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正視差異,努力完善自己—— 孩子嫉妒心強怎麽辦?(zt)

(2010-07-30 11:39:19) 下一個
不少孩子愛嫉妒別人,鬧情緒,使家長擔心,尤其是不知道怎樣教育嫉妒心強的孩子。分析這個問題很有必要。

  嫉妒是不良的心理狀態,是由於個人與他人比較,發現別人在某一方麵或某幾方麵比自己強而產生的一種羞愧、不滿、怨恨、憤怒等組成的複雜情緒。嫉妒是人類心因動機之一。每個人都會產生嫉妒,而且是從兒童時期就開始了。隨著人的成長和成熟,很多人對嫉妒情緒有了認識,進行自我調控,因而表現就不一樣了。這樣看來,有的孩子嫉妒心強是不成熟的表現,需要引導克服。

  嫉妒心的產生,與人最關心的事物相聯係,因年齡而異,因人而異。孩子們之間的嫉妒常常反映在以下問題上:

  因別人學習好而嫉妒。

  學習是孩子們的主要任務,學習成績是評價孩子的重要指標。因此,有的孩子學習不如別人就嫉妒別人。有一個班級曾經發生這樣的怪事:在期中考試前一個星期,班上成績最好的幾個同學的筆記本不翼而飛,這幾個同學著急的情況可想而知。考試之後,筆記本又回到了那幾位同學的課桌裏。顯然,這不是一般的惡作劇,是某個同學出於嫉妒心理,采用了不道德的手段。

  因別人受表揚而嫉妒。

  這在孩子們中是常見的現象。別人受了表揚,有的孩子暗中不服氣,有的公開挑人家的缺點,也有的故意表現出無所謂的態度。其實,他們的心理反應是:“有什麽了不起,我也做得來。”

  因別人受到老師重視或與老師關係好而嫉妒。

  這固然也有老師的責任,應該調動每個同學的積極性。但是,嫉妒是沒有好處的。有的孩子因為不被重視,或與老師關係不如別人而嫉妒受老師重視及與老師關係好的同學,並且常常遷怒於老師,背後議論老師,甚至對班上的某些事情采取消極的態度。

  因同學之間的親疏而嫉妒。

  同學之間的親疏變化,常引起嫉妒心理的產生。

  因別人有較好的衣服、用具等而嫉妒。

  孩子們普遍希望有漂亮衣服、名牌衣服、好的文具、好的玩具等,由於家庭條件不同,家長教育方法不同,總會產生有這個沒那個的現象,這是正常的。但是,一些孩子會因此而產生嫉妒心理,對有比自己好的東西的同學“氣不忿兒”,總想比過人家。當別人的東西髒了、壞了時,甚至幸災樂禍。

  孩子產生嫉妒心理,還有多種情況,上麵幾種是常見的。那麽,如何進行引導教育呢?

  講清嫉妒的危害。

  嫉妒有兩方麵最大的危害。

  一是破壞人際關係的和諧。當一個人嫉妒另一個人的時候,就不會對那個人友善、熱情,兩個人的關係必然冷淡。嫉妒的對象越多,關係冷淡的對象越多,這就給人際交往帶來極大的妨害。而且,這不隻是個人的問題,還會破壞集體的友誼和良好的心理氛圍。

  二是造成個人的內心痛苦。一個嫉妒心強的人,常常陷入苦惱之中,不能自拔。時間長了會產生自卑,甚至可能采取不正當的手段去傷害別人,使自己陷入更惡劣的處境。法國文學家巴爾紮克曾經說過:“嫉妒者比任何不幸的人更為痛苦,因為別人的幸福和他自己的不幸,都將使他痛苦萬分。”

  教育孩子承認差異,奮進努力。

  現實中的人必然是有差異的,不是表現在這方麵,就是表現在那方麵。一個人承認差異就是承認現實,要使自己在某方麵好起來,隻有靠自己奮進努力,嫉妒於事無補,而且會影響自己的奮鬥精神。

  嫉妒心理的一個特征是希望嫉妒對象發生變化,由好變壞。有人說這是“東方式嫉妒”的特征,我不敢苟同,因為我們東方自古就有“見賢思齊”的教誨。我們應該把“努力改變自己”作為正確的指導思想。

  家長千萬不可用貶低孩子所嫉妒的對象的辦法,來減輕孩子的嫉妒心理,那樣會導致孩子過多地去看別人的不足而放棄自己的努力。

  教育孩子不斷提高自我意識水平,正確地評價自己和別人。

  提高自我意識水平,是克服嫉妒心理的基本途徑。教育孩子經常反問自己:“我現在各方麵表現如何?有什麽優點?有什麽缺點?跟上個月(或上個星期)比較哪些方麵有進步?哪些方麵有退步?我該怎麽辦?我有決心再上一個新的台階嗎?我是否應該聽取爸爸媽媽的意見?是否征求老師、同學的意見?”同時,教育孩子在班上給自己尋找追趕的榜樣,看到別人的長處。一個孩子如果能經常這樣去想問題,嫉妒心理就會慢慢打消,而能夠客觀地自我評價,客觀地評價別人。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