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棋盤和棋子: 王(1)、後(1)、車(2)、象(2)、馬(2)、兵(8) 在正式比賽中,國際象棋棋子采用立體棋子,非正式比賽中可以采用平麵圖案的棋子。 2)行棋規則: 後:橫、直、斜都可以走,步數不受限製,但不能越子。它是國際象棋中威力最大的子。 車:橫、豎均可以走,不能斜走。一般情況下不能越子。 象:隻能斜走。格數不限,不能越子。每方有兩象,一個占白格,一個占黑格。 馬:每步棋先橫走或直走一格,然後再斜走一格,可以越子,也沒有“中國象棋”中“蹩馬腿”的限製。 兵:隻能向前直走,每著隻能走一格。但走第一步時,可以最多直進兩格。兵的吃子方法與行棋方向不一樣,它是直進斜吃,即如果兵的斜進一格內有對方棋子,就可以吃掉它而占據該格。 3)特殊走法: 除了上麵所有棋子的一般著法外,國際象棋中存在下麵三種特殊著法: 吃過路兵:如果對方的兵第一次行棋且直進兩格,剛好形成本方有兵與其橫向緊貼並列,則本方的兵可以立即斜進,把對方的兵吃掉。這個動作必須立刻進行,緩著後無效。 兵的升變:任何一個兵直進達到對方底線時,即可升變為除“王”和“兵”以外的任何一種棋子。 4)勝、負、和: 國際象棋的對局目的是把對方的王將死。比賽規定:一方的王受到對方棋子攻擊時,成為王被照將,攻擊方稱為“將軍”,此時被攻擊方必須立即“應將”,如果無法避開將軍,王即被將死。除“將死”外,還有“超時判負”與“和局”。出現以下情況,算和局: 一方輪走時,提議作和,對方同意; 雙方都無法將死對方王時,叛和; 一方連續不斷將軍,對方王卻無法避開將軍時,成為“長將和”; 5)記分方法: 國際象棋的記分方式實行級別、積分製。級別分別是無級別、30-1級。每個級別需要積累100分。有關輸贏後積分的詳細計算方法如下(注意:輸方扣分等於贏方得分): 和局:雙方現有積分相差10分以內,無積分;相差10-99分,則分低方得(10+差分/10)/2;相差100分以上,分低方得差分/4。 高級別方贏:雙方現有積分相差200分以上,無積分;相差100-199分,得2分;相差10-99分,得10-差分/12.5;相差10分以內,得10分。 國際象棋的棋盤棋色 棋盤是塊正方形的方板,由顏色一深一淺交替排列的64個小方格組成,縱橫各8格。淺色方格稱"白格",深色方格稱"黑格"。對局時,雙方隔著棋盤相對而坐。棋盤的擺法是應使每方右手邊的那個棋盤角是白格而不是黑格。對局開始前,雙方棋子應按規定擺法置於上麵,即每方的次底線各擺8個兵,每方的底線由外向內依次是車、馬、象,底線中間的兩個格子擺王和後。應使白後在自格,黑後在黑格,後旁的中線底格置王。如果在對局過程中發現棋盤或棋子擺錯,前者應移置在擺法正確的棋盤上繼續弈下去,後者則應原局作廢重下。 在國際象棋的雛形"恰圖蘭卡"(公元2至4世紀流行於印度)棋戲中,棋盤就是8×8格的。在很長一個時期,棋盤上沒有白格、黑格之分。至少從11世紀歐洲改革年代開始,棋盤才演變成白格、黑格交替排列的了。棋盤上的白格、黑格分野有利於現代棋手在對局中使用斜線遠射程棋子(後、象)的方便,當時卻是為了入侵英國的諾曼第貴族的宮廷國際象棋服務。 棋色是指白方或黑方,也即執白(執先)或執黑(執後)主意。雖然從技術上來說,黑方或白方這兩者皆不是顏色或色別、對局時采用的棋子可以用任何色彩,但對局雙方的棋色必須予以區分和明確,執淺色棋子的一方為白方,執深色棋子的一方為黑方,至於棋子的實際顏色則不予考慮,例如象牙棋子一般是白色利紅色或綠色和紅色的。贈送給第二位非正式世界冠軍摩菲的棋具顏色是銀色和金色的,但它們倆代表白方和黑方。自從11世紀棋盤的格子分成兩組相對的色格時,它們也被稱作白格和黑格。雖說如果用淺色棋子(或格子)和深色棋子(或格子)表達似乎要較白棋(格)和黑棋(格)來說,要少引起混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