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哈佛大學(zt)

(2010-07-30 07:55:42) 下一個
美國曆史最為悠久的哈佛大學當之無愧地執美國高等教育、學術科研的牛耳,擁有數不清的“第一”,這裏雲集了各個專業領域最為出類拔萃的學者專家,其中不少是諾貝爾經濟、化學、物理、醫學獎得主和普利策獎得主。要想列舉從哈佛發源,而後蔚為大觀的學術思潮,簡直是一件“不可能的任務”。

“三個著名謊言”

但我以前可不知道,這是當地盡人皆知的“三個著名謊言”:

第一,這個雕像並非約翰·哈佛本人——當年哈佛先生並未留下照片,後來建雕像時,就按照人們的想像,找來一個年輕英俊的小夥子來作模特兒;

第二,哈佛大學雖以哈佛命名,但哈佛並非最早的建校者。哈佛大學的前身叫“劍橋大學”——而這座當時名為“新城”(NEW TOWN)的小鎮,也是自此改名為“劍橋”,因為最早建造此校時,七十個建校委員都畢業於英國劍橋大學;後來改名為“哈佛”,是緣於兩年之後,身為建校委員之一的查理斯城執行長官哈佛,把自己財產的一半和一個圖書館(約二百六十冊圖書)捐獻出來,為感謝和紀念他就改了校名;

第三,哈佛建校是在一六三六年,而並非“一六三八年”。

盡管如此,謊言卻沒有減損哈佛雕像的魅力,他依然成為哈佛精神的形象展示:奮進,自信,博大。

三點不實之詞,一點都沒有讓人看輕哈佛的校訓:“讓真理與你為友。”

那個著名的以換電燈泡來調侃名校的笑話問:“需要多少個哈佛學生換一個電燈泡?”答案是:“一個。他握著電燈泡,而世界圍著他轉。”

這個笑話自然是諷刺哈佛的學生心高氣傲,目空一切的狂妄。不過,有幸進入這所美國最古老的高等學府的學生們,的確有驕傲的資本。

最低的錄取率 最激烈的競爭

哈佛大學(HARVARD UNIVERSITY)的錄取率,在美國所有大學中是最低的。

隨著近幾年嬰兒潮的孩子們紛紛長大成人,各高等院校的報考人數都有所上漲,而哈佛的錄取率就因此一年比一年低,競爭一年比一年無情與激烈。每年有超過一萬五千名學生為它的一千六百多個名額競爭。多少在高中成績出類拔萃,在校內校外各社團機構擔任要職的精英們,在別的學校招生辦公室那裏炙手可熱,但卻被哈佛大學一封薄薄的拒收信擋了回來。

近幾年來,哈佛的錄取率始終停留在百分之十到百分之十二左右,一九九七年是百分之十二點四。

這也難怪哈佛的招生辦公室格外地自信。每年春夏季,在美國各大學開始向十一年級學生寄材料推銷自己之時,哈佛按兵不動。直到暑假快開始的時候才給學生們一封短短的信:“你是全國最傑出的學生之一……過幾個月我們將會給你寄材料和申請表。”

一般的大學,就連耶魯在內,都是讓感興趣的學生們先填一張小卡給學校寄回去,表示他們想要此學校的材料,但哈佛卻連這一步都免了。那樣子像是在說:誰會對哈佛不感興趣?一旦被錄取後,百分之七十五左右的被錄取學生選擇了哈佛。這是美國所有大學中最高的比例。當被問到為什麽各地區選擇哈佛時,有個學生隻是簡單地說了句:“怎麽能放棄哈佛的錄取通知書呢?”

這是每年哈佛的新生中相當普遍的心態。

哈佛的“第一”

遙想三四個世紀前,法國人、西班牙人、荷蘭人,腳跟腳地來到新大陸,建誌一個又一個殖民區。尤其是西班攻人,早在一四九三年就在中美洲建立了第一個歐洲人城市,它的殖民區遍及中、南美洲和北美洲南部。法國人也先進占加拿大魁北克,又於一六零四年建立阿卡迪亞永久殖民區。

但是英國人來得雖晚,卻最重視法律和教育。或許正是因為這一原因,使英國人在新大陸這個廣闊的競技場上,最終拔得頭籌吧。

哈佛有不少個“第一”:它是美國第一所大學,曆史最為悠久——僅僅在一六二零年“五月花號”載來第一批英國移民之後的第十六年,就創建了這所學府;它擁有全世界大學中第一大圖書館係統,藏書達一千二百萬冊,比第二名的耶魯大學多出三百萬冊。如果把裏麵的書架都連接起來,長度達九十一公裏——在美國,隻有國會圖書館和紐約公共圖書館比它的藏書多。

哈佛的校友捐贈金額一直是美國大學中最高的。哈佛的教授是美國大學中最有名的說法也毫不過分,這裏雲集了各個專業領域最為出類拔萃的學者專家,其中不少是諾貝爾經濟、化學、物理、醫學獎得主和普利策獎得主。

哈佛聘請教授有一套“明星係統”:如果不是已經在他的領域裏“成功”了的教授,要想在哈佛得到終身職,絕對是休想。要想列舉從哈佛發源,而後蔚為大觀的學術思潮,簡直是一件“不可能的任務”。

當然,作為本科生,見到這些名字如雷貫耳,“半個神”般的、領導新潮流的教授,是要花一番努力和功夫的。許多學生抱怨很難見到教授一麵。

的確,許多人批評哈佛把太多的資源和精力用在研究方麵,對本科生們注意不夠,甚至可以說是非常冷淡。大部分初級課程由讀研究生的助教來教。

這應該是哈佛一九九七年從《美國新聞與世界報導》的美國大學排行榜保持了多年的冠軍寶座滑落的原因之一。不過第二年,一九九八年,哈佛又重登王座。

改變對本科生不夠關心的形象

教本科生的好教授當然還是有的,也會絞盡腦汁讓學生們喜歡他的課。

哈佛大學近幾年努力改革,要改變它不關心本科生的形象,讓它的一些最著名的教授也來參與本科教育,為學生們創造獨特的學習機會。

有時,學生們上一節課還擁在傑伊·古德教授的講演廳聽他闡述生命形成史,和他的“環境影響進化論”,下一節“生物進化論”就可以聽到他的對手E.O.威爾遜教授對古德的學說進行反駁。有一位物理教授為了給學生們說明重量和速度的關係,在下課時坐進一輛火箭形狀的小車,飛進一扇暗門中去。生物係著名的威爾遜教授喜歡把他的助手們化裝成昆蟲和花朵,伴著“甜李子花仙之舞”的音樂,上演一場複雜的授粉舞蹈。這些課都是為哈佛學生所津津樂道的。

哈佛大學的全名是“哈佛和萊德克利芙學院”:哈佛學院是男子學院,一八七九年成立的萊德克利芙學院是女子學院。

就在二三十年前,哈佛的男女學生還是分開來住。近二十年來,萊德克利芙學院與哈佛學院的經濟關係更為緊密,資源也全部共用,現在,這所女校已經有名無實。除了在哈佛的申請表上還看得到它的名字外,其它地方幾乎沒有人提起。

萊德克利芙學院原來專給女生住的三所宿舍,現在由學生們抓鬮決定誰住在那裏。不幸抓到那幾所宿舍的學生必垂頭喪氣,大叫倒楣,因為那裏離校園中心有一英裏遠,來去很不方便。

不過,在萊德克利芙宿舍住未必不好——那裏安靜、摩登、寬敞,而且裝有比哈佛主校區的老房子舒適得多的取暖設備。

從貴族學校走向多元

哈佛的三百多年曆史,大都被白人男性所壟斷。本世紀初,哈佛、耶魯和普林斯頓等大學,都是美國東部的有錢人教育孩子的地方,校園中彌漫著貴族氣息。學生們大都家境良好,家族的曆史悠久,從小在貴族學校——俗稱“預備學校”(PREP SCHOOL)受教育,然後自然而然地來到這些高等學府讀書。

哈佛大學自然不是“世外桃源”。時代變遷也會投射到這裏。一九六八年美國風起雲湧的學生運動,就衝擊到這所古老而矜持的學府。那年四月九日,哈佛出現大風潮:學生要求結束哈佛大學後備軍官訓練隊——其原因當然還是因為這與越戰沾邊——湧入校辦公大樓,驅逐係主任,查抄“機密檔案文件”。

當警察到來,拘捕一百九十七名學生之後,六千名學生在露天運動場開會,投票通過舉行罷課抗議。最後,校方同意了示威者的主要要求。

現在的哈佛受美國近幾十年來的平權運動影響,校園內提倡多元化,早已不見世紀初時校園裏清一色白人的景象。一九九七年被錄取的新生中,百分之四十八點五是女生,百分之三十六是少數民族,比例相當高了。

不過,直到現在都還有學生抱怨說校園中仍有太多趾高氣揚,靠祖輩的關係才進入學校的富家子弟。據說,哈佛本科生宿舍中的艾略特宿舍(ELIOT HOUSE,因哈佛的一任校長而得名)就是這些“校友貴胄”聚集的地方,有學生笑話它就像“高爾夫俱樂部”。

遺留下來的風俗習慣,還包括隻許男生參加的九個“期末俱樂部”——大約百分之十的高年級男生是它們的會員。會員們要交昂貴的會費,穿著黑色晚禮服,約會附近衛斯理學院的漂亮女生。

這些“精英”組織每年都要挑選吸收一群他們認為合格的二年級學生為新成員。大部分本科生不理睬他們,盡管他們在哈佛廣場中擁有幾棟最好的房子。

哈佛與耶魯多年交手

哈佛與耶魯的競爭是眾所周知的。

盡管與哈佛同在一座城市的麻省理工學院,處處向哈佛挑釁搗亂,但哈佛好像不太想把麻省理工學院當成正兒八經的對手,而更想與耶魯對陣。或許,這是因為麻省理工學院畢竟是以理工科為主,在學術上不是那麽對得上口,而耶魯則在同一平麵上。

這種競爭最直接的體現就是一年一度的哈佛——耶魯橄欖球賽,這是兩個大學一年中最大的事情之一,一般隻要說“賽”,別人就會明白你在說什麽。

每到這一天,不光是哈佛的學生們狂熱地為“紅隊”(哈佛的校色,也是哈佛球隊的名稱)歡呼,就連幾十年前畢業的老校友也會趕到劍橋或是紐黑文,買件寫著“讓耶魯絕望”的T恤衫,與年輕人一同為自己的母校助威。在學業上,和體育一樣,任何與耶魯的比賽都會引起極大的興趣和熱情。

與耶魯一樣,在一年級過完之後,哈佛的學生們也分住在構園裏的十二所住宅(HOUSE)中。不過,耶魯與哈佛的不同之處在於,耶魯大學在新生入校之前給他們隨便分配住宿學校,而哈佛的學生們可以在第二年開始以膠自己選擇宿舍。

每間宿舍都有自己的風格,學生們得選擇適合自己的住處。比如艾略特宿舍就隻有那些“血管裏流著藍色血液”的“預備學校學生”才會喜歡。而杜德理宿舍據說適合那些熱衷於社區生活,責任心強的人。

“哈佛建立了標準”

哈佛最受歡迎的專業是政府。在這裏,你不知道你身邊的哪個學生就是在未來的美國政壇上翻雲覆雨的人物。這裏出過六個美國總統,十幾位最高法院大法官,和無數國會議員。不少其它行業的名人也是在哈佛拿到學位。

前國務卿基辛格,副總統高爾,詩人T·S·艾略特,E·E·肯明斯,作家海倫·凱勒,作曲家兼指揮家利奧納德·伯恩斯坦,鄉村歌手邦妮·雷特,銀行家大衛·洛克菲勒,和演員湯米·利·瓊斯……都是哈佛的校友。當今世界的首富,微軟公司的總裁比爾·蓋茨是哈佛的輟學生——在他成立公司之前,在哈佛上過一段時間的課。

與這麽多才華橫溢的人一起上課,學生們在壓力無疑很大。“在哈佛,沒有自動送上門來的東西。學校並不需要你。你不是最聰明的,隻是芸芸眾生中的一員。一切都得要你自己去爭取。”一位學生這樣描繪道。

學校方麵呢,似乎也沒有刻意地要減輕這些壓力。就連哈佛的期中考試,都是把時間安排在聖誕節假期過了才考,在美國大學中非常少見。這簡直像是有意與學生為難,令他們在放假時都坐立不安,沒法痛痛快快地玩。

毫無疑問,哈佛大學是走在美國知識界的最前端。就像在十九世紀末,哈佛在慶祝建校二百五十周年,請來各方名人共襄盛典時,其中一位讚歎地說:“哈佛建立了標準。”

的確,哈佛是在各個領域不斷地為美國乃至世界設立新標準。一九三九年一位競選學生會主席的學生,當眾吞下一隻金魚,就在全國大學校園裏掀起吞金魚的熱潮。而今天的哈佛,仍是充滿了一樣的自信,傲氣,相信世界是圍著自己轉的年輕領導者。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