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悠的景淡淡的心

周遊列國隨手所拍的風景及隨時的感想。入眼隨心。
正文

致新大陸

(2009-04-09 13:01:20) 下一個
Bristol的港池(Floating Habour)的天際線。可以看出一大一小兩艘船舶的桅杆。



512年前(1497年),一個名叫Jiovanni Caboto的意大利人從這裏駕著一條不大的木船The Matthew出發西行。一個月後碰到陸地,以為到了亞洲。他給此地取名New-Found-Land,並聲稱英王擁有其主權,從此開始了英國對北美的殖民史。他的名字以其英語版本John Cabot與Bristol永遠聯係在一起。
現在我們知道,Cabot發現的隻是加拿大的最東邊的一個大島,中文音譯‘紐芬蘭’。他的不起眼的小木船The Matthew於1997年被複製,並於當年重複了他的航跡。



紀念他的Cabot Tower,在他航行的400周年紀念(1897年)聳立在大學對麵的Brandon Hill頂上,為城市的製高點。不過Bristol那時還沒有大學。




Cabot Tower

三百多年後,1843年,在萬人空巷的矚目下,從Bristol港口乘最高潮位駛出了另一條具有曆史意義的船隻。她就是‘大不列顛’(ss Great Britain)號,一艘六桅帆船。與眾不同的是,第一,她具有鐵而不是木質的船殼;第二,她還有一根黑色的煙熜。天才的工程師Brunel設計了這艘 3000噸的龐然大物。這艘當時世界最大噸位的船隻,在風帆與蒸汽螺旋槳的聯合驅動下,14天就橫渡大西洋到達了紐約。而自Cabot以來,最順風時這個航程亦需時一個月以上。她不愧是那個年代的‘協和’號超音速噴氣客機(‘協和’是Bristol的另一大工程驕傲,下回再寫她)。約70年後,噸位超過她十倍的‘泰坦尼克’號(建造於北愛爾蘭貝爾法斯特)在處女航中觸冰沉沒。而‘大不列顛’號則曆經風雨後,被廢棄於福克蘭(馬爾維納斯)群島的海灘上。不過,她於1970年被躉船運回她的誕生地。如今她作為工業革命的偉大象征之一,靜靜地躺在她誕生的搖籃-特地為建造她開掘的幹船塢中,繼續她作為博物館的使命。



前景的木船是The Matthew, 背景的六桅鐵殼汽船是ss Great Britain.帝國興衰的航跡,在這兩條船身上,以及沉於海底的Titanic號身上,依稀可見。

新大陸的朋友們如果來到,Bristol已經習慣使你們賓至如歸。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博主已隱藏評論
博主已關閉評論