淚人。那時也不興拉警戒線,遇到一個葬禮,即使是本村老人過世,周圍很多群眾都會過去看一看,更何況這麽一位“以身殉職,英年早逝”的外地人入葬,估計應該是很多人去圍觀的。但是現在沒有一個人能準確說明當年是否有這麽一個葬禮,究竟葬在哪兒。文章發表的時間也很蹊蹺,2006年才公開發表,最關鍵的證人長芳也在那一年撒手人寰了。
3. QJ的信。後記中說了,QJ出國之後,經常給長芳寫信,拜托她給老三掃墓。國外的信郵寄過來,信封上麵的地址肯定都是英文,在上世紀90年代的農村婦女,經常會收到國外英文寫的信,絕對是一件很稀罕的事情。在農村,一個鄉一個村的郵遞員通常都是很固定的,如果真有這麽一回事,負責送信的郵遞員肯定有印象,當然紀錄片中沒有提到些。而且,長芳經常會收到英文信,她的丈夫,她的兒女會不知道嗎?如果說偶然一次收到這樣的信件,而長芳也不願重提往事,家裏人不知道還可能;但是經常收到這樣的信,想瞞都瞞不住啊;而且她還需要給QJ回信,這樣的事情她能在神不知鬼不覺的情況下完成嗎,很難吧?而且,在20多年中,她就從來沒有和丈夫,兒女,朋友提到過這麽一段傷心的過去嗎?
4. 在西坪村停留的時間。在紀錄片中,羅老師向我們展示那個《西坪村村史》,薄薄的小開本,估計最多也就是50頁。他們一行人可是有7個人哦,就是學生寫手也有4個。4個文筆優美、成績優秀的學生,從了解村史(無非就是山楂樹,革命烈士之類,也不會追溯到民國,清朝之前了)到寫成文章,估計也就是半個月能搞定。而文中說了,QJ在那裏不僅寫了村史,而且給老二編了一件毛衣,做了一雙鞋子。手工編織一個成年人的毛衣,稍有常識的人都知道,少不了要個8到10天,換算成工作時間至少也要60個工時。那時的QJ,白天要了解村史,要和其他同學討論,要執筆寫文章,還要料理個人生活,還要織毛衣。如果她每天節約2個小時出來,至少要30天才能織完。那個時候還不興熬夜,農村一向都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不可能挑燈夜幹的。而且,毛線還是QJ從家裏回來之後買的,加上她之前呆在那裏的時間,算起來QJ應該是在那裏呆了2個月左右。這與我從《西坪村村史》的內容評估的工作量有很大的出入,而且,有帖子也說了,采訪當年和她一起下鄉寫村史的同學,她說他們時間安排得很緊,大概就呆了半個月的時間。這麽短的時間,QJ怎麽就和老三擦出了那麽明亮的愛情火花呢?即使有這麽一個人存在,最多也就是產生了一點點甜蜜的情愫吧,很難上升到後來老三為QJ“暗中跟蹤,天降奇兵,奮不顧身”等狂熱的愛情吧。
5. 軍區司令的兒子。這是老三頭上最耀眼的光環啊。從老三呆QJ去醫院看病的那一場說起。當老三看到JQ的腳底紅腫,腳底上麵不少被石灰水燙傷的小洞,裏麵還進了煤渣。於是帶她去了一家軍區醫院,他和當班的醫生說了某一個人的名字,於是那個醫生便很和藹的接待了她,我們可以猜想他是說了自己父親的名字。醫院是一個專業性很強的單位,不像其他部隊單位政治性很強。一個基層一線的臨床醫生,最多的是麵對病人,怎麽治病,可能知道自己軍分區重要領導,軍區司令的名字,但是要知道另外一個省的軍區司令的名字幾乎是不可能的。換成接待他們的是醫院院長,還有一點點可能。好比現在湖北某一個縣政府的基層工作人員,要他說出湖北省的省長、省委書記名字,他可能知道,但是要他說出其他省的,估計就很難了。要是我是那個醫生,某一天突然來了一個年輕人自報家人,且來頭很大很遠(按照書中描述是另外一個省的軍區司令員),又沒有證件(老三如果有部隊開的什麽證件,也就不會找不到招待所要在江邊亭子裏麵過夜了,他一直都不缺錢)我至少是先會驚訝,然後也要請示一下領導,否則為什麽無緣無故的相信你啊。所以,老三的原型應該就是宜昌軍分區的某個人或某個人的兒子,在看病的時候,他說出的的名字肯定是部隊醫院職工都很熟悉,就好比說你是某縣人民醫院的醫生,來了一個人說他是縣長的兒子,需要看病,這個醫生才可能會毫不猶豫的接待。
6. 病情的公布。書中在寫QJ與老三再次在醫院相見時,老三不經意說漏了嘴:幸虧割了這一刀,醫院才後來通知我去檢查…。先說說病情,老三割了自己一刀,血流不止,送到醫院縫了幾針,醫生還說凝血機製不好。我在醫院工作過,通常一個外傷病人進來包紮傷口,外科醫生是不會開血化驗的,即使是現在,你如果劃了個傷口,醫生直接就清洗包紮了。而老三可能是因為政治背景強,或者是因為流血時間太長,他應該是做了一個血常規和凝血時間檢查,這兩個檢測,原理都很簡單,時間也不需要很長(半個小時足可以完成),當時是出了化驗報告的:血小板有點低,凝血時間過長而已,因為那個時候還不興凝血因子檢測(我可以保證),所以說老三的血化驗報告單是當場就出來了,如果是他是某一些白血病,如:如急性粒細胞白血病(最常見的一種),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紅細胞白血病等,在血常規檢測時立馬就可以確定,不需要等到病人離開醫院之後再通知他;當然,如果老三當時就抽了骨髓檢測,倒是有可能後來通知。但是顯然不對。因此,可以斷定,老三包紮之後,醫院不可能有機會對他的血液進行檢驗了。而且,這個通知是怎麽通知的呢?老三是留了電話號碼(幾率不大),還是工作地點?如果留一個勘探隊的地址,醫生會相信嗎?血小板有點低是很常見的,和白血病是沒有什麽必然聯係的,比如天氣變化,懷孕等都可以導致血小板偏低。醫院是不會為了某一個病人檢測結果可疑,專門寫一個書麵的通知給病人的寄過去的。有人說,他是後來換藥的時候,再做檢測發現的。白血病人雖然凝血功能不好,但是也不是喪失了凝血功能,因為包紮之後,他還給QJ洗了傷口,如果還在流血不止,那紗布早就染紅被發現了。換藥一般都是2天一次,到了2天之後,他的傷口肯定不流血了,那醫生怎麽又會有先知先覺的讓他繼續做檢查呢?因此,我認為這個白血病,來得很突兀。
7. 老三最後在醫院的時間。從文中多處描述,老三在醫院是呆了好幾個月。有一次說他就是過春節回了一趟省城老家,然後就回來了,假設過春節的時間在1月底,那麽據老三去世的時間也有三個多月。宜昌670醫院是一個小醫院,突然來了這麽一個年輕且有來頭的絕症病人,這個消息在那些醫護人員中想要封鎖也難,因為老三要治療,他必須接受麵對不同的醫生和護士。就算是換了別的名字,但是某一天醫院來了一個病人,帶著保姆,弟弟等人來住院,他那軍區司令員的父親也經常過來,陪護人員陣容龐大,氣勢不凡。那些小護士們都會非常想看看那個司令員尊容吧,私下裏肯定會議論過這個事情吧,就好比某個縣政府普通工作人員,突然有機會看到中央首領一樣,心情肯定是很激動。而且這麽一個重要的病人,醫院應該是提供最好的病房,而絕對不會是和其他人共處一室。後來紀實片中說有一個護士對這麽一個病人有點印象,是白血病,很年輕,但是隻有一個人,住兩個人的病房。QJ後記中也說他很少提及自己的病情,倒是還記錄了同病室一個小男孩的病情。如果小說的情節真實,老三在去世前的幾個月都是在醫院度過,那隨便找找那個時間段在這個醫院工作的醫生和護士,應該是可以找到老三的一些信息,但是目前還沒有一個人能肯定,或者說能很肯定的證實書中的這段情節。
8. 曹大秀的原型。就是那個父親經常喝酒,想要把曹大秀隨便嫁一個人換點酒錢,書中說老三曾經數次接濟他們,最後她父親還要老三娶了他女兒,而曹大秀為了感謝他,經常幫他洗被子等。老三對曹大秀來說不啻於救命恩人,對這麽一個恩人,她會沒有一點印象嗎?曹大秀應該比老三年紀小一點,應該很容易找到,她受了老三那麽多的幫助,總不會向張家老二那樣在麵對記者采訪時一概以“不記得了”為理由拒絕吧?
9. 山楂紅毛線衣。書中說道,老三給QJ買了紅色的毛線衣,但是QJ不敢收,在後記中說,這個毛線在他們最後一次在醫院見麵的時候,她從醫院帶走並織成了毛線衣,一直穿了很多年,並帶去美國了。老三當時是去住院的,他並不知道JQ會在什麽時候來看他,在意識裏麵他可能從來沒有想到JQ會找到醫院來看他。他已經先知先覺的買了一段暗紅色的布料,要JQ帶回去做成衣服。這裏隻有兩種可能:一是老三非常想念JQ,他隨身攜帶著以前買給她的這團毛線。織過毛衣的人知道,一件成年人的毛衣所需的毛線繞成鉛球大的線團都有8個左右,散開就更占地方了。浪漫如老三,住院時帶著日記本,JQ的照片是有可能的,但是要帶著這麽多毛線去醫院,有點不可思議。第二種可能就是,JQ回家的那一天,老三自己回了一趟勘探隊,把毛線接到了醫院。但是老三當時是在醫院住院,而且他已經給JQ買了一段新布料,還會特意回去接這個毛線嗎?
10. 老三的同事。書中明確記載了,老三在勘探一隊,二隊,三隊都幹過,一隊和二隊的時間可能長一些,而三隊是在QJ去八中農場之後調去的。老三長相英俊,愛好文藝,會拉手風琴,而且以前在部隊文工團呆過絕對是能歌善舞,性格善良(幫助曹大秀等人),樂於助人,幫別人修鋼筆手表等,這麽一個小夥子,絕對是非常出眾惹人注意的。為什麽山楂樹這部小說火了這麽久,就沒有一個以前勘探隊的同誌站出來,確認一下呢?據我了解,勘探隊的工作枯燥,人員也很少調動,很多同事可能是一起工作幾年幾十年都不變。而且,從年齡來看,這些勘探隊的同事年齡都應該在60歲左右,不至於全部都去世或者神誌不清吧,為什麽就沒有一個人能準確說清楚老三的原型呢?當然,如果名字是準確的話,那老三應該還有同學吧?還有親人吧?現在老三已經成為“情聖”受到無數人的尊敬和愛慕,這些人為什麽不能站出來給自己的同事,親人,朋友一個應有的名分呢??
總之,我並不懷疑現實生活中的熊英女士曾經經曆過一段刻骨銘心的愛情,但是對於老三這個人物,我認為是虛構的。書中老三至少是綜合了以下幾個人的特點塑造出來的:勘探隊的某一個隊員,與GJ可能有過一點愛戀,或者GJ對這個隊員產生過暗戀;宜昌軍分區的某一個人或者某一個子弟,不知道以什麽方式與JQ認識並有過一段感情糾葛;XY後來的老公;或者還有其他人的影子摻雜在一起才塑造出老三這個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