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至目前比較全麵的一帖:港客被劫持事件 營救行動10大失誤(圖)

(2010-08-24 08:48:45) 下一個
http://news.wenxuecity.com/messages/201008/news-big5-1149941.html

港客被劫持事件死亡數升至10人 營救行動10大失誤(圖) 中國廣播網

核心提示:到目前為止,香港遊客在菲律賓遭劫持事件中的1名香港導遊和20名香港遊客共21人,其中6人被釋放,剩餘15人中目前已知的最新消息是10人已確認死亡。

菲律賓旅遊客車被劫持事件全程回顧

菲律賓警方進行強攻
菲律賓警方進行強攻

劫匪被擊斃後屍體掛在車外
劫匪被擊斃後屍體掛在車外

救援傷員
救援傷員

8月24日報道 據中國之聲《全球華語廣播網》12時15分報道,持續關注"香港遊客在菲律賓遭劫持事件。"到目前為止,這次事件中的1名香港導遊和20名香港遊客共21人,其中6人被釋放,剩餘15人中目前已知的最新消息是10人已確認死亡。在號稱"亞洲紐約"的馬尼拉遊玩了4天之後,這些香港遊客原本定於昨天晚上回家。然而,昨天早上9點多鍾,一名身穿製服,手持M-16步槍的劫持者,登上了他們搭乘的客車,這不僅讓他們回家的計劃破碎,也讓他們成為了全球媒體關注的焦點。同胞遇難,從昨天到現在,我們共同經曆了最初的震驚、後來的揪心、以及徹夜的哀傷。有關這一事件的最新情況。我們馬上連線《光明日報》駐菲律賓記者徐靜。

主持人:死傷的人數統計有沒有新的變化?重傷員有沒有脫離危險?其他傷員的傷情有沒有穩定?

記者:目前當地媒體報道,死亡人數仍然是10人,今早菲最大電視台ANC到人質所在的其中一家醫院馬尼拉伊森醫院(音)采訪時稱一人仍在重病監護室,兩人已轉入了普通病房。

主持人:我們也知道外交部今天清晨派人前往菲律賓,而香港特區政府今天淩晨也已經派出了包機前往菲律賓,我們很想知道善後的工作將會怎樣展開?

記者:今早香港處理人質事件專案組協同我外交部派往菲律賓的專案組,在當地駐菲使館人員的陪同下前往了馬尼拉伊森醫院(音)探望人質,醫院保衛十分嚴格,經院方發許可證後代表團一行才得以進入。香港專案組負責人向外界稱,專案組已經定下今天下午5點的包機,準備將情況較好的住院人質及其他被釋人質及家屬運送回港。

主持人:整個事件前後對峙11個小時。之前還相對緩和,後來情勢卻急轉直下,導致慘劇發生。情況為什麽會惡化?車裏究竟發生了什麽?

記者:劫匪曾經也通過車載電話向外界表示過他不會傷害人質,但是他同樣對外界喊話說希望通過綁架人質來要求菲警方恢複其督查職位,但警方對外界稱無法保證門多薩提出複職的要求,其間馬尼拉市長呼籲,菲警方應該重新評估門多薩案件,給這位前警察一個證明自己清白的機會,業內人士認為,警方的回應有可能激怒劫匪,使情況惡化。

主持人:我們知道事件之後,中國政府表示強烈譴責,港府也已發布了旅遊業黑色警告。所以我們現在想,應該還會有其他的遊客在菲律賓,他們是不是有提前結束行程的計劃?

記者:目前從旅行社的消息來看,在菲律賓旅遊的遊客還比較穩定,但是最有可能會影響到國慶節,比如說像長灘這些著名的旅遊度假地的中國遊客的人數,因為在2009年底,菲律賓南島發生了震驚世界的大屠殺,有一位旅行社的負責人告訴我,在媒體曝出這個事件之後,很多跟他合作的國內旅行社就已經退掉了預訂團隊的訂單。所以從目前看來肯定會影響到“十一”的黃金周。

主持人:好的,感謝徐靜從前方給我們發來的最新的報道。

我們再把目光轉回香港。昨天深夜,特首曾蔭權表示,為悼念遇難遊客,今天香港將舉行哀悼活動。今天淩晨,特區政府已經安排包機前往菲律賓。今天清晨,全港特區區旗降半旗致哀。接下來,我們連線特邀時事評論員杜平。

主持人:昨晚特區政府連夜會商,特首也出麵表態,而今天全港的悼念活動具體是怎麽安排的?

杜平:昨天12點鍾的時候,派包機,包括特區政府的官員,保安局的副局長以及醫療人員,還有媒體以及其心理醫生等等,今天淩晨4點鍾已經到了馬尼拉。今天早上升國旗和特區區旗的時候,特區區旗降半旗致哀。今天上午的時候,曾蔭權又召開了一個記者會,對後續的安排進行了部署,包括詳細的細節,包括哀悼活動正在研究之中,可能會過一段時間宣布。

另外一個方麵就是說,曾蔭權也對這次事件感到非常震驚,特別是要強調希望菲律賓政府能夠給一個比較詳細的交待,主要是為什麽這個事情鬧到最後是以流血的結果來結束這場僵持的狀態,香港的所有的媒體都在非常重要的、顯著的位置報道了這件事,大部分都在質疑菲律賓警方相當的無能,特別在攻堅階段的時候,各方麵的表現都非常的業餘,不夠專業,而且裝備其他的一些設施還有警察表現的手段都相當的低劣,香港的市民也感到非常氣憤,對這次事情,從一般的業餘角度看得出來,他們警察或者是特種部隊所采取的行動都非常不夠專業。

主持人:我們知道從昨天到現在,您也是一直在關注整個事件的進展,不知道您對於整個事態的發展有怎樣的評價?

杜平:從昨天這個事情發生以後,我一直在參與直播報道,剛剛開始的時候,從槍手的表現方式來講相當的溫和,而且我也一直在希望這起事件應該是可以通過和平的手段結束掉,但是可能在談判過程當中,菲律賓警方以及菲律賓政府方麵可能采取的策略相當的不好,隨後導致7點多鍾的時候發生了一個逆轉的形勢,這個逆轉的形勢可能跟警方在處理過程當中采取的手段有些毛躁,相當輕率有關係,我相信大部分從電視直播的畫麵可以看得出來,相當的死亡的香港同胞基本上都是在攻堅階段槍手在情緒激動的情況下,亂槍掃射以後,使得很多人死亡了。這個事情實際上是非常令人感到不解的一點,就是說當時采取這種行動的時候為什麽那麽草率?當巴士司機出來以後,在7分鍾之內,警方就采取了大規模的攻堅行動,這個事情就不知道到底是為什麽作出這樣草率的決定。我認為這個事情本來應該可以和平解決的,因為槍手提出的一些條件是非常低的,不是很高的,也沒有任何政治企圖,他隻不過是要恢複工作或者重新調查他過去那些事情,在這樣比較低的條件下,菲律賓政府、菲律賓警方都沒有答應他,事實上包括中國政府在內,還有香港政府一般的老百姓都認為像這樣的處理方式是沒有把人質的安全放在第一個考量的位置上。

主持人:好的,謝謝杜平先生。

這一事件以流血告終,痛心之餘,汲取的教訓也非常多。有關更多細節的評估,我們馬上連線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反恐中心主任李偉。

主持人:不知道您怎麽樣來評估這次菲律賓警方的解救行動。

李偉:從目前以及我們知道從最後結果來看,我個人認為,整個行動顯得菲律賓警方在很多環節中有一些過於輕率或者準備不充分的這樣一個現象的出現,也是最後導致與綁匪交火一個多小時,造成大量人員傷亡這樣一個我們不願意看到的局麵,實際上從很多環節中都顯示出流血應該是可以避免的。第一個環節我個人認為,在談判的環節,一開始還是有些很不錯的進展,有些老人、孩子被釋放了,但是我們也知道,由於綁匪所提出的一些要求沒有得到滿足,這樣一來他就導致局麵的激化,所以我第一個判斷在整個環境中的過於輕率的地方就是談判的藝術以及談判這樣一個過程還有可能有一些不到位的地方,這是第一個方麵。

第二個方麵我們知道,警方在處理這些人質綁架事件中對整體的事態和狀況應該有自己的判斷,不能輕信一些從車上逃出來的非專業人員的情報信息,我們知道司機從車上逃出來以後說車上人都被打死了,這樣一個判斷可能是導致最後菲律賓警方進行強攻,而強攻不下,並且在對車內的情況並不是很了解或者有十足把握的狀態下而采取的。所以這樣一起強攻事件本身就是很輕率的。正因為很輕率的或者說我們認為是非專業的一種狀態才會導致最終這樣一個我們不願意看到的現象。

主持人:其實我們也知道菲律賓的治安狀況一直都不太好,是不是對於一般的遊客這方麵的預警也不到位呢?

李偉:菲律賓最近幾年的治安狀況還是應該有所好轉的,這是從客觀上來說。但是我們也知道,在菲律賓依然存在著很多不安全的或者說其他的一些因素,包括有一些恐怖主義的存在,另外也有一些犯罪團夥的存在,這些犯罪團夥在菲律賓主要靠綁架勒索而獲取贖金,這樣的事情也多,但是雖然馬尼拉包括我們知道世界其他的一些城市也存在著一些綁架現象,我個人認為倒不是說預警不足的一個狀態,因為大家對這個地方的一些社會治安的形勢應該有一些心理準備,因為這個地區特別是在菲律賓綁架事件相比較東南亞的其他一些國家可能是高發一些。

主持人:好的,感謝李教授。

對於公民出國旅遊,中國人民公安大學教授王大偉表示,"警之於先,察之於後"非常必要。

王大偉:我們現在公民出國旅遊的越來越多了,這些旅遊就是說應該事先了解你到達旅遊地的這個地方的形勢情況、治安情況,這是一個。第二個我一直在呼籲,每個公民出去的時候都要有一個自警自救的小冊子。再有一個,在發生人質劫持事件以後,應該有一些應對措施,我們叫“警之於先,察之於後”,比如我們有這麽個小歌謠叫“鬥智鬥勇智為先”,我們要和綁匪主要是鬥智的過程,“觀念於防記心間”,我們要更多的跟他鬥心眼,叫心防,“要吃要喝足睡覺”,在長達十個小時被劫持的過程中要有水喝,要有飯吃,要養精蓄銳,最後還有“要爭取同情適度談”,因為車上有20多個人,綁匪隻有一個人,人質和他之間也是可以談判的。到最後就是一旦警方發起攻擊的時候,這些人質如果能夠配合警方果斷逃生的話,也應該配合警方果斷逃生,你看司機他還是看準機會跑出來的。

劫持事件全程回放

劫持
pic

9時左右 菲前警官持M-16步槍劫持客車

菲律賓首都馬尼拉一輛旅遊客車23日遭持槍份子劫持,車上有多名兒童。被劫持客車上的乘客來自中國香港。劫持者為前菲律賓高級督察,08年因涉及毒品有關的案件及敲詐罪被開除。[詳細]
談判
pic13時24分 談判展開 劫匪提出兩條要求
劫匪持有重型槍械登上巴士,馬尼拉警方已經展開談判。劫匪提出兩個要求,一是複職,二是政府補償他在去職期間的物質損失。可能是希望引起政府注意,關注自己的案子。[詳細]
僵局
pic

14時52分 劫持槍手稱下午三點是最後期限

挾持康泰旅行團槍手,在旅遊巴車頭玻璃上,貼出告示,警告在當時間時今日下午3時,將發生“大事”(big deal)。 同時該名槍手還貼出告示稱:,當地時間下午3時,即香港時間下午3時。[詳細]
努力
pic15時47分三時過後菲槍手暫無新行動
3時已過,槍手仍未有作出任何行動。警方發言人說,車上乘客情緒比較鎮定,但是有些慌亂。他還說:“相信劫匪最終會意識到自己的所作所為是違法的,會向當局投降,動用武力將是我們最後的解救方法。”
強攻
pic

19時37分 劫持者開槍射擊2名香港人質

菲律賓馬尼拉香港旅遊團大巴被劫持現場傳出槍聲。他聲稱已開槍擊中車上2名人質。如果警方靠近客車,他將對人質開槍。[詳細]
收場
pic20時49分:劫匪被擊斃 事件流血收場

晚上8時25分,旅遊車內傳出一連串槍聲,旅遊巴士玻璃窗到處可見彈痕。約於晚上8時40分,有人伏在車門,沒有動靜。菲傳媒報道:劫匪已被殺。

世界上最長時間的營救突擊


這次營救可謂漫長,大巴車最後完全已被警方砸變形了。
在世界各國警方的營救行動中,時間都是第一要務,營救方需要以最快的速度進行突擊,以避免劫持者有足夠的時間殺死人質。特別是在旅遊巴士這樣的狹窄空間內,劫持者距離人質非常近,他可以在短時間內朝車上所有人質開槍,更何況這次事件中劫持者使用的是20發彈匣的M-16自動步槍。
事實上每起成功的營救行動用時都非常短。例如1980年,英國英國陸軍特別空勤團(SAS)對占據伊朗駐英國大使館並劫持人質的阿拉伯恐怖分子發動的代號為“獵人行動”的突襲營救行動。從進攻開始到行動結束,SAS分隊清剿整整5層的伊朗大使館,行動總用時僅20分鍾,其中突擊更是隻有短短的8分鍾。1976年,以色列陸軍突擊隊在突襲烏幹達恩培德機場營救法航139號班機乘客的行動中,以軍從開火到控製整個候機廳才僅僅用時45秒!
但令人遺憾和痛心的是,這次香港遊客被劫事件,從7時30分開始強攻,到8時49分確認唯一劫持者斃命,菲律賓警方這次突擊行動用時整整1個小時19分鍾,期間,劫持者多次在車內向特警和人質開槍。這無疑是世界上用時最長的營救突擊,而且也可以確定,這就是造成過半人質死亡的原因。

完全沒有預案的營救行動

預案是營救成功的前提

在上述提到的伊朗大使館、法航139號班機劫持人質事件中,無論是英國SAS特種部隊、或以軍臨時組建的突擊隊,盡管在實際營救中用時非常短,但他們在事前都進行了精心的行動策劃,甚至搭建模擬場景進行事前演練。用99%的精力做好預案,這也是他們能夠在行動中無任何失誤、成功救出人質的原因。

 

例如,以軍突擊隊在飛赴烏幹達恩培德機場之前,竟然自己國內一個廢棄的空軍機場上仿造了一個“恩德培機場區”,通過反複練習,不但讓士兵熟習了地形,還讓指揮官對行動時間有了極為準確的把握。而英國在處理伊朗大使館人質事件則是,對使館的機構進行了全麵調查,精確到哪扇窗戶裝設了防彈玻璃;而且行動命令極為簡潔——“如果恐怖分子殺害人質,進攻就立即開始”。

現在的恩德培機場大樓,為確保行動成功,在國內仿造了一個“恩德培機場區”,進行了反複演練和預案設置。

菲律賓特警的營救行動中看不出有任何計劃性。
菲警方“漫不經心”的營救

相比之下,菲律賓警方的營救行動簡直可以用“漫不經心”來形容。第一聲槍聲響起後,警方整整用了10分鍾,才決定發起營救行動。而且在營救行動中看不到任何計劃性,一開始使用鐵錘砸窗,用的竟然是普通的平頭鐵錘,而不是消防斧。並且,沒有考慮車窗的離地高度,即便在車窗上砸開足夠大的破洞,地麵的特警也無任何辦法可以短時間內攀入車內,他們似乎忘了帶梯子。在使用警車牽引,試圖拉脫巴士自動門的時候,所使用的繩子竟然被拉斷,自動門也安然無恙。而在菲律賓警方好像忘記了車後安全門的時候,這個可以快速從外打開的逃生裝置意外地打開了,但進入的特警卻被劫持者開槍趕了出去,並引發了劫持者向人質猛烈掃射。

而菲律賓警方的三次行動——“破窗”、“拉門”、“鑽門”,每次動作之間都是漫長的等待。整個行動,由始至終,可以看出營救部隊完全是沒有經過相應的訓練,沒有經過相應的演練,而且完全沒有配備相應的器材。從他們的動作和對大巴結構的“熟悉”程度,筆者懷疑他們直至接到行動命令的前一刻都沒想過要怎麽攻上車,完全沒有行動預案,見一步行一步。

完全沒有專業裝備的特警

菲律賓特警缺乏專業裝備

在直播過程中,或者各通訊社發布的照片裏,筆者還發現,執行這次營救行動的菲律賓特警也缺乏相應的專業裝備。意大利製92F手槍、美製M16自動步槍、盾牌、大鐵錘,以上就是他們的全部裝備。在這裏需要注意的是,美製M16自動步槍,槍身長約1米,並不是適合在狹隘空間內使用,這或許就是在整個營救過程中,持長槍的菲律賓警察沒有任何進入車內意圖的原因之一;而且M16使用的是5.56毫米小口徑自動,殺傷力強、但停止作用不足,也不適合用於拯救人質行動。

而這是一次夜間行動,用心的讀者可以發現,在行動過程中,有警員多次往車內扔熒光棒。這是他們為了車內照明的需要,因為從畫麵上來看,竟然沒有一名警員的手槍或步槍裝備了戰術手電。另外,在對付巴士的鋼化玻璃時,他們也還在使用鐵錘砸的落後方式。事實上,對門窗進行定向爆破的破門方式早在前麵提到的伊朗大使館人質事件中就有所使用。

菲律賓特警營救行動中所使用的鐵錘,以及沒有安裝戰術手電的美製M-16自動步槍都不屬於專業裝備。

香港飛虎隊具有豐富的應對此類事件的經驗。
劫持人質事件其實可以借助外援

可以說,菲律賓特警即缺乏專業的裝備、也缺乏應有的訓練,難以應對大型人質劫持事件,這也是發展中國家警方的通病。但是菲律賓政府似乎也沒考慮過其它同樣落後的東南亞國家借助外援的成功例子。1981年,泰國政府就曾邀請美軍三角洲特種部隊,成功處置了一起劫機事件。而在1997年,印尼政府也曾花費30萬美元,聘請EO公司的突擊隊解決了一起大規模劫持人質事件。

退一步說,中國大陸和香港特區政府都有專門應對劫持人質事件的精銳特警隊及裝備。在這起涉及到中國人質的事件中,通過協商,由中國政府派出特種部隊去處理是否會有較好的結果呢?

附錄:菲律賓警方行動的失敗細節

失誤1:談判期間直接拒絕支持者要求
pic菲警方動作:在談判期間,一名反腐敗部門的官員與劫持門多薩通了電話,並承諾重新考慮他的案子。但下午6點,門多薩接到了反腐部門拒絕他複職要求的信件。他隨即在車內鳴槍一聲表示不滿。

違反戰術守則:在劫持人質事件中,直接拒絕劫持者的要求,激怒對方,屬於極不負責任的做法。

失誤2:錯失數次絕好“狙殺”時機
pic菲警方動作在電視直播中,可見劫持者數次露麵,毫無遮掩,其實都是狙擊手最佳“獵殺”時機,但菲警狙擊手全部錯過。
違反戰術守則:應對挾持人質事件,首要目的是保證人質性命安全,閃電式進攻是最佳方法之一。在談判過程中,有機會瞄準劫持者應格殺勿論。
失誤3:突擊行動前沒有進行高仿真演練
pic菲警方動作:未見媒體報道菲律賓警方有行動前的模擬演練。

違反戰術守則:真實的環境永遠充滿危險和混亂,但高仿真的模擬訓練可以讓人在混亂中作出正確的確定。

失誤4:營救突擊沒有在第一時間展開
pic菲警方動作在第一聲槍聲響起後,10分鍾內沒有任何實際營救行動。
違反戰術守則:前線指揮官應得到充分授權,“如果恐怖分子殺害人質,進攻就立即開始”。
失誤5:沒有選擇正確的“砸窗”工具
pic菲警方動作:“砸窗”工具采用普通的平頭鐵錘,效率低下。

違反戰術守則:對於汽車的鋼化玻璃,應采用鋒利的消防斧或破鋤頭,當然最快捷的還是爆破。

失誤6:沒有準備用於夜間作戰的器材
pic菲警方動作:從車窗破口向車內扔熒光棒,準備用作突入後的車內照明。
違反戰術守則:警方應該預見到可能需要在晚上采取行動,準備可裝在槍械上的戰術手電或更高級的夜視器材。
失誤7:沒有對每個營救動作進行驗證
pic菲警方動作:試圖用警車拉脫旅遊巴士的自動門,但在拖拉的過程中繩子被拉斷。

違反戰術守則:每一個在營救中采取的動作都應該事先進行相應的試驗。

失誤8:沒準備攀登高處用的簡易梯子
pic菲警方動作:意外打開旅遊巴士車後的安全門,卻因為安全門距離地麵過高,一時找不到方法迅速攀入車內。
違反戰術守則:在每一個城市營救行動中,梯子都是必須品。
失誤9:突入車內前沒有投放失能武器
pic菲警方動作:第一名特警在以小車為跳板攀入安全門後,馬上遭到劫持者槍擊,被迫退出車外。

違反戰術守則:在突入前,一定要投擲震爆彈、煙霧彈、催淚彈等失能武器,讓劫持者暫時失去行動能力,以保護隊員安全及行動的成功。

失誤10:營救突擊沒有進行多路突擊
pic菲警方動作特警人員最多隻分為了2路展開營救行動。
違反戰術守則:應對挾持人質事件,首要目的是保證人質性命安全,閃電式進攻是最佳方法之一。在談判過程中,有機會瞄準劫持者應格殺勿論。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