惟登華山方解之--天國飛瀑
(2008-03-11 19:47:36)
下一個
有哭有笑登華山, 惟登華山方解之
笑雲 2008.03.11
笑雲當年夜登華山,先問山下了凡道長: 華山何景最不可錯過? 可收集什麽華山詩賦?
了凡道長端詳我後點點頭曰: 若遊華山,萬不可錯過長空棧道。你我有緣,昨日我整理經書,見當年大鵬居士的詩,世人無人知曉,今寫與你吧。
詩曰:
詠華山絕頂
顛狂少年顛狂笑,
絕壁千仞雲中道 。
怒雲狂湧急遮日,
天國飛瀑競逍遙 。
笑雲問: 此詩何解? 大鵬居士又是何人?
了凡道長曰: 大鵬居士應該是本寺高僧。當年韓愈登華山時投書求救,放聲大哭, 大鵬居士飛奔上山救之。居士隱居華山,大概不欲嘲笑韓愈,故此詩未流傳開來,我也是昨日整理經書才偶得之。今先贈與你了。至於詩當何解,自己領會去吧。我常登華山,此詩第四句卻想不明白。你若解之,回來告我。善哉善哉!
笑雲當夜十點出發,一人健步登山,初見山如臥佛。盛夏時節,山風習習,山頂處明月觸手可得。黑夜中拾階而上,忍不住望山長嘯,遠處也傳來寥落的遊客的回應聲。經過韓愈投書處,。。。。
長話短說,清晨四點登上東峰,眾遊客租棉衣禦寒,我則流連於山顛那雄渾的蒼鬆大合唱中。清晨看了日出,雲海,迫不及待地趕到了長空棧道,忍不住放聲大笑。壯哉壯哉! 笑雲生性豪爽,第一個攀鎖走上棧道,幾個素不相識的哥們兒受到鼓勵,隨後顫巍巍加入。至此,大鵬居士的前三句所寫的景致、意境我都親身經曆了。那麽第四句呢? 何為天國飛瀑?
信步向主峰走去。清晨的山頂雲霞籠罩,時開時散,陡然聽到了巨大的瀑布轟鳴聲! 我頓時興奮異常! 因為從沒有人提到華山頂有大瀑布了,莫非此景非有緣人方能見之? 我快步向頂峰衝去,突然我被眼前的景致驚得目瞪口呆,然後放聲大笑。我明白了! 華山絕景有二,一為長空棧道,二為天國飛瀑,而後者或許數十年不遇,又未有人大書特書之,故連華山的了凡道長亦不曾見。笑雲當日盡得奇緣,方能見之啊!
好啦,以下是我對大鵬居士詩的解讀,諸位看是否恰當:
雄奇的華山啊,讓我熱血沸騰,顛狂大笑,因為我慶幸自己能融於這天地造化之中,攀行在千仞絕壁上的雲中棧道。你看那山巔迅急變幻的雲海呀,就像發怒了一般,方才還看得見日出呢,刹那間雲就把太陽遮住了。我居然在華山絕頂聽到了巨大的瀑布轟鳴之聲,走近了才發現原來是天上的濃雲密霧在大風的驅動下穿過山頂巨岩的間隙傾瀉下來,與瀑布無異,堪稱天國飛瀑到人間啊,太不可思議了,太讓人陶醉了!
下得山來,笑雲告知了了凡道長我的發現。道長撚須微笑,清茶暢談。
不知哪位朋友也曾見過天國飛瀑? 笑雲歸來後寫了華山遊記,詳細描述了上述奇景,還寫了:
憶夜登華山
明月已偕雷雨去,
夜深風勁獨笑雲。
櫻花相伴人雖醉,
蒼鬆雲海更牽魂。
自此吾取筆名笑雲。心想: 詩可壯誌,詩可抒情,我非專業詩人,隻不過感親情、真情、豪情及世間美好之物,閑來則留駐筆端,給親友們增加點兒笑談。
令我驚異者,笑雲五年後又去探訪吾忘年交--了凡道長,道觀道長竟不知此人! 莫非笑
雲當日遇到的乃華山之神乎? 而那首詩可是真實的擺在案上。至今我想起夜登
華山則不知何為玄夢,何為現生。
哪位也寫了豪邁華山的,不妨拿來共賞。若去遊華山,有緣見到了凡道長的,請代向老人家問安。
Reference:
韓愈投書處 (courtecy of ?)
唐朝後期,韓愈被貶,心情十分不好,剛好遇到他的侄子韓湘子和華山修道士呂洞賓,二人勸說韓愈去華山一遊,以解心頭之悶。韓愈對名川大山一貫比較感興趣,但因以往政務冗忙,沒有閑餘時間,苦不得遊,今日,經他倆一提,正合其意。便道:“也好,隻是道路崎嶇,如何去得?”韓湘子道:“這有何難?” 於是兩個道人夾著韓愈瓢至山頂,然後兩人離去。
韓愈立於峰頭上,放眼環視,隻見華山層巒疊嶂,蒼鬆鬱鬱,小徑通幽,奇鳥鳴叢,悅耳動聽,好似天外仙境一般。他漫步山上,觀賞了鎮嶽宮、玉井樓、二十八宿潭。他縱目西峰,氣勢磅礴,蓮葉覆頂,開石為洞,廟宇依山勢而建,道路鑿巨石而成,山日天光,光輝相映,翠草綠樹,互為襯托,無限奇景佳境引得韓愈詩興打發,遂吟道:“太華峰頂玉井蓮,花開十丈藕如船。冷比霜雪甘比密,一片入口沉屙痊。我欲求之不憚遠,青壁無路難寅緣。安得長梯上摘實,下種七澤根株連。吟罷,他又興致勃勃地登上極頂仰天池,享受一下那“可通帝座”的最高點。他又來到南天門,觀看了淩空高撐的長空棧道。
他懷著欲罷難舍的心情,走遍了東峰,領略了關中八景之首的“華嶽仙掌”。下了金鎖關,來到五雲峰,心想:上山容易下山難,變邁開腳步往下走,轉眼來到“蒼龍嶺”頂端,往下一看,天際茫茫,蒼龍嶺形似雲霧中的一座獨橋,兩邊深不見底。麵對此景,韓愈不由得目瞪口呆,身軟腿顫,一步也不敢邁了(唐時的華山,不象現在這樣鑿石為階,設欄護路,履險如夷。唐時不過是在“龍”的脊背上粗鑿了幾個石窩而已,遊人到此,隻能手腳並用攀爬而上下,象這樣的險境,怎能不使善習文弄墨的韓愈膽戰心驚呢?)。但不下山不行,當時的華山非今日可比,荒寂無人,蟲獸出沒,不是久留之地。韓愈鼓足勇氣向下走,但走不了幾步又退回來,腳下還不時打滑,真是一走退兩步,緊張的冷汗直流,渾身顫抖。為減輕行李,他把所帶的書籍都丟下嶺去,但還是不能前行半步,被困多時的他想到自己的坎坷遭遇,不由得放聲大哭。並悲歎道:“難道我韓愈就葬身於此了?!”
但韓愈畢竟是位大智者,熱愛生活、熱愛生命的強烈願望使他急中生智,便拿出隨身攜帶的筆墨硯台,很快寫好了一峰求救信仍下山去,不久,華山采藥者將此信報告了華陰縣令,縣令既派人將韓愈救下山去。
後來,有山西百歲老人趙文備遊到“韓退之投書處”,有感韓愈的逸事,遂大笑不止。後人又於旁題刻“蒼龍嶺韓退之大哭詞家趙文備百歲笑韓處”。以後清代李柏登山至此,麵對一哭一笑,又表現出另一種心態,並做詩雲:
“華之險,嶺為要。韓老哭,趙老笑,一苦一笑傳二妙。李柏不笑也不哭,獨立嶺上但長嘯。”
韓愈在蒼龍嶺留下的這段逸事,為我們增添了許多情趣和遐想。而蒼龍嶺之險俊和神奇迷人的魅力將深深地吸引著世人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