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StillH2ORunDeep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與眾不同的阿彌陀佛像-青海唐卡藝術獨特女身佛像[組圖]

(2014-01-01 11:23:44) 下一個

 

在許多寺廟見過不少阿彌陀佛的像,但是沒有見過在北京萬壽寺展出的來自青海的唐卡中的這種佛像.

網上檢索顯示的佛像

以往聽說過對觀音菩薩性別的爭論,,,或是中性,似乎沒有定論.

這些阿彌陀佛的形象, 袒胸露乳,像是女身了.在場的工作人員不能解釋原因.

也許這就是介紹中提示的,人們可以各有各的解釋”,對真善美的追求是永恒不變的.

這些佛像的確很美,無論是形象或是色彩.

 

阿彌陀佛:又稱無量清淨佛、無量光佛、無量壽佛等;藏傳佛教稱為月巴墨佛,在佛教中他是西方極樂世界的教主,與觀音菩薩、大勢至菩薩合稱西方三聖。 在大乘佛教信仰中,認為他是在西方極樂世界的他方佛。大乘佛教各宗派普遍接受阿彌陀佛,但是淨土宗則以專心信仰阿彌陀佛為其主要特色。日本東密興教大師認為阿彌陀佛即毗盧遮那佛的化身(毗盧遮那佛,即大日如來,乃釋迦牟尼佛法身),明朝淨土宗的蓮池大師也有相同的看法

 

阿彌陀佛 - 阿彌陀佛簡介

      

阿彌陀佛

       阿彌陀佛阿彌陀佛 (ē mí tuó fó),佛教中西方極樂世界之教主,為梵語Amitabha的譯音,也譯作無量壽佛或無量光明佛。淨土宗以阿彌陀佛為西方極樂世界的教主,認為凡願往生極樂淨土者,念阿彌陀佛的名號,臨終時佛即出現,引導其進入極樂國土。 
  據記載,在很古的時候,他原是世自在王佛時的法藏比丘,受到世自在王佛的教化,自願成就一個盡善盡美的佛國(極樂淨土),並要以最善巧的方法來度化眾生,發了四十八誓願,因此成就了他成佛的願望,而成為阿彌陀佛,現在仍在彌陀的西方淨土說經法,據說遇到他大慈光的人,能夠避免一切痛苦。 
  記載阿彌陀佛故事的經典,早在東漢即有翻譯。六朝時強調往生極樂世界的思想,就是建立在阿彌陀佛信仰上。並逐漸形成後來的淨土宗。隨著淨土宗在中國的普及,阿彌陀佛成為最流行的佛陀。甚至“阿彌陀佛”四字成為一般中國佛教徒間相互問候語。 
  阿彌陀佛為西方極樂淨土世界的教主,以無盡願力誓渡一切眾生,不舍悲願,以無量光明照獨行者,業障重罪皆可消減,凡持其名號者,生前獲佛護佑,消除一切災禍業苦;死後更可化生其極樂淨土,得享一切安樂。 
  阿彌陀佛真言:唵-阿彌陀利-底勢-可羅- 
  阿彌陀佛生日:農曆十一月十七(阿彌陀佛在無量劫前即日成佛,自無生日一說,該生日其實是永明延壽大師的生日,因為永明延壽大師被公認為是阿彌陀佛再來,因此以此作為阿彌陀佛的生日。)

       關於阿彌陀佛名號之由來,據鳩摩羅什譯之阿彌陀經載,此佛光明無量、壽命無量,故稱阿彌陀佛。然據梵本阿彌陀經及稱讚淨土佛攝受經載,此佛壽命無數、妙光無邊,故稱無量壽佛、無量光佛。一佛而有不同義之二名,為其它諸佛所未見。又於般舟三昧經、大阿彌陀經、維摩詰經等早期經典中,亦僅有阿彌陀之稱號,故推知無量壽、無量光之稱號,係後代依其名之原義所立。另據平等覺經、後出阿彌陀佛偈、稱讚淨土佛攝受經等載,彌陀號稱無量清淨佛,所在之世界稱為清淨世界、極樂世界。

       阿彌陀佛成道之本緣,據無量壽經卷上載,過去久遠劫世自在王佛住世時,有一國王發無上道心,舍王位出家,名為法藏比丘,於世自在王佛處修行,熟知諸佛之淨土,曆經五劫之思慮而發殊勝之四十八願。此後,不斷積聚功德,而於距今十劫之前,願行圓滿,成阿彌陀佛,在離此十萬億佛土之西方,報得極樂淨土。迄今仍在彼土說法,即淨土門之教主,能接引念佛人往生西方淨土,故又稱接引佛。阿彌陀三尊像通常以觀音菩薩及大勢至菩薩為其脅侍,而與此二尊並稱為西方三聖。

       於現存大乘經論中,記載彌陀及其極樂淨土之事者凡有二百餘部,可見有關彌陀信仰及淨土教義之深入人心。據般舟三昧經卷上載,阿彌陀佛有三十二相,光明徹照,端正無比。另據觀無量壽經之說,無量壽佛之身如百千億夜摩天閻浮檀金之色,其身高六十萬億那由他恒河沙由旬。眉間之白毫右旋宛轉,毫相之大小猶如五倍須彌山之高廣;其眼清白分明,眼之大小猶如四倍大海水之縱廣。其身有八萬四千相,一一相中有八萬四千好,一一好中有八萬四千光明,遍照十方世界,攝取念佛之眾生。在西藏,阿彌陀佛被視為無量光、無量壽二佛,若祈求智慧,則皈依無量光佛;若祈求延壽福樂,則皈依無量壽佛。

       密教,以阿彌陀佛象征大日如來法身之妙觀察智,稱為甘露王。於金剛界曼荼羅中,稱為受用智慧身阿彌陀如來,居於西方月輪之中央。其身黃金色,結三摩地印,密號清淨金剛,三昧耶形為蓮花。於胎藏界曼荼羅中,稱為無量壽如來,居於中台八葉之西方。其身為白黃色或真金色,閉目,身著輕衣,跏趺坐於寶蓮上,結入定印

 

阿彌陀佛,名號為無量光佛梵文??????Amitābha藏文?????????????藏語拚音Ö-ba-mê威利'od dpag med,又譯月巴墨佛)、無量壽佛梵文?????????Amitāyus藏文????????????藏語拚音cê-ba-mê威利tshe dpag med),又稱為無量清淨佛彌陀佛甘露王如來等;在大乘佛教信仰中,認為他是在西方極樂世界的他方佛。大乘佛教各宗派普遍接受阿彌陀佛,而淨土宗則以專心信仰阿彌陀佛為其主要特色。

大乘佛教初期發展時,阿彌陀佛與東方妙喜國土的阿閦佛有同等地位,密宗以其為五方佛之一,為蓮花部主,主妙觀察智。但因為淨土宗的影響,在唐朝之後,阿彌陀佛成為漢傳佛教中的信仰主流之一。後期的中國佛教徒,多以藥師如來主消災延壽、阿彌陀佛主往生事。

名號釋義

巴利文三藏中未記載阿彌陀佛。在漢傳佛教中,最早譯出的淨土經典《般舟三昧經》將其名號譯為阿彌陀佛[1]鳩摩羅什譯本《阿彌陀經》,也使用阿彌陀佛譯名,成為最通行的說法[2][3]。經中說,因為他壽命無量、光明無量,故名為阿彌陀[4]。玄奘譯本中,沒有阿彌陀佛這個名稱,而是使用無量光佛(Amitābha,單數主格為Amitābhas),和無量壽佛(Amitāyus)這兩個名字[5],藏傳《無量壽經》、現代學者穆勒(F. Max Muller)收集的梵文《無量壽經》皆和玄奘譯本相同。

梵語中,無量光佛(Amitābha)與無量壽佛(Amitāyus)都來自同一個字根 amita(阿彌陀)。 Amita來自梵文(意為測量)的過去分詞 mita(彌陀),加上否定詞頭 a(阿),意為無量、無可測量。後綴 ābha 的意思,意譯為無量光,音譯阿彌陀婆或阿彌多婆。另一個梵文名Amitāyus,後綴 āyus 壽命的意思,意譯為無量壽,音譯阿彌陀庾斯。

般舟三昧經》中說,成就阿彌陀佛念佛三昧時,可以見到一切諸佛[6]。《觀無量壽佛經》第九觀,觀阿彌陀佛色身莊嚴,當觀想成就時,能見一切諸佛[7]印順法師認為,修持觀想阿彌陀佛法門,成就念佛三昧,即可見無量諸佛;觀阿彌陀佛,即是觀無量諸佛,因此阿彌陀佛被稱為無量佛;此為阿彌陀佛的根本義。

宣揚專修阿彌陀佛法門的經典中,影響最廣的,首推曹魏康僧鎧譯本《無量壽經[8]。在此經中,以無量壽佛(Amitāyus)為他的主要名稱[9]。在《無量壽經》中,也記載阿彌陀佛另一個名號為無量光佛(Amitābha[10]施護《佛說如幻三摩地無量印法門經》以無量光佛為他的主要名稱[11]。三國吳支謙譯《佛說無量清淨平等覺經》中稱他為無量清淨佛[12]

《拔一切業障根本得生淨土陀羅尼》(又稱往生咒)稱他為阿彌唎哆。阿彌唎哆,梵語am?ta,為印度傳說中的不死藥,意譯為甘露,表示永生,佛教以此來表示永遠的涅槃,有甘露味甘露門甘露道等等的說法。因無量壽佛,梵音與阿彌唎哆相近,且壽命無量,因此又有甘露王的稱號

其他翻譯還有:阿彌多佛、阿弭跢佛、阿弭嚲佛、甘露王如來、無量佛、無量壽佛、阿彌多廋、無量光佛、阿彌多婆、阿彌嚲皤、阿彌陀婆、無量清淨佛、月巴墨佛、無極尊。

藏傳佛教中,阿彌陀佛其實也有無量光佛與無量壽佛兩種不同譯法,與漢傳佛教相同,隻是漢傳佛教多意譯作無量壽佛,藏傳佛教多意譯作無量光佛。

除了極樂世界阿彌陀佛外,也有其他世界的,擁有無量光無量壽的名號[13][14]。《十住毗婆沙論》中,十方佛的西方佛,名為無量明佛[15]

日本東密興教大師,根據金剛界經典,認為阿彌陀佛即毗盧遮那佛化身(毗盧遮那佛,即大日如來)[16]明朝淨土宗蓮池大師也有相同的看法。[17]

http://zh.wikipedia.org/wiki/%E9%98%BF%E5%BC%A5%E9%99%80%E4%BD%9B

二、觀音菩薩的性別 

觀音菩薩,既然是從佛道中來的菩薩,早證佛果,上合十方諸佛本妙覺心,與佛如來,同一慈力;下合十方一切六道眾生,與諸眾生,同一悲仰。何止是以三十二應身,化度群迷,同時以十四無畏,四不思議施於眾生,則其性別,說是男是女,是凡是聖,是人非人,皆無不可。瑜伽焰口中的麵燃大士,便是觀音菩薩所現的鬼王身。然則,又豈可僅憑凡夫妄念,測度菩薩的性別?當知凡夫境界,未出輪迴,為時空所困,處處執著,因此見有男女、人畜、凡聖、甚至善惡好醜種種對待之法,若能超越時空,脫離輪迴,悟歸佛性;佛性平等,絕對待,謝是非,言語道斷,心行處滅,何來生佛之分,凡聖之別?聖凡都無,生佛一如,遑論性別矣!

所謂性別,隻是凡夫之人,妄想執著的假名假相而已。為佛弟子,不知會相歸性,破妄顯真,反而固執性別,妄論高低,甚至重男輕女,實不應該。維摩經中,有一天女散華,華至菩薩,即皆墜落,及至大弟子們身上,便著不墜,身為佛之大弟子,滿身皆花,實在不雅觀,於是眾大弟子,皆用神通,力謀去花,但華終不去,於是天女問舍利佛,何故去花?舍利弗答:「此華不如法,是以去之」。天女說:「勿謂此華為不如法,所以者何,是華無所分別,仁者自生分別想耳。若於佛法出家。有所分別,為不如法;若無分別,是則如法。觀諸菩薩,華不著者,已斷一切分別想故。譬如人畏時,非人得其便;如是弟子,畏生死故,色聲香味觸得其便。已離畏者,一切五欲無能為也。結習未盡,華著身耳;結習盡者,華不著也。」於是,展開一番辯論。

http://book.bfnn.org/books2/1916.htm

《無量壽經》與“阿彌陀佛”的性別觀

 (2012-05-28 18:58:26)

    佛教經典中一個普遍和令人遺憾的現象是:十方諸佛菩薩,都是男子身份;在較高的果位中,也看不到女子。唯一提到的有較高身份的女性神,是在一些聽佛講法的法會上,八部天龍中的阿修羅緊那羅

    按照佛教說法,阿修羅是相當奇特的一類神道,男的極醜陋,而女則極美麗。阿修羅尤其好戰,喜歡和八部眾之首帝釋天大戰,而每次戰爭都以阿修羅失敗告終,所謂修羅戰場”“修羅地獄,便是形容阿修羅帝釋天大戰失敗後戰場上的慘烈之狀。

 

    說起來,作為有女性者的八部眾,便是佛教中位階較高的女性神了。除此而外,女性在佛教中的地位,便僅僅隻是普通而數量眾多的比丘尼優婆夷(在家女性佛教徒)


    在佛教十三經之一的《無量壽經·發大誓願第六品》中,法藏菩薩(也就是後來成佛的阿彌陀佛)發下宏大的四十八誓願;其第二十二誓願為國無女人願,第二十三誓願為厭女轉男願


    第二十二誓願曰:我作佛時,國無婦女。大意是我成佛時,我的佛國必然沒有婦女。


    第二十三誓願曰:若有女人,聞我名字,得清淨信,發菩提心,厭患女身,願生我國,命終即化男子,來我刹土。大意是如果有女人聽到我的名字,能生清淨無染,無垢無疑之信心,發菩提心,厭惡女身,發願來我佛國,那麽在她命終時,就能立即化為男子,往生我的佛國淨土。


    阿彌陀佛信仰是佛教信仰的核心部分,佛教僧徒大眾無辯男女,口不離南無阿彌陀佛,往生信仰之心昭然。而阿彌陀佛的這兩個誓願,卻明白無誤的顯示了阿彌陀佛對於女性徒眾性別上的曖昧意味。


    
第二十二願中阿彌陀佛說自己如果成佛,拒絕佛國中有婦女出現;這一誓願實際上也就等於拒絕了平等的對待女性信眾;第二十三願中阿彌陀佛說如果女性厭惡女身,就會在她死時使她化為男身,往生佛國淨土;這一誓願,則隱秘的賦於了女性穢垢的屬性。因為佛國是淨土,隻要男性,這就意味著男性是的,而女性則是的。


    毫無疑問,這是一個令人遺憾的事實。信仰係統龐大而完備的佛教理論,不應該在其信仰的終點上拒絕女性信徒的參與,這與佛祖推崇的眾生平等的理念,是完全相悖的。眾生平等,不僅僅隻是眾生在因果規律麵前的平等,更是眾生在性別上的平等,在法性上的平等,在慈悲普度心上的平等。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ddc06100102e168.html

萬壽寺

 

北京作為一個文化古都和國際化大都市,每年都吸引大量中外遊客前來觀光遊覽,長城、故宮頤和園、天壇等世界著名文化遺產都是不容錯過的景點。然而在北京車水馬龍的西三環,有一座坐落於路邊的古刹,卻很少為外地人知道,這便是曾經鼎鼎大名的萬壽寺

  萬壽寺始建於明朝,稱聚瑟寺。該寺營建最初是為了收藏佛經。據明代史料記載,當時在京城有番漢兩“經廠”,年久失修。穆宗皇帝曾打算重新修建,但未能如願。萬曆皇帝繼位後決心完成先皇帝的遺願,下旨命司禮太監馮保在京西督造佛寺。萬曆之母慈聖李太後十分高興,便自己出資支持這項工程,在太後的帶動下,宮內的妃嬪、公主以及中貴無不紛紛捐資。

  萬曆五年(1577)工程順利動工,次年六月落成,改名萬壽寺,從此成為皇家寺廟。到了清代,萬壽寺因其吉祥福瑞的嘉名而備受皇室青睞,逐漸成為清代皇家祝壽慶典的特定場所。

萬壽寺占地約3萬平方米,寺內分東、中、西三路。中路為主體建築,自山門起有天王殿、大雄寶殿、萬佛閣(已毀)、大禪堂。其後還有乾隆禦碑亭、無量壽佛殿、光緒禦碑亭、千佛閣等。東路為僧人生活區。寺內亭閣台榭、池石假山錯落有致。

  乾隆16年和26年,乾隆帝為其母祝壽,曾兩次重修萬壽寺。修葺一新的萬壽寺,更具規模。尤其是中路建造西洋風格的門樓,金碧輝煌的禦碑亭和典雅秀麗的三聖殿都是這個時期所建。而寺院最大的改觀,則是西路行宮的建造。光緒20年,(公元1894)慈禧太後六十大壽,光緒命內務府又一次重修萬壽寺。增建禦碑亭一座,戶部尚書翁同龢撰寫了重修碑文。

  萬壽寺前,長河奔流,舊時設有碼頭。每當春末夏初,帝王太後從紫禁城走水路到頤和園避暑,均在此駐蹕下船稍事休息。當年慈禧太後往來於紫禁城和頤和園途中,也常常要在萬壽寺拈香禮佛,在西跨院行宮吃茶點,而西路院落行宮的後罩樓則是慈禧梳洗休息的地方,故稱為“梳妝樓”。據統計,慈禧一生曾32次去頤和園,大太監李蓮英為討好慈禧,特意命人在萬壽寺大雄寶殿三世佛的後麵製作了一個麵似慈禧的觀音像。據說,慈禧“老佛爺”之名就由此而得。

曆經多次修葺和擴建,萬壽寺最終成為集寺院、行宮、園林為一體,東中西三路毗鄰的皇家重寺,被譽為“京西小故宮”。

  如今的萬壽寺已成為北京藝術博物館,遊客來到這裏不僅能享受到佛國風光,還可以盡賞大量的古代藝術精品。而在當年的慈禧水道上花上幾十元,還可享受到老佛爺當年的待遇。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